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孫策和周瑜手裡搶江東!
“可是,主公,你鑄造這玩意有什麼用呢?不如說出來,萬一小的造不出來,亦可以想辦法造出有類似用途的東西來。”
陳飆一聽,覺得這話有道理,萬一這蒲覽有本事做出類似的東西也行。
“我之本意是想做出一些能長期保存食品的東西,但要長期保存食品,這東西一定要密封。如果直接用鐵來做的話,使用時間長了,會慢慢生鏽,而這種錫卻不會輕易生鏽,且密封性好,因此要加入這種錫。”
“原來如此,小的懂了,想不到主公還會這鍛造之術。”
“哈哈哈哈,蒲師傅,我隻是會些皮毛而已,哪敢在你麵前班門弄斧呢?”
“那主公是用來存放什麼呢?”蒲覽又問。
“主要是一些吃的,必要時可以用來押送糧食到前線。”
蒲覽嚇了一跳“主公萬萬不可,這玩意就算小的能做出來,亦是價值不菲,比糧草都值錢。”
“你放心,這罐子做出來後可以反複使用,又不是用一次就扔掉,用個十年八年的,這花出去的錢攤下來,成本就低了。”
“可是萬一戰敗或大軍行軍後沒來得及收回來呢?那就大虧了。”
這家夥提到戰敗,陳飆臉色略有不悅。不過他的話也沒錯。
“一旦我們找到了鐵礦,這成本會大大降低,也不會像你所說的那樣價值不菲。另外,即便不能用於戰場之上,這東西也有其他用途。”
“所以,你要先做出來,至於我怎麼用,那是你做出來之後的事情,如果成本確實高了,我等便自己留著用,成本較低的話,就適當用於戰場。明白嗎?”
蒲覽聽了點了點頭。把事情說完之後,陳飆就讓蒲覽出動了。
陳飆讓蒲覽做的這個,在20世紀很長一段時間裡,被稱為馬口鐵,是個能改變世界的東西,豈會沒有用途?用來裝食品到戰場隻是他最初的想法而已,且馬口鐵罐在曆史上確實曾被製成罐頭瓶帶上戰場。
……
建安七年(202年)到來,皖城一片祥和,百姓也是興高采烈,可以過個好年。
大年之前,陳飆在軍事上做了些安排,他讓太史慈和蔣欽率水軍八千,對從卻月城到秣陵這一段長江水域上的水賊進行清剿,以絕江上賊患,期間是半年時間。他認為隻有先掃清水上之患,才能打造他的水上官道。
到了二月份,步騭傳來消息,他平了鄱陽湖山越叛亂。原來,步騭采取了陳飆的建議,找了會說鄱陽湖一帶山越語言的漢人,讓其聯係鄱陽湖一帶的多位山越首領,暗中拉攏他們。
首領之一的彭綺本來就是漢人,其父親十七年前便帶著族人躲入山中,成為鄱陽山越的一支。父親死後,彭綺繼承了父親的首領之位,因其勇猛而得到鄱陽湖一帶的山越各部的支持。
隻是他年紀尚輕,才位於另外一個首領尤突之下。即便如此,他在鄱陽湖山越中也是唯一能與尤衝相抗衡的。近兩年來,彭綺和尤突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大。
然而,彭綺常常從山林中出來,去漢人百姓家中,主動與漢人結交。時間長了,他對生活在山林僻壤之地的生活感到厭倦,反而向往漢人的生活。
一年前,尤突受曹操派來的人的蠱惑,帶著鄱陽湖一帶的山越去襲擊了柴桑。結果戰敗而歸,而彭綺卻奪了彭澤城,擄掠財物無數。其實,彭綺也是留了情了,他並沒有屠殺漢人百姓。
柴桑一戰後,尤衝和彭綺在鄱陽湖山越中的地位發生了變化。彭綺隱隱壓製了尤突。
步騭派人來見彭綺,彭綺一開始抱有一定的抗拒心理。後來步騭親自出馬,見了彭綺,一番說詞之下,彭綺慢慢心動了,他更希望到外麵闖蕩世界,而不是留在山林裡當山大王。
彭綺的變化引起了尤突的注意,兩人的矛盾也越來越無法調和。終於在建安七年(202年)大年之時,尤突率自己的親信軍隊襲擊了彭綺,彭綺聯合與他關係好的其他首領,奮起反擊。後來董襲率軍趕到,與彭綺聯合擊潰並殺了尤突。
隨後,彭綺安撫了尤突的舊部,便率餘下的山越投靠步騭。如此,鄱陽湖山越總算是被暫時平定。步騭隻是施了個離間之計,少動刀兵,便解決了問題,這讓陳飆很高興。他讓步騭把平定鄱陽湖山越的做法寫下來,傳給諸葛瑾和魯肅,讓他們也學習一下先進的經驗。
與步騭、董襲平定鄱陽湖山越的消息幾乎同時,劉曄也傳來了消息,他在鄂縣找到鐵礦,同時在宜春縣也找到了石炭,其中鄂縣鐵礦的開采環境還行,隻是看著這鐵礦好像也不是很大。
陳飆一聽就高興了,能順利開采就行。這時代不是工業時代,用不了多少鐵,儲存量不重要。再說這玩意埋在地底,以現在勘測水平,哪能知道有多少?劉曄也是用眼睛去看的。
至於媒礦,發現就好,用處先不管,陳飆自己也不懂。但他知道,到了冬天,直接拿來燒了取暖,也能救活很多窮人。
既然鄱陽湖山越已平定,鐵礦和煤礦也找到,那陳飆就有了下一步想法了。他派人去把魯肅給叫回來,從吳縣到皖城約半個月的路程,但事關重大,他需要魯肅參與決策。
半個月後,魯肅回到了皖城,陳飆感到非常高興。江東三郡在魯肅的治理下,境內戰亂所帶來的痕跡已經慢慢消失,百姓也恢複了生產。初時,有些忠於孫氏的人曾暗中發動叛亂,也被魯肅和甘寧平定。
雖然在山越問題上仍沒有得到進展或解決,但陳飆也表示理解,事有先後,總要分個輕重緩急。況且山越問題,由來已久,步騭在柴桑也是待了近兩年才解決的,且目前也隻能說是暫時解決。
魯肅來了之後,陳飆把手下幾個重要的人物聚到一起,包括周瑜、魯肅、陸遜等,武將方麵,隻有高順參與,其餘人均率軍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