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老朱的殿試_大明:我楊憲,真的治揚!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24章 老朱的殿試(2 / 2)

他自認為如果沒有那幾個月時間揚州教學生涯,他是絕對拿不到這個名次。

divcass=”ntentadv”甚至如果自己還是保持以前那種讀書人固有的思維,名落孫山也說不定。

會試上榜的考生,便是貢士。

對他們來說,之後還有最後一場考試,那就是殿試。

不過由於,殿試隻定名次,不存在被黜落的問題。

因此隻要會試上榜,功名便已經穩了。

到了這一步,考生們基本不會有心理負擔,要慶祝的可以慶祝起來了。

當然大部分人,還是在認真準備即將到來的殿試。不過經曆過先前這種魔鬼會試,殿試要考什麼,他們一下子也沒有底,更無從準備。

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

出榜分三甲:一甲為賜進士及第,隻有前三名,為狀元、榜眼、探花,合稱三鼎甲;二甲為賜進士出身若乾人,第一名稱傳臚;三甲為賜同進士出身若乾人。在一、二、三甲的都泛稱進士。

中了進士,功名就到了儘頭。

會試的題目由朱標出。

而殿試的題目則是由朱元璋親自定,對於自己這個題目,朱元璋十分滿意。

在朱元璋看來,他出的考題不僅完全滿足科舉改革的要求,而且還能順理成章引出下一次科舉考核朝廷所需要的人才,簡直是再合適不過了。

雖然此次恩科科考題目是由朱元璋、朱標父子自己出的,可事實上其實都是在受到楊憲影響後做出的。

也就是說其實楊憲本人,才是這場科舉改革的真正引導者。

大明首次恩科,一共選出貢士三十六人。

這也是大明的第一批貢士,這些人也將是朝廷的未來棟梁。

常言道,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為了讓他們能夠扛起江山社稷。

朱元璋心中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決定讓這批知青上山下鄉,時間就定在三月上旬,也就是今年春耕的時候。

在這之前,還有一場殿試。

大殿前。

“皇上有旨,召新科貢士入朝殿試!”隨著內侍官的喊聲落下。

三十六名貢士昂首挺胸,邁過龍道,往大殿走去。

多少學子寒窗十幾載,為的就是這一刻。

這三十六人無疑是幸運的,恰好迎來了科舉的變革。

如果還是按照以前四書五經的科考模式,此刻這大殿上,就不一定有他們的位置。

朱元璋端坐龍庭上,掃視著下方眾學子。

學子們由於第一次上朝堂麵聖,大部分人都顯得有些拘謹,不過總體上來看氣質都還是不錯的,雖然緊張,卻並沒有出現那種畏縮的情況。

尤其是站在前麵的李進,竟然絲毫不怯場。

這人就是老大提起的那個李進吧,確實是人中龍鳳。要不是還有殿試要舉行,朱標怕是早就召見李進了,因為關於“如何快速實現國庫充盈”這一考題,李進的回答,可以說是完全答進朱標的心裡了。

朱標從李進的回答中,看到了楊憲的影子,這才是最讓他欣喜的。

目光從在場三十六名學子身上一一掃過,朱元璋不著痕跡地點了點頭,他對於這場科舉會試結果很滿意。

大殿上,所有人都等待著朱元璋出題。

朱元璋看時間也差不多了,開口道:“抬上來吧。”

話音落下,大內侍衛們抬著三大筐稻穀從大殿外走了進去。

稻穀?!

眾考生看著這三筐稻穀,都懵逼了。

這又是什麼意思?

這次科考,不僅會試作妖,殿試也是如此嗎?

這熟悉又糟糕的感覺,讓他們內心升起了不好的預感,想起會試三天的折磨,有些人就臉色發白。

也有一些心思活絡的學子,立馬強迫自己冷靜下來,開始進行劇烈的頭腦風暴。

儘力將這稻穀與考題結合聯係在一起。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


最新小说: 踹了前夫:二嫁首長做新娘 競技傳說 撩人心動:陸總他又爭又搶 葬仙劍 驚心動魄之仙途 犯上逆臣:從娶公主開始 強勢回歸掀翻京圈 玄幻:從獵戶到萬界箭神! 墟神劍主 重生1981:開局墳頭挖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