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孫策和周瑜手裡搶江東!
徐嶽微微一愣,這遊珠算盤的事他可沒說,想來是闞澤說的,他看了一下闞澤,闞澤點了點頭。
徐嶽回自己的內屋,一刻鐘之後,他拿著他的遊珠算盤出來了,放在桌上。
這是一個方形的木盤,木盤上挖了一、二、三……共十一道小溝,每道小溝裡放著數個木製的小方塊,有的有五個方塊,有的有八個方塊,有的有十個。一個方塊應該是代表一個遊珠。
陳飆自然看不明白,便問徐嶽“公河先生,這東西怎麼用?”
堂堂的征南大將軍竟對這玩意感興趣?徐嶽奇怪歸奇怪,但還是回答陳飆“這個……將軍出個加減算術?我示範一番,將軍自然就明白了。”
“那就一百二十三加上二百一十四吧?”
徐嶽聽了,拿起他的遊珠盤算,嘀嗒了一會兒,便算了出來,是三百三十七。果然準確!
“八十八乘以十二呢?”
徐嶽皺起眉頭來,這乘法要比加減複雜很多,隻是將軍要求,他也隻好算了起來。或許他是覺得這算盤算不出來,就拿了張紙,在紙上算。
陳飆也拿了張紙,用21世紀的方法算了起來,一會兒便得出結果,是1056。他在“1056”的下麵寫下“一千零五十六”,然後把紙交給闞澤。
闞澤看著上麵的阿拉伯數字,自然是不理解,還以為是鬼畫符呢!
過了半刻鐘時間,徐嶽把一張紙給寫滿了,得出了結果,也是一千零五十六。
當闞澤看到恩師紙上的結果時,瞬間石化了,恩師所算的結果居然與主公的相同。那豈不是說,主公的計算速度要比恩師快了不少。闞澤一向認為在算術上,這世上除了劉元卓,沒人能媲美恩師,可是如今……
徐嶽看到闞澤驚異的臉色,連忙拿過闞澤手中的紙一看,在一堆鬼畫符的下麵,一千零五十六的數字也吸引住了他。
“將軍,這……這是你算的?”
陳飆點了點頭。
徐嶽一陣駭然“這……這不可能,老朽實難相信。”
“要不,公河先生再出一題,咱們一起算,再試試如何?”
徐嶽想了想“那就五十六乘以一百二十三吧?”兩人又同時算了起來。
很快,陳飆就把結果算了出來,是六千八百八十八。徐嶽仍是一會兒在遊珠算盤上噠噠噠有,一會兒在紙上寫著,算了半刻鐘時間。
兩人對了一下結果,徐嶽這下徹底相信了,陳飆掌握了更先進更快速的計算方法。
徐嶽突然感到一陣心灰意冷,他窮極一生,沉浸於算術之中,自以為得其真諦,世上無人能及。然而此時,陳飆的算法之快,顛覆了他的認知,使得他覺得自己以往所有鑽研,似乎隻是一場空。
想到這時,他頓時老淚縱橫,哭了起來。闞澤連忙安撫他“恩師,你怎麼啦?”
此時,陳飆也感到有些後悔,他並非有意在徐嶽麵前賣弄才學,故意打擊徐嶽。他隻是想展示一下算術的魅力,引起徐嶽的好奇,進而邀請徐嶽去皖城。然而,這似乎起了反效果。
“公河先生,可否聽我一言!”
半晌,徐嶽才止住了哭聲,看著陳飆。
“我這算術方法,是我偶然所得,非某個人一輩子所能想出,而是數百年甚至上千積累所得。這種算法依賴於我這紙上的鬼畫符,這是一種數字的表示方法,即我們的一二三四……等數字一樣。”
“隻是這種數字極為簡練,使用方便,人們使用這種數字上千年,慢慢地摸索出這種算法。”陳飆儘量把這事解釋得簡單而又表麵上聽著合理。
“這種數字起源於遙遠的西方,先漢之時,武帝曾開辟商路,最遠曾到達上萬裡之後的安息帝國,那裡的人使用的就是這種數字。有人曾把這種數字的使用方法記載了下來。”
“後來,商路隔絕,就再也沒有人去到遙遠的西方了,而這數字的使用方法幾經輾轉,被我看到,我便學了下來。所以,我隻是會了這種方法而已,若論算術能力,我遠遠不及先生,連給先生提鞋的資格都沒有,先生乃當世算術第一人。”
徐嶽這麼一聽,心情果然好了許多。
“原來如此!將軍,此法真是太妙了,若……若是……”
陳飆看出徐嶽想學,隻是不好意思開口。他心裡一喜,這才是他想要的結果。
“此法雖妙,卻也不是全能,先生所用珠算,亦有過人之處,如若用好了,其準確程度和快速程度,恐怕不下於我的這種算法。”
“慚愧,將軍的算法之快之準,已非算盤所能比。”顯然徐嶽不相信。
徐嶽這話顯然是不對的。即便在計算器普及的21世紀,小學教材裡仍在教算盤,而在計算器普及之前,算盤也曾普及過。
陳飆想了一下,他在紙上把21世紀的算盤給畫了出來。這算盤是後代經過上千年的發展演化而來,與徐嶽的遊珠算盤差彆還是比較大的。不過,基本原理卻很相似。
徐嶽看了一下,心頭大震,很快他便看出這個算盤和他的珠算隱隱相符,又略有不同。
隻可惜,陳飆也不記得使用方法了,隻記得加減的幾句口訣。
陳飆演示了一下加減法,動作倒也不快,多年不用,生疏了許多。但徐嶽卻慢慢看出這算盤比他自己的遊珠盤算更合理更方便。此時,徐嶽早已沒有了先前的沮喪,取而代之的是好奇。
三人行必有我師,徐嶽想了一下,將軍在算術上不下於自己,不就年輕了點嗎?褒尊侯都不恥下問,何況自己呢?
他終於起了身,向陳飆行了個禮“將軍,你這能否……能否把這算術及算盤之法傳授於老朽?”
陳飆把他扶了起來“這算術方法和算盤我自然是可以教給先生……或許先生以為我剛才之法,已是很厲害了,但算術一道,學無止境,若有人肯苦心鑽研,必能發明出更快更準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