這個沒有骨頭的家夥,正是明萬曆三十八年進士第三。
divcass=”ntentadv”所謂人心善變。
八股取士雖然將考試內容規定在四書五經,將文人的思想禁錮。可這些讀書人,哪怕是讀再多的四書五經,難道他們就真的能如儒家推崇的聖人一樣了嗎?
在他們入朝為官後,接觸到各種各樣的權力後,由於之前壓抑的太過,有時候,反而會變得更加扭曲。
後世,在一些人看來,大明就是亡於那群讀書人手中的。
八股取士,選取的官員,按楊憲的話,說一句難聽的,除了會四書五經外,根本就是廢物。
不過朱標心中清楚的知道,自己此時是無法從這個方麵說服他的父親的,想起離開前楊憲和他說的一番話。
朱標在腦海裡整理了一下思路,開口說道:“父皇,你講的這一切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沒有外敵。”
“你試想一下,如果麵對外敵入侵,滿朝文武皆是庸碌之輩,到時候這一行為就不是什麼江山永固了,而是滅種亡國!”
朱標的話,對於朱元璋來說如同一道晴天霹靂。
外敵入侵?
不過他又想了想,大明如今最大的外敵,不就是草原上的韃子嗎。
先前他們製定的購買羊毛,讓對方產生經濟依賴,從而削弱對方軍事實力的政策,已經消除了這個最大隱患了。
還有什麼外敵?
朱元璋開口問道。
“父皇,莫不要忘記楊卿的仙稻稻種,以及土豆這些都來自哪裡?”
“海外!”
朱標點了點頭,接著開口道:“按楊卿的講法,這世界很大,無論是海外,還有草原以北,西域以西,都是大大小小國家林立。因此如果我們固步自封的話,其他國家都在進步,便等於我們在退步。”
“落後,就會挨打!”
“父皇!”
落後就會挨打!!!
這一次朱元璋神色,終於徹底動容了。
誠如朱標所講,他所設想的一個大前提便是沒有外敵侵擾。
在朱元璋看來,既然海外有國家能夠擁有仙稻與土豆此等神物,那麼其國力自然不會弱。
如今是有大海相隔。
可萬一以後,彆人徹底解決了這個阻礙呢。
想到這,朱元璋便是暫時打消了用四書五經作為科舉選題的心思了。
科舉沒有錯,錯的是僵化的以四書五經為主的八股取士。
事實上,楊憲認為科舉製度的創立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創舉。後世有些什麼都不懂的人,單純的將八股取士等同於科舉,還認為科舉製度是最惡毒的發明,在他看來這些人不是蠢就是壞。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階層上升,打破門閥。
這些都是科舉製度帶來的。
科舉是一種選拔方法,本質上是通過考試的方法促進階級流動。
現代社會不講階級,換一個現代些的詞,那就是改變人生命運的機會,實現階層躍升。
在他穿越前,有一個話題引起了網絡上的廣大網民的討論。
那就是“小鎮做題家”。
這些古代這些學子們何嘗不也是“小鎮做題家”,一個時代隻有給這些“小鎮做題家”留在一個空間,留下一個上升的渠道。
說實話,這個社會才有希望,才能穩定,才有活力。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