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半仙!
西陝專線位於物流園甲區二十七號,整個物流園分為甲乙兩區,甲區多是一些小型貨站,貨站的建築,是長長的一溜兩層小樓,多經營一些零擔業務。乙區則是一些成規模的物流公司,由兩列數十間較大的倉庫組成,擁有一定的倉儲能力,不像甲區那些貨站們,貨物基本都堆在露天門前,雨天頂多遮蓋一下了事。
甲區二十七號,西陝物流,董林很輕鬆就尋到了這裡,這處位於二樓的貨站,隻有一間房,房間倒不算小,被隔成了裡外兩間,裡間擺了四張上下鋪,可供八人住宿,外間不大,一張老板桌,後麵坐了一位五旬開外的黑瘦老者,他就是黑哥嘴裡的老羅。
聽董林說是黑哥介紹來的,老羅露出一嘴的黃牙,笑嘻嘻地道,“你這娃,我們這裡的活兒可重,能撐得下來嗎?”
咬牙撐唄,董林心裡發苦,如果這裡堅持不下去,想再找個地方存身,就不那麼容易了,“老伯你彆看我小,這勁兒還一年年地漲呢,再說了,您看這眼瞅著就快過年了,過年我也能在這兒幫您盯著!”
“行,留下吧,物流園過年是個關鍵,多數都關門歇業了,我這兒想歇也歇不下來,你來得是時候。”老羅眼露亮光地道。
董林就這樣留在了蒼山物流園,吃住都在這裡,除了每天工作辛苦一些,晚上經常要連夜裝貨卸貨,倒也溫飽不愁,並且,每個月還能拿到些錢,這是他以前不能想象的。
周六的早上,天氣似乎更加寒冷,在采石峪鎮中的校園之中,仿佛還增添了一點緊張氣氛,今天是學校半年一度的期末考試,考試結束之後,無論是學校的老師,還是學校的學生們,將迎來一個月的寒假。
每一位學生,都按照事先安排好的考場,早早地等候在了教室,緊張地等待著學校對自己半年學習的考驗。董淑芬也是其中的一員,她坐在一間平時不屬於自己的教室裡,同桌,也不是自己熟悉的同學,而換成了一名初三年級的男生。
兩天時間,她要參加六門的考試,時間很緊張,第一天的上午,除了語文,還有品德,下午考英語,轉天的早上,考數學和植物,下午考曆史。但董淑芬知道,與自己同桌的這位初三學長,在這兩天,要經曆七門功課的考核,比自己還要誇張!
語文課放在考試的頭一科,幾乎成了慣例,是讓學生們能更好適應考試節奏的安排,因為哪怕學習再差的同學,在這一科上的成績也不會低得離譜,成績再好的同學,這一門也很難得到接近滿分的高分!
距離考試前十五分鐘,主考與副主考就帶著卷子,走進了董淑芬的考場,主考是一位年輕的女老師,董淑芬對她並不陌生,是一位數學老師,雖然並不上她的課,但鎮中不算大,每日在一個校園之內,會常常與之相遇。
副主考年歲相對大些,但董淑芬也知道,這位是學生處的一位老師,平日沒打過交道,但也常常見麵,脾氣非常溫和。
考試前十分鐘的時候,兩位監考老師,將大家的試卷發了下來,董淑芬拿到卷子的刹那,心頭稍顯緊張,她不知道,這份卷子與自己在鎮中做過的試題有多大差彆,跟董明在縣中為自己找來的試卷,又有什麼不同。
但當她打開卷子的瞬間,她的心馬上就放了下來,熟悉的習題格式,熟悉的分數搭配,讓她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閱卷之中。
第一道選擇小題,讀音題,一共四個選項,每項四個詞語,請考生選擇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組,這種題目對董淑芬來說,是送分題,分值雖然不高,但對於平靜考生的心態,非常有幫助。
第二小題,仍然是文字題,在四組詞語之中,在給出的每組四個詞語,選擇出書寫完全正確的一組,同樣在送分……
之後是成語題,題目是四個句子,每個句子之中都包含一個成語的應用,需要將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挑選出來,送分繼續……
再之後,文言文閱讀、詩詞賞析、現代文閱讀等,粗粗瀏覽一遍之後,董淑芬的目光放在了最後一道作文題上。
“成長意味著”
橫線部分要求考生自己補上,字數六百字左右,這是一篇文體不限的作文題,可以寫議論文,可以寫說明文,當然,從題目本身的特點來看,議論文應該更有發揮空間。
當然,成長可以使用自己為主體去寫,也可以使用他人的經曆去構思,泛指一個群體也沒有問題,隻要能例舉出幾點成長帶來的變化,用鮮活的事例進行論述,即可滿足出題要求。
飛快瀏覽完一遍考題,已經到了允許答題的時間,心頭大定的董淑芬,開始在試卷上飛快地完成著一道道試題。
