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異星造工廠!
“終於輪到生產了!”
在完成了冶煉層的建設後,湯慕把目光放在了生產上。
現階段,能夠進行生產的就隻有構造器。
而能夠生產的鐵質零件,也就隻有鐵板,鐵棒,螺絲,還有齒輪。
齒輪目前隻有建築設施的時候才會需要,暫時沒有太大的需求。因此,湯慕這次不打算建生產線。
所以,湯慕隻需要建設三層樓就夠了。
這其中,湯慕會加大鐵棒的產量。畢竟,生產螺絲,需要鐵棒作為原料。
按照湯慕的想法,他打算以生產鐵板和螺絲為主。
等後麵解鎖了2級傳送帶,需要大量的加強鐵板,而加強鐵板的製作,需要鐵板和螺絲。
目前冶煉層的鐵錠產量,滿功率的狀態下為每分鐘可以生產480單位的鐵錠。
而鐵板的生產,每分鐘需要消耗30鐵錠生產20鐵板。
於是湯慕決定,使用其中的一半,來生產鐵板。畢竟在前期,鐵板的消耗還是很大的。
要想消耗240單位的鐵錠,需要8台構造器。
因此湯慕按照冶煉層的布局,建設了一排兩組,8台構造器。
8台構造器生產鐵板,每分鐘能夠獲得160單位的鐵板。
至於剩下的產能,湯慕準備一半生產鐵棒,一半生產螺絲。
因為螺絲的前置原料是鐵棒,所以湯慕在鐵板的過渡層上,建設了16台用來生產鐵棒的構造器。
依舊參照冶煉器層的布局,因此生產鐵棒的生產層很快就完成了。
建設好鐵棒過渡層,湯慕開始建設螺絲生產層。
用構造器生產螺絲,每分鐘要消耗10單位的鐵棒,同時產出40單位的螺絲。
而120單位的鐵棒,需要12台構造器。而螺絲的生產速度,則是每分鐘480單位。
按照這個速度,50分鐘就能裝滿一個集裝箱存儲器。
因為隻需要12台構造器,所以在建設螺絲生產層的時候,是按照每組3台構造器建設的。
這樣的話,一排生產螺絲的構造器,隻需要一條1級傳送帶就能滿足鐵棒運輸工作。
等生產線建好,最後把所有產品,用傳送帶連接到倉儲區的集裝箱存儲器裡,就算大功告成。
就這樣,一直忙碌到快太陽下山,湯慕總算完成了鐵質品生產線的布局。
隻是湯慕計算了一下,按照現在的這個布局,1級采礦器需要8台,電力消耗為40。
冶煉器16台,總電力消耗則為64。
構造器最多,8+16+12共計36台,需要電力144。
按照一台生物質發電機30的發電量,湯慕需要製作9台,另外還有一些電力富餘。
9台生物質發電機,每分鐘需要消耗的生物質為90單位。
一個小時,就是5400單位的生物質消耗,一天的話,就是單位。
以湯慕目前手裡的生物質燃料,也隻夠運行14個小時不到。
隻是按照現在的設施數量,湯慕一個小時就能生產9600單位鐵板,7200單位的鐵棒以及單位的螺絲。
湯慕覺得,在沒有解鎖更多的零件之前,生產兩個小時就夠了
因此湯慕在建設好生物質發電機後,給每台發電機的前麵的集裝箱存儲器裡,各放置了1200單位的生物質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