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各業都用得到,區彆在於用不用得起而已。
divcass=”ntentadv”古代可沒有冰箱。
因此他們絕大多數使用的都是天然冰,來源也隻有一個,采冰。
中國古代的采冰業,可以說曆史悠久,周朝時就有了專門掌管“采冰”的官員“淩人”,《詩經》裡也有“二之日鑿冰衝衝”的詠歎,即每年農曆十二月的酷寒時節,就是“采冰”的時候,考古人員還在西安漢代長安城5號遺址裡,發現了專門用來藏冰的“淩室”,其內部構造設計已經十分科學。
隨著采冰藏冰的進步,中國曆代王朝的冰塊產量日益增大,消費群體日益擴大,到了如今明朝的采冰藏冰技術,已是空前成熟。
整個京城,就有二十三座官方冰窖,每年儲藏二十萬噸左右的冰塊。
因此在聽到楊憲要建造製冰工廠時,魯明義還以為楊憲是要建冰窖。
“可惜南方冬季畢竟溫度較高,河流結冰期也短,所以冰塊數量也有限。”魯明義開口道。
楊憲看了魯明義一眼,笑道:“魯兄,你誤會了,我不是要建冰窖。而是要建一個製造冰塊的工廠。”
“憑空製造的那種。”楊憲說著朝魯明義比了一個手勢。
“難道大人是想用《淮南萬畢書》中記載的沸水製冰法嗎?”魯明義開口問道。
自從跟了楊憲之後,這兩年來,他也開始喜歡找這種以前認為的閒書來看,增長見識。
楊憲搖了搖頭。
魯明義方才所提的《淮南萬畢書》記載的“夏造冰”技術,早年常常會被寫入各類曆史架空小說、穿越小說裡主角製冰的手段。
書中記載“取沸湯置甕中,密以新縑,沈中三日成冰。”
也就是把燒開了的水倒進大甕裡密封好,再沉入井水裡三天三夜,就可以在炎炎夏日得到冰塊。雖然從物理科學角度說,這個技術是可行的,但實際操作中,卻對空氣濕度、容器容積、水溫等要求極高,就算能造冰,產量也不高。
後世有人想要在實驗室複刻出這個實驗。
最後得出的結果是,想通過“夏造冰”來製冰,空氣溫度要在20c左右,濕度需要低於26,甕瓶容積起碼100升左右,當每個步驟都控製的很完美,才能得到幾絲冰渣。要知道這是在後世現代科學實驗室,反複實驗後才得到的最優解。
想想也是,要是這種方法真的可行,那麼漢朝之後這麼多朝代,也用不著仍舊采用最為原始的采冰之法了。
“我要用的是這個。”楊憲說著從身後拿出一個透明的玻璃瓶,瓶子裡麵裝著白色的晶體,乍一看和白糖一樣。
“這是?”魯明義臉上露出疑惑的神情。
“還記得,前些日子如皋縣上報上來的那件案子嗎?”楊憲笑道。
聽楊憲這麼一說,魯明義立馬就想起來,他開口道;“是芒硝,大人,你是說芒硝可以製冰?”
“對咯。”楊憲點了點頭,開口笑道。
在楊憲看來,原始采冰法不僅耗費大量人力,而且效率也不高,還要受天氣影響。
遠沒有直接製造來的香。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