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孫策和周瑜手裡搶江東!
然而,當他進入廣陵城之後,竟發現裡麵的百姓寥寥無幾,糧倉全都是空的。他一陣氣憤,肯定是那呂蒙乾的,故意派人搬空廣陵的庫房,讓他得不到補給。若是一路如此,他的軍隊糧道太長,就更難以保障了。
“報!”突然士兵來報。
“什麼事?”
“將軍,廣陵城南麵的江麵上發現了敵人,看樣子就是吳郡方向的軍隊。”
浩周頓時明白過來,原來鎮守匡琦城的揚州軍可不是隻有三千人,而是有水軍支援。難怪他們敢攻打廣陵、堅守匡琦城。
想到這裡,浩周率兩千軍隊,來到了長江邊上,觀察江中的情況。在江上兩百步的地方,張多率著兩千水軍正在江上瞪著徐州軍。
浩周也無可奈何,他沒有船隻,更沒有水軍,也隻能乾瞪眼。
實在是沒辦法,浩周便留下兩千軍,駐守在港口,堵住揚州水軍,防止其水軍上岸。他自己率著三千軍隊往匡琦城方向而去。
兩天之後,浩周終於來到了匡琦城南門。此時,臧霸也已經率軍來到匡琦城北門。兩人並沒有通氣,而是各攻各的。
匡琦內,呂蒙和馮習早已做好了準備,兩人也在商議要怎麼才能守得住。
“將軍,據斥候來報,徐州軍隊兵分兩路,五千攻打北門,是泰山臧霸率軍,浩周也率五千軍,留了兩千軍的港口,隻率三千軍攻打南門。兵力是我軍兩倍有餘,又是分麵夾擊,我們能守得住嗎?”
“休元你放心,我軍隻要堅持,必能獲勝。曹軍兵力雖勝,但我早有安排,主公派張多將軍率兩千軍遊弋於長江,即牽製浩周的兵力。”
“浩周分兵也是在情理之中,他需要保障後方,否則糧道被斷,但問題是,他駐守的地方錯了。他應該留兩千兵駐守廣陵,再將糧草通過廣陵來轉運,然而他去駐兵港口。”
“看似駐兵港口,能拱衛廣陵的安全,實則是愚蠢的決定,我揚州的水軍天下無雙,他駐兵於港口,就給張多將軍帶來機會,張多將軍必會趁機襲擊港口。港口一破,浩周便會退兵。”
“浩周退了兵,臧霸獨木難支,也隻能退兵了。另外,我曾寫信給合肥張將軍,他可能會出兵,作出攻打下邳的姿勢,浩周一旦得到這消息,他不退兵也得退兵。”
馮習聽了呂蒙的話,心中大定。他平日跟著呂蒙,也沒覺得呂蒙有多了不起,怎麼能當上大將?可如今看來,呂蒙早已有了安排,他心中大為佩服。
“另外,徐州兵力長途跋涉而來,我料攻城器械未必帶齊,攻城力度不會太大,主要以雲梯為主。”呂蒙想過,從下邳到匡琦城,路程近千裡,一路上要過淮水等好幾條河、運河,這輜重運輸肯定有問題。如果沒有準備充分的話,攻城器械不到位也是正常的。
“你率一千軍守南門,我率兩千軍守北門,其餘臨時招募的士兵,守著東西兩門。記住,堅守即可,我的計策就會成功。”
“好!”
臧霸率五千軍也是行軍了將近一個月時間,便趕到了匡琦城北門。休息了三天之後,他便發動了進攻。
士兵體力充沛,叫喊著殺向城門,匡琦城上的守兵以弓箭射擊,將臧霸的軍隊阻於五十步外。
臧霸看到匡城防守果然嚴密,便讓士兵架盾牌,在盾牌的掩護下,士兵殺到了城下,架設雲梯,士兵登上雲梯,想爬上城牆。
不過,這並非易事,臧霸目測匡琦城高度有四丈左右,他心裡忍不住罵起陳登來。這陳登真他媽狠,竟修出四丈的城牆。要知道,即便是中原一帶的堅城,城牆也沒有四丈高。
可是他沒有辦法,大軍長途跋涉,他沒辦法及時把井闌和衝車這種笨重的攻城器械帶過來。
這雲梯搭起來,居然夠不著城頭,臧霸真想吐血。聽說當年江東孫氏帶幾萬軍隊攻匡琦,都拿不下陳登幾千人。臧霸第一天攻城,便體驗到了。
匡琦城南門,浩周也在率軍攻城,雙方在城下形成對射的局麵。浩周企圖壓製揚州軍的弓箭,再讓士兵架雲梯登城。
當雲梯被送到城下時,他遇到了和臧霸一樣的問題,這雲梯夠不著,把浩周氣得夠嗆。
攻擊了一個多時辰後,臧霸看到匡琦城防守堅固,覺得恐怕沒辦法攻破,便下令收兵。與此同時,浩周也下令收兵。
不過,臧霸雖退兵,心裡卻有辦法對付匡琦城的防守。他認為既然雲梯靠不住,隻能靠衝車,他雖沒辦法把衝車帶過來,卻把會製造衝車的工匠帶了過來。他讓工匠就地取材製造衝車。
這時代的衝車主要材料是木頭,重要關節部位會用到鐵、皮革等。這些工匠會有辦法。
於是,臧霸停止攻城,準備等衝車製造完成之後再攻城。
這時,浩周派人過來,和臧霸通了個消息,詢問他是否有破城之策。臧霸並不隱瞞,就告訴浩周的人,他打算造衝車後再攻城。
浩周得知這一情況,心中鬱悶,他沒帶工匠過來。雖然他可以從民間招募到工匠,但民間的工匠並不一定會造衝車。於是他又向臧霸請求,等工匠造完衝車後再幫他也造一輛。
兩人就這麼一來一往,七八天過去了,臧霸的工匠終於造出了第一輛衝車。他把工匠交給浩周,幫浩周了造一輛。兩人平常的關係不好,但臧霸還識大體的,大戰當前,兩人需要團結。
臧霸再次發動攻城,徐州軍隊如潮水般攻向匡琦城。呂蒙仍是下令以弓箭射擊。
“豎盾!”臧霸早有準備,讓盾牌兵豎起盾牌,掩護衝車到五十步以內。
“放箭!”
徐州軍在盾牌的掩護下,向城頭上射箭,壓製揚州軍的弓箭。雙方形成均衡後,徐州軍士兵開始推著衝車,很快就來到城下,開始衝撞城門。
“咚……咚……”一下又下一下的撞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