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初,初中畢業的郎開基,考入康寧師範體育教育係,他的專項便是羽毛球。
進入康寧師範之後,朗開基雖然獲得了參賽機會,但由於比賽經驗欠缺,哪怕訓練中表現再如何出色,卻沒能在比賽中有太好建樹,最後隻能平淡畢業。
郎開基沒有過硬的關係,畢業後便回到了上穀一中,擔任了一位體育教師。
上穀一中羽毛球培養方麵,在康寧各縣中,處在前列,擔任老師後的郎開基,每日都忙碌在訓練教學之中,有種如魚得水的感覺,隻是,一直沒有遇到一位有天分的球員。
兩年前,又是一個開學季,在新生中,郎開基發現了一位不愛言語的學生,這位學生雖然話少,訓練起來卻從不偷懶,同樣的訓練任務布置下去,其他學生時常喜歡偷奸耍滑,這位學生卻會按質按量完成訓練任務。
郎開基感到欣慰的同時,發現這個學生居然羽毛球天賦驚人,他在驚喜的同時,覺得撿到了瑰寶,這名學生就是佘同。
佘同在進入中學之前,便曾經接受過係統訓練,各項羽毛球基本技術基礎紮實,既然佘同如此好學,郎開基對其訓練方式自然與他人不同,不僅訓練量很大,而且時常給他灌輸各種比賽理念。
在郎開基看來,自己當初的那些夙願,或許在佘同身上可以實現。
這一對師生相互看對了眼,學生學得勤奮,教練教得用心,一年多密集訓練下來,佘同的隊友,幾乎都成了他的陪練。
近乎瘋狂的訓練,終於收到了碩果,第一次參賽的佘同,便在賈鼐杯賽中站上了冠軍的領獎台。
暑假,郎開基再次帶領佘同轉戰趙州賽,一同前來參賽的,還另有一名女生,那名女生隻是配角,小組賽都沒有出線。
中午,趙州體校招待所,郎開基房間,郎開基與佘同,還有那位女生,三人坐在一起,共同分析佘同下午決賽的策略。
“王雷的優勢,在於進攻和多變的球路,而你的優勢,集中在防守和反手方麵,對下午的比賽,你自己怎麼看?”郎開基輕聲道。
略作沉吟,佘同臉色稍暗,說道,“矛與盾的較量,勝出的一方多半是矛,而盾,太被動了。”
聽到了佘同的話,郎開基臉色微緩,慢慢說著,“能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看到自身的不足,這是你的優點,但是,在比賽之中,怎麼去擊敗對手才是關鍵,就目前情況,說說你的想法。”
在屋根友誼賽的訓練之中,佘同曾多次與王雷交手,戰績敗多勝少,所以,他可以準確把握兩人之間的優劣,但是如何去擊敗對手,這對佘同來說,確實是道難題。
見到教練詢問,佘同不能不答,他眉頭緊皺,稍加思索後說道,“要想辦法揚長避短,不能盲目與王雷硬拚,我個人覺得,一定要限製對手的進攻,同時,還要儘可能尋求防守反擊的機會。”
聽到佘同的話後,郎開基輕歎一聲,然後說道,“知道我上午乾啥了嗎?我去觀摩了王雷的比賽,上午王雷的對手是董明,那位董明的做法,基本與你剛剛的說法接近,董明網前能力很強,進攻也不弱,但在王雷麵前仍然沒有反抗的能力!”
或許董明的想法固然不差,但執行力不足,換我上場的話,結果能一樣嗎?這是佘同的心裡話,卻不能隨便說出口,他必須找出更加合理的答案,最起碼,聽起來也要更加合理。
“據我所知,董明的進攻似乎算不上頂尖,咳,也許現在進攻很強,當我沒說。”剛剛開口,佘同就發現了自己的論調,不能完美貼合自身特點,連忙改口,繼續道,“王雷在比賽中比較強勢,我認為,董明的防守做得不夠嚴謹,無法支撐他實現防守反擊,失去了一項利器,是他最大的不足,至於其他……。”說到這裡,佘同輕輕搖頭,然後求助般的目光投向了郎開基,等待著答案。
“你說得沒錯,在防守中,董明做得不夠好,少了一點靈性,我能看得出來,他通常會在對方行動之後啟動,卻不願意去提前預判,然而,他的速度恰恰無法支撐他的打法,因此落了下風,不過,這隻是使他失利的一個元素,王雷致勝的最大利器,還是掌握在他自己的手裡,也正是因為他多變的球路,才為他創造出了更多的進攻機會,這是他獲勝的真正基石!”
王雷球路多變,佘同體會很深,但他的感覺,也就是那麼回事,他認為每次輸掉比賽,似乎與對手的球路變化關係不大,要知道,他的防守能力很強,不僅有能力防住對手的進攻,同樣能防住對手多變的球路。
或者,教練作為旁觀者,與場上有不同的感受?佘同思考著。
這種可能性不是沒有,並且佘同從來沒有懷疑過教練的眼光,因此,他默默將這一項記下,開始增加對王雷球路的戒心。
“其實,我覺得,與你比起來,在速度上,王雷也占據著優勢。”正當佘同思慮之時,沒有想到,旁邊那位早被淘汰的女生,開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