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孫策和周瑜手裡搶江東!
“報……報……”有士兵來報。劉備讓士兵進來。
“斥候來報,東西三十裡處有一支軍隊向卻月城而來,兵力約三千人,可能是敵軍的援軍。”
“什麼?”劉備有些吃驚,大約二十多天前,他剛剛乾掉了一支回江夏的軍隊,如今又來了援軍。
徐庶問士兵“士兵打探到為首者是誰?”
士兵回答“沒有打探到。”徐庶便讓士兵下去了。
“看來這支軍隊是陳飆的援軍,應該是從廬江或合肥來的,陳飆兵力有限,能派三千軍隊來江夏救援,已是極限了。”
“主公,既然陳飆派援軍過來,那我等隻能將這援軍消滅,屆時震懾黃忠,若黃忠出卻月城,我等便有機會。”
“正該如此!”伊籍也連忙讚同徐庶的說法。
劉備仍有疑慮“可我軍兵力隻有三千左右,如何能殲滅其援軍?”
徐庶並沒有回答劉備的問題,而是轉向伊籍“機伯先生,你也看到了,我軍隻有三千人,還要防黃忠,最多隻能出一千人,煩請你回去跟文將軍說一下,還請文將軍出兩千人,如此我軍拿下陳飆這三千軍隊,若勝了,亦是大功一件。”
伊籍想了一下,也知徐庶講的是實情,便點了點頭。
“如今已是傍晚,按揚州軍的正常行軍速度,恐怕明日午時即可到達。還請機伯先生速速騎快馬回去,爭取夜間行軍,如此在時間上才來得及。”
“可是在哪設伏呢?”
徐庶想了一下“在卻月城西麵約十裡路的地方,路上兩側有密林,此前斥候查控過,那裡是伏擊的最佳地點。”
“我軍一千人埋伏於道路南側的密林,文將軍的軍隊埋伏於道路北側的密林,如此兩路夾擊,必能破敵。”
伊籍聽明白了,便向劉備拱手告辭“劉使君就放心,我必說服文將軍出兵,你我兩軍先擊潰陳飆的援軍,若黃忠出城,我等便有機會。我就先告辭了。”
劉備回了禮,伊籍匆匆而去。
次日早晨,劉備點齊兵馬,帶著張飛、陳到等將領一起去,關羽和徐庶留守大營。吸取了上次黃忠攻營的教訓,劉備這次隻出一千餘士兵。如此就算黃忠攻營,關羽也有足夠的兵力抵抗。
一個多時辰後,劉備率軍來到了約定設伏的地點。
又過了半刻鐘時間。荊州軍也來到了,約兩千人,率軍的是王威。王威是劉表帳下一名老將,年紀四十多,為人相對低調,聲名不顯。
劉備也見過王威,打過招呼之後,雙方各自潛入兩側的密林之中,等候揚州軍隊的到來。
這支援軍是從合肥而來,率軍的是張遼和呂蒙。陳飆明顯估錯了消息傳遞的時間,原本他以為隻需要花半個月時間,他的命令便能傳到合肥,合肥出兵十幾天就能到達江夏。
但實際是,因各種原因消息二十多天才傳到合肥,晚了十幾天時間。張遼收到指令後,整頓兵馬,以呂蒙為副將,率三千軍出發,緊趕慢趕,終於來到江夏境內。
“此是江夏地界,如今敵軍恐怕在攻江夏,我等應謹慎才是。”
呂蒙點了點頭“將軍說得對,我軍應該多派些斥候,到前麵打探消息。”
張遼點了點頭,於是派出幾個斥候,打探前方,保證五裡之內安全,大軍才會前行。
果然,到了距離卻月城隻有十裡出頭的時候,斥候來報,這一路上很安靜,但曾有大軍行軍的跡象。
張遼立馬警惕了起來,他站在高處,望著一裡遠處的山林。
“子明,當年主公攻卻月城,主公詐敗,黃祖急於為其子報仇,一路追擊,就是追擊到前麵那片山林,被主公伏擊而敗。”
“江夏被困,我軍前去求援,如果敵軍斥候提前探知消息,欲伏擊於我等,那會不會也在這裡設伏?”
呂蒙想了一下“此次攻打卻月城,劉備亦參與,據說此人奸詐無比,手下猛將如雲。斥候探知,前方有大軍出沒的痕跡,那敵軍設伏的可能性極大。”
“既然敵軍在前方設伏,那我軍當如何?”張遼又問。
呂蒙又想了想“敵軍必已知我軍在此,我軍不如一分為二,前麵一千軍正常行軍,引誘敵方,然後我軍另伏兩千軍於後,反伏擊敵方。”
“可敵方已經知道我軍兵力,人數少了,豈不會被看破?”
“應該不會,如今我等隻有一兩裡地就到了,斥候不會這麼近才報消息。”
張遼也想了一下,便點了點頭。商議之後,由呂蒙率一千軍在前方當誘餌。
呂蒙率軍拉著幾十輛板車前行,慢慢地來到劉備和王威伏擊之處。
躲在南側山林裡的劉備看到了,心中很是疑惑,這揚州軍士兵行軍時怎麼喜歡把輜重兵放在前麵了,輜重兵放在後麵不是更安全嗎?而且,敵軍似乎也沒那麼多兵力呀!
呂蒙行軍快到路口時,突然停了下來,警惕地望著兩側的山林,似乎猶豫著要不要往前走。
此時,劉備的警覺性也起來了,他覺得情況有異。此刻呂蒙看著兩側,心裡也在暗想怎麼敵軍還不殺出來呢?趕緊殺出來呀!
現場的氣氛頓時極其詭異。呂蒙又看著兩側,心想你們要再不出來,我就撤了。
“大軍撤退!”呂蒙突然下令大軍後撤。
劉備急了,一時不知如何是好,對麵卻有了動靜,王威忍不住了。
“放箭!放箭!”王威終於忍不住下令。劉備一看,此時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於是他也大喊起來“放箭!放箭!”
兩側的山林中射出了弓箭,射向呂蒙率領的揚州軍。呂蒙一見,也連忙下令“架盾。”士兵們似乎早就做好了準備,從板車上拿下盾牌,把盾牌豎起來,擋住自己。
荊州軍和新野軍的弓箭紛紛射在盾上,揚州軍幾乎毫發無損。
此時劉備自然也意識到敵軍早有準備,板車上裝的居然都是盾牌。北側的王威看到弓箭沒有傷到敵方,心中也明白,伏擊之計已被敵方識破。可雙方已經開戰,豈能說退就退?於是他仍硬著頭皮,下令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