兩天進行六門考試,強度的確很高,但對於已經連續三周,隻在一天時間完成六門試卷的董淑芬來說,已經算不得什麼,每門考試,她的時間都顯得非常寬裕,有著足夠的檢查時間,特彆是在最後一天的曆史考試之中,她特意按照縣中的答題思路,將能夠想到的知識點,有機地融合到了答案之中,讓她有種酣暢淋漓的感覺。
完成了兩天的考試,董淑芬沒有直接前來縣城,而是回到了村裡,她知道,接下來的三天,是董明的期末考試時間,雖然她也很想前來縣城,但她不想因自己的到來影響董明的考試,再說,她已經很久沒回家了。
這幾天的縣中,同樣籠罩在期末考試的緊張氣氛之中,體育生們的體育課已經結束,但對於董明來說,他的訓練並沒有停下。素質四項的訓練停了下來,但專項的訓練,卻被他由隔日一次,改為了每天訓練,董明的心頭已經有了一些緊迫感,他知道,羽毛球的專項成績,已經不僅僅是他自己的事情,同樣也關係到了湯老師對自己的期望。
董明在朔平體校的一次不經意的米字步訓練,引起了朔平體校乃至康寧體校的重視,都覺得董明是一個有培養前途的學生,但他們也有著自己的無奈,有前途如何,沒有成績,他們也很難堂而皇之地將董明招收進入自己的學校。
同樣的,董明將來想爭取到康寧師範參加羽毛球集訓的機會,沒有比賽成績是他的硬傷。特彆是康寧師範還有一位對湯老師不甚友好的李聖田,如果在集訓選拔之前,董明沒能獲得一個比賽成績,單憑這一點,康寧師範完全可以將他拒之門外。
因而,七月份的那次省少年兒童羽毛球賽,就成為了董明必須提到日程的比賽,這場比賽,他不僅需要參加,而且,還要在這場省級賽中取得成績,這對董明來說,不得不說是一場考驗。
讓一個剛接觸羽毛球半年的人,就參加省級賽,這聽起來要多不靠譜就有多不靠譜,誰也不會認為,隻經過不到半年的訓練,就能讓一名選手在這種比賽中取得成績,但,董明有選擇嗎?
每天在球館的訓練強度,不自覺地被董明提高了許多,這種強度的訓練,看得湯老師都有些咋舌,甚至她都在想,省隊球員們的訓練強度,也不過如此吧!
董明還隻是體育生,他當然無法與那些專業球員們相比,不像專業球員們的訓練是全天候的,不過,如果有心人將董明的訓練時間累加起來,相信也會亮瞎許多人的眼睛。
早上的晨跑,董明不會缺席,器械訓練同樣沒有間斷,隻是,這幾次的器械訓練,早就由原本的三人小組,變成了五人,與董明三人不同,新加入的邵翔飛兩人,卻發現了訓練中一些不同的地方。
“這些天的器械訓練下來,肌肉好痛,今天這個俯推器,都有些推不動的感覺,這種反應你有嗎?”邵翔飛道。
“疼,全身疼,你也不用擔心,適應了就好,你看董明他們,都訓練這麼久了,哪天不是生龍活虎的,彆擔心了。”
“我觀察了幾天,董明的訓練時間好像比那倆人短,每天都是這樣,你知道這是啥原因嗎?”邵翔飛繼續問道。
“第一天我就察覺了這點,我覺得董明好像對有些器械非常鐘愛,對另外一些器械的訓練相對短些,因而,我又特意多觀察了幾天,發現他們每人雖然都保持著相同的訓練節奏,但每人對器械的使用情況,有很大的差彆,汪茂華與吳小歌的訓練相近,但也並不完全相同,我懷疑器械訓練,他們都有自己的套路,適合自己的套路。”
“什麼套路不套路的,不就是針對自身一些肌肉進行加強嗎,我的弱點是耐力差,想提高耐力,訓練全部肌肉就是了,你也是一樣,不過你耐力比我強……哎,不想那麼多了,堅持練下去,我就不信下次素質四項,還會被吳小歌壓上一頭!”
如果董明在這裡的話,就不得不佩服彭康樂的觀察力,他幾乎已經發現了器械訓練的關鍵所在,但很可惜,他們三人每人訓練方案都不同,導致了彭康樂的觀察出現誤區,沒能發現器械訓練的關鍵所在。
其實吳小歌與汪茂華的訓練方案是一樣的,都是按照素質四項強化的道路發展,不過,吳小歌最近的訓練角度有了些調整。他進行了這麼久的器械訓練,清楚在保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一些訓練內容稍作調整,並無大礙,因而,他增加了兩台器械的訓練次數。
吳小歌的這個調整,董明與汪茂華都清楚,也曾受到過董汪兩人的嘲笑,因為,這兩套器械,都是具有輔助強化腹肌功能的器械。正是因為吳小歌的這個小調整,使得目前三人的訓練方案已經完全不同,彭邵兩人,也無法通過觀察三人的訓練,總結出器械訓練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