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慕建了兩個1級采礦器,配合兩個電力機械臂和三條傳送帶,用來滿足三台構造器。
按照這個布局,湯慕建了四組12台構造器。
這樣一來,每分鐘就能獲得480塊磁鐵。
磁線圈用組裝器製作的速度是每分鐘30,同時消耗60塊磁鐵和150電線。
因為沒有銅礦工廠和鐵礦工廠之間沒有建立傳送帶,所以電線的供應隻能靠人工運輸。
考慮到運輸的問題,湯慕最終建了4台組裝器來製作磁線圈。
每分鐘120的製作速度,湯慕準備分配其中的60去製作電漿激發器。
電漿激發器製作,需要4磁線圈和2棱鏡。
而電漿激發器,則是製作無線輸電塔的必備材料。
湯慕如果集中發電,那麼就必須將幾個工廠的電力進行連接。
如果使用最基本的1級電線杆,那麼湯慕就不得不考慮工程量的問題。
因為1級電線杆的連接距離隻有20米,一公裡的距離,就要建50個電線杆。
而無線輸電塔的連接距離,則為100米,1公裡的距離,隻需要10根就能完成連接。
不考慮材料的問題,無線輸電塔肯定要比1級電線杆省事的多。
要說有什麼麻煩,或許就是製作電漿激發器的棱鏡,需要從原石英工廠那邊運輸過來。
要不是有馬車和鐵盒可以運輸,湯慕就隻能建傳送帶一路拉過來。
在磁線圈的樓上新建了一層地基,湯慕接著又建了三台組裝器。
一台組裝器每分鐘可以生產5個電漿激發器,同時消耗20個磁線圈和10個棱鏡。
三台組裝器,剛好可以消耗60個磁線圈。
完成了電漿激發器的生產線建造,時間也差不多到了晚上。
到了第二天,湯慕帶著一些護衛和幾輛馬車去了一趟原石英工廠。
之前這裡隻完成了地基的建設,生產線還沒有完成。
今天湯慕不僅要完成生產線的建設,還有進行生產。
之後就可以讓人把生產出來的棱鏡,運輸到基地專門的存儲器裡就可以生產電漿激發器了。
製作棱鏡需要玻璃,而製作玻璃則需要石英砂。
5單位石英砂,需要3單位的原石英礦。另外,製作石英砂的並不是冶煉器,而是構造器。
通過構造器製作石英砂,每分鐘消耗60原石英礦的同時,製作100石英砂。
因為一台1級采礦器隻能供應一台構造器,再加上石英砂的產量太大,湯慕最終隻建造了4台構造器來製作石英砂。
在石英砂工廠的上方,湯慕建設了一層新的地基。這層地基,是用來製作玻璃的。
玻璃的製作需要消耗5石英砂,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製作玻璃需要通過冶煉器,而不是構造器。
一台冶煉器每分鐘可以製作10玻璃,同時消耗50石英砂。
400石英砂的產量,被8台冶煉器給分的一乾二淨。
建好了玻璃生產線,接下來就是棱鏡生產線了。
製作棱鏡需要3玻璃,生產2棱鏡。
用構造器的話,每分鐘消耗30玻璃,產出20棱鏡。
於是湯慕隻建造了兩台構造器來製作棱鏡,多出了的玻璃產量,都被傳送帶輸進了存儲器中以備不時之需。
完成了整個生產線的建設後,湯慕在山腳下建立了3台發電機。
給三台發電機各配了一個集裝箱存儲器,一個裝填燃料的熱能機械臂,來進行發電。
三個滿集裝箱的生物質燃料,足夠這個工廠運行兩天的時間。
最後把存儲玻璃和棱鏡的存儲區建造好,湯慕總算可以回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