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半仙!
看著兩人的交流,當時的情景也不難推想,無非是販子搭訕到了這位年輕人,提出了手中擁有古玉,然後,年輕人表現出了一定的興趣,販子對其展示了自己的物件。
然而,年輕人眼力很強,一眼便辨認出販子手中所謂的古玉,實則是出自豫南的劣質玉器,豫南玉,彆說它不是古玉了,甚至連粵廣玉都不如,於是,他怒了。
粵廣與豫南是國內兩大玉石加工的集散地,在人們的通常理解之中,粵廣玉的質量明顯高於豫南,事實也是如此,但並非說豫南無好玉,隻是普遍現象如此。
見到被年輕人看出問題,這單生意肯定做不成了,販子便準備抽身離開,然而,年輕人卻因氣憤,拉著販子與其理論。
“誰告訴你我沒有古玉的,你確定要看嗎?”販子不屑地道。
“這不廢話嗎,如果不是聽你說有老物件,誰沒事兒跟你在這兒瞎耽誤功夫?”
販子發現,如果再繼續跟這小子墨跡下去,搞不好會被人圍上,還好,這邊不是藝術市場,人流量不如那邊大,但即便如此,仍然有被圍觀的危險,他咬了咬牙,有了決定。
隻見販子從貼身位置,取出了一隻小盒,盒子沒有什麼特彆的,也就是平常裝鐲子的那種小盒,硬紙做成,外麵敷著一層紅綢。
盒子打開後,裡麵是淺黃色內襯,在中央凹槽處,躺著一隻素色魚形玉佩,大約四厘米長,三厘米寬。
玉佩表麵沒有任何雕琢痕跡,魚眼與魚尾處,各開有一隻小孔,而看玉佩的外形,卻有些怪異,它呈弧麵,好似一塊椰殼,一麵鼓起,另一麵凹陷。
然而,當董明的目光落到玉佩上後,心中卻猛地一跳,他的心跳倒不是這件玉佩的材質與外形,而是玉佩上透露出來那刺眼的暗紅沁色!
沁色是指玉器在環境中,長期與水、土壤以及其他物質相接觸,自然產生的水或礦物質風化侵蝕玉體,雜質緩慢地侵入玉器,使其部分或整體的顏色發生變化的自然現象。
如此明顯的沁色,說明了它如果不是人為作假,那就一定是“土貨”,多數帶沁的玉器出現在隨葬品中,如此說來,販子手裡的這件玉器,來路就不好說了。
這種土貨與傳世玉器差彆巨大,傳世玉器沒有埋土經曆,幾乎不可能形成沁色,有些因經常被人把玩,甚至會在玉器表麵形成一種包漿。
“土貨你也好意思往外掏?這種東西誰敢收藏?”
“誰告訴你它是土貨,彆以為有沁就是土貨,也許它是其他原因埋土的呢?”販子顯然清楚自家玉佩的來曆,但仍然嘴硬不承認道。
“哈哈,如果我沒看錯的話,你的這塊玉佩,應該是九竅玉中的眼玉,你跟我說說,九竅玉是乾啥使的?”年輕人露出了冷笑,指著那隻魚形玉佩道。
所謂九竅玉,它的用途就隻有一個,便是在下葬之時,放置於屍體的九竅之處,所謂九竅,是指除去五官七竅,再加上人的下ti處兩竅,一共九竅,既然它是九竅玉,那定是隨葬品無疑。
“你說它是眼玉就是眼玉了,我還說它隻是一塊普通玉佩呢!你不想要沒關係,彆在那兒東拉西扯!”販子猶自不認賬道。
這兩人,年輕人見到對方的玉器不對,不準備繼續出手,而販子則是被對方點明了根腳,急於脫身,這段不算友善的交流很快就宣告結束,兩人各自散去。
對於兩人口中所述九竅玉,無論董明還是湯老師,聽起來都是一臉懵逼,以他們那點可憐的玉器知識,他們既不懂,又沒處去打聽,索性沒再理會。
古玩城的地攤集中在南側藝術市場,董明與湯老師二人出了珍寶閣後,再次進入藝術市場,去繼續逛古玩城的地攤。
現在對董明來說,再繼續逛地攤,已經抱了聊勝於無的心態,他知道自己需要的黃翡古玉,不是那麼容易碰到,可是,讓他就這麼直接離開,卻又有些不甘心,因此,仍然堅持著要將這裡的地攤一家家逛完。
董明在逛地攤兒的時候,也遇到了一些有趣的東西,比如,他看到了一副象棋,做工精美,裝在一隻精致的木盒裡麵,端在手裡沉澱澱的。
董明記得爺爺和老爸,抽空的時候會殺上一盤,因此,便準備將這副象棋買下,帶給他們,然而,當他問了價格,聽到了六千塊的天價之後,嚇得連忙將東西放回了攤位。
後來湯老師告訴董明,這副象棋的材料看起來像紫檀,如果猜測為真的話,這個價格就不算貴了。
還比如,董明看到了一款手串,這款手串好像把十來個小核桃串到了一起,每一隻小核桃的直徑大概一厘米多些,看起來煞是好看。
董明看到這東西的第一眼,就想到了董梅,他覺得,快半年沒見到妹子了,應該給她帶件東西回去。
結果一問價格,再次讓董明不得不將東西放了回去,因為這件手串的價格,比剛剛的象棋還貴了一千。
湯老師也被這個價格雷到,覺得隻是一個看起來很普通的手串,怎麼會那麼貴,因而,她在董明的耳邊還輕聲嘟囔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