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要想實現自動裝填,就必須將石牆擴建才行。
不過湯慕卻選擇了另外一個辦法,就是用傳送分離器疊加成高架橋與機槍炮塔平行。
這樣不僅方便了彈藥裝填,還可以避免傳送帶阻擋石門通道,方便進出。
而傳送帶上的標準彈匣,則通過機槍炮塔邊上的機械臂進行裝填工作。
於是湯慕在靠近工廠一側的石牆靠近中部的位置,建了4個傳送合並器。
一個合並器高2米,4個合並器剛好8米。
然後在20米外,在建設4個疊加的傳送分離器,兩者用傳送帶相連。
按照20米建4個疊加的傳送帶分離器,直到傳送帶重新與合並器的一個入口相連接。
這樣一來,整條傳送帶就會變成一個循環傳送帶。
循環傳送帶的好處就是,傳送帶上的物品,不會堆積在最末端。從而導致,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等生產彈匣的工廠開工,生產出來的彈匣,最後會通過位置的傳送合並器進行並線。
“12個機槍炮塔,一個能存400個彈匣。全部存滿,需要4800個彈匣。換成鐵板,就是單位。貌似,鐵板又要不夠了啊!”
雖然傳送帶鋪設好了,但是要想讓機槍炮塔形成戰鬥力,必須要有彈藥才行。
而生產彈藥,就需要材料。
單位的鐵板,剛好是湯慕不久前生產的數量。
如果這些鐵板全部生產彈藥,鐵板庫存又要告急了。
想了想,湯慕最終決定拿出一半的庫存,去生產彈藥。
於是湯慕在彈匣傳送帶入口處,建了一個集裝箱存儲器與15個構造器。
這15台構造器,每分鐘可以製作150個標準彈匣。16分鐘,就可以製作2400個標準彈匣。
把兩台生物質發電機通過電線杆與構造器相連,湯慕接著給兩台生物質發電機各放了160單位的生物質。
隨著發電機啟動,有了原料的構造器開始了彈匣的生產。
16分鐘過去了,生物質發電機因為沒有燃料停止了運行。
不過15台構造器,也完成了2400個彈匣的製作。
這些彈匣,大部分被存進了集裝箱存儲器中。剩下的一部分,則靜靜的躺在傳送帶上。
一旦石牆上的電力機械臂通電,這些彈匣就會被機械臂送入機槍炮塔之中。
到了這個時候,湯慕也沒有必要保留,將石牆上的其中一個電線杆與發電機相連接後,原本因為沒有電的電力機械臂動了起來。
放著這些機械臂為機槍炮塔填充彈匣,湯慕回到了基地。
現在基地已經隱隱約約有了小城的感覺,湯慕覺得是時候好好規劃一下了。
不然這樣東一榔錘,西一棒槌的,隻會越來越亂。
到了以後,隻得全部拆了重建。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早早的規劃是很有必要的。
目前工廠的位置在西邊,所以以後西邊隻會是工業區。畢竟工廠是湯慕肝了好一會兒才建好的,要是拆了重建,想想肝就疼。
而倉儲區在東邊,那裡也是時空穿梭器擺放的位置。
湯慕打算,以後那裡就是集運中心。各個資源點生產的產品,全部集中在這裡,然後重新進行分配。
北邊,湯慕打算把這個地方變成居住區。員工和奴隸,以後就住在那邊。
最後的南邊,湯慕前期打算把這裡建設成發電區,集中發電,在通過電線杆進行電力輸送,也方便湯慕遠程控製其他區域的工廠。
剛好,森林的位置也在西邊。
而中心位置,自然就是湯慕的樞紐基地所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