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孫策和周瑜手裡搶江東!
“不是!陳將軍,你乃江東死敵,如我當時公開此事,江東必定大亂,豈不遂了將軍的心願?你便可攻擊江東,將軍自然希望我當時說出來,可我偏不說。”
陳飆聽了朱治的話,心中有些惱怒,這朱治的嘴巴夠硬的,明明是為了私利,卻一再堅持他是為江東穩定才這麼乾。
“朱治,孫策死時,我實力尚小,僅能自保,攻什麼江東?你心存歹意,可彆從我身上找理由。”
“並非如此。孫河刺殺孫權,成功了,那又怎麼樣?誰來繼承江東基業?孫家內部矛盾重重,還難保住這江東基業嗎?最終得益的難道不是將軍嗎?”
“朱治你錯了,孫河以同樣的手法刺殺孫權,顛覆了孫氏,但他是在嘗試糾正一件錯誤的事情,錯的不是他,而是孫權。孫氏丟了基業,也怪不得孫河,是孫權造成的,孫權倒行逆施,就注定了孫氏的敗亡。”
“你隱瞞此事,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卻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孫權讓周泰殺了兩名死士,結果兩名死士卻先被你擄走,實則相當於你無意中救了那兩名死士。”
“想來你必是也想過要殺那兩名死士,卻又被其逃跑。你和周泰都想殺兩名死士而不得,顯然他們躲得很隱秘,那麼孫河又是怎麼找到他們的呢?這或許就是天意吧?上天要亡你,要亡孫權,要亡孫氏基業,誰也救不了。”陳飆是穿越者,自然不相信這天意之說,隻是這種說法,卻能讓朱治相信。
果然,朱治一陣愕然,他無法解釋這些,也隻能認為這是天意。他的神情一下子頹廢了下來。
原本他還想向陳飆求饒的,但卻始終開不了口,而且陳飆也似乎沒有饒恕他之意。
“將軍欲拿我怎麼辦?殺了我嗎?”朱治嘗試問了一句。
“殺了你?不,對於我而言,你有更大的用處。”
朱治並沒有接著問自己還有什麼用,事到如今,他又能有什麼好的下場呢?
陳飆問得差不多後,讓人把朱治關押回大牢。他找來魯肅,商量該如何處置朱治。
“主公,我軍已占據烏程,局勢對我軍非常有利。至於朱治,按主公原來的計劃,是用來換取孫策舊將的支持,不如將其送到吳縣去,交由江東之人自己處治,他們滿意了,自然會心向我們。”
“我軍就暫時駐兵烏程,一則坐看吳縣形勢變化,二則切斷吳縣與會稽之間的聯係。主公可以先攻略會稽。”
陳飆想了想,對於魯肅的建議,他支持,但後麵的建議,他覺得有待商榷。
“送朱治去吳縣沒問題,以朱治所為,江東之人多半不會放過他,到了吳縣之後,可以表明我們的態度,就說江東大亂,我們敬重孫策,才攻烏程,目的是為孫策報仇,抓捕朱治。如此,我們占據大義,就會得到一些人支持。”
“至於攻打會稽之事!”陳飆搖了搖頭“會稽郡沒有江東兵力,唯有山陰有郡軍一兩千人,不足為慮。我軍要打會稽,隨時可拿下,不急於一時。”
“既然要做戲,就得做全套,倒不如把仁義做到底,我軍就不攻會稽了,先坐觀形勢。”
魯肅想了一下,也沒有異議。原本他支持直攻吳縣,但陳飆攻破烏程太容易了,讓他意識到,或許當初直攻吳縣的想法是錯誤的,攻烏程才是正確的選擇。所以,他現在也改為支持陳飆的想法。
雖然陳飆沒采納他攻擊會稽的建議,但他並沒有生產。他認為,陳飆乃是在將來會成就大事業之人,自然要有自己的看法。善於納諫是件好事,但全聽手下的意見,那就不見得是好事了。
魯肅想了一下“主公,押送吳縣之行,請讓我去。”
“你去?不行。”陳飆拒絕了“子敬,以前我們隻占據廬江的時候,隻有一郡之地,彆人不當我們一回事,去哪都行。如今我們已有將近五郡之地,你亦是我的左膀右臂了,可不能再隨意去彆人的地盤。萬一被人所嫉,出了事就後悔莫及了。”
“主公勿憂。”魯肅解釋道“如若我們隻是派一些士兵押送朱治而去,江東之人必會認為我軍沒有誠意。我去了吳縣,可向江東之人傳達主公的意思,宣傳我主的仁義,能拉攏到更多人的支持。”
“我去吳縣,不會有任何危險,江東之內,已是分崩離析,有反對我軍的人,亦有支持我軍的人,那些支持我軍的人,反而會結交於我,保護我的安全。”
陳飆不大想讓魯肅去,但魯肅仍堅持的想法,時間長了,他隻好同意魯肅作為使者前去吳縣。為了保障魯肅的安全,他讓高順率七百陷陣營保護魯肅。如此,即便吳縣有變,魯肅也能做出安排,不至於有性命之危。
……
話說吳縣,如今已是大亂。
那日,從周瑜家裡出來之後,張昭便派人去找孫翊,才孫翊不知去向,沒人知道他在哪,連太夫人也不知道兒子所在。
找了幾天時間,張昭才想起來,一定是孫河把孫翊給擄走了。他讓士兵把孫河給押了上來,當眾質問孫河,孫河卻說他不知道。
眾人顯然不相信孫河的話,孫河與孫翊關係極好,肯定是孫河要刺殺孫權,先提前把孫翊給送走,或劫持關押起來。
張昭還能控製自己,孫靜就不一樣了,他氣得眼睛直冒火。孫河此舉,顯然是想斷送他孫氏基業。
“孫河,我要殺了你……”孫靜再也忍不住了,拿著劍要殺孫河。他平日總是一副老好人的形象,此刻也露出了猙獰的表情,這讓孫河心中大駭。
隻聽見當的一聲,有人用劍擋住了劍,出手的是董襲。
董襲是會稽人,當年孫策入會稽時,他就投了孫策,跟承孫策四處征戰,立下戰功。
孫策死時,周瑜不在,太夫人對孫權繼承江東基業有些考慮,曾找張昭和董襲等一乾臣子,詢問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