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半仙!
王雷與佘同,都是少年組中的頂尖選手,在各類比賽中均有不俗的表現,他們代表了燕北省這一代人的最高水準。
在他們的決賽之前,大家都清楚他們的這場對決,會出現激烈的爭奪,將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比賽,但是,到底會呈現出怎樣的戰況,最終結果又將如何,早已經引起了大家各種猜測。
董明認為,兩人誰都有可能在最終的角逐中勝出,假如王雷戰勝佘同,那是因為他擁有戰勝對手的實力,如果勝率略低的佘同獲勝,他也同樣不會感到意外,畢竟佘同的實力也不容小覷。
唯一讓董明產生出些許疑問的地方,卻是兩人的打法,話說,佘同以防守見長,可是為什麼他在與王雷的爭奪之中,進攻頻次並不比王雷低多少呢?
這種疑問沒有困擾董明太久,兩人場上的局麵,便逐漸揭曉答案。
董明發現,王雷的進攻,確實很強,強大到甚至可以直接擊穿對手的防線,這也應該是他保持進攻壓製的底氣。
換成其他球員,假如遇到如佘同這般固若金湯般的防守,進攻銳氣估計很快會喪失殆儘,不得已之後,轉而會以拉吊形式與對手周旋。
包括董明自己都認為,在麵對佘同這般鐵桶般的防守之下,他同樣會束手無策。
對於佘同一方,他依托著超強的防守能力,使他不會刻意限製對手的後場高球,似乎根本不在意對方發動的進攻,縱然防守偶爾會出現漏洞,卻也無傷大雅,因為,他擁有著防守反擊的這柄利器。
直接的進攻不能稱為防守反擊,防守反擊需要相應的生存土壤,要依賴於對手的進攻存在,可是,佘同為什麼不願意直接進攻,而更傾向於打防守反擊呢?
原因很簡單,在比賽中若想發動直接進攻,機會雖然很多,卻很難尋找到一擊必殺的機會,假如每次進攻之後,無法獲得足夠優勢,那麼,進攻就失去了意義。
進攻的主要目的不是直接得分,而是創造機會,比如進攻後可以獲得殺上網的機會,或者能夠獲得場上主動權等等,當然,如果進攻能夠直接得分肯定更好,隻是這種想法很難實現。
佘同的進攻實力不錯,但他的防守能力卻更加突出,依靠著他超強的防守能力,幾乎可以對任何正常進攻實施有效防守,恰好在對手進攻之際,雙方比賽節奏都會被打亂,假如在這個階段發動防守反擊,便可以實現亂中突圍,獲得更好的進攻效果!
至於為什麼在這場比賽中,佘同的進攻頻次較多,也是因為王雷的進攻願望強烈,發動的進攻數量較多,佘同自然能夠獲得更多的反擊機會!
董明看著場上鬥得正酣的二人,心中不免有些發苦,假如站在佘同對麵的是自己,估計很難通過進攻撬開他的防守,拋開進攻而選擇其他手段幾乎成為了必然選擇,那麼,佘同的進攻會不會也出現相應減少?
表麵上看確實如此,畢竟佘同的打法偏重防守,他會更樂於在防守之中抓住機會,可是,如果發現對手無法給他帶來足夠的進攻壓力,相信佘同也會放手進攻,不然,他又防得何來?
此時董明不免又想到了於旻,於旻也是一位防守見長的選手,當初董明敗於於旻手中,雖說與很難攻破對手的防線有關,但,在那場比賽中,於旻的主要得分手段卻是進攻!
防守型球員,得分並不一定依靠防守,這似乎是一個天大的悖論,可是,如果仔細分析的話,卻會得到更接近真實的結論,防守型球員,如果在比賽之中隻有防守,基本可以肯定,他這場比賽一定非常被動,一旦防守型球員開始轉攻了,必然說明他們在比賽中占據了優勢。
防守型球員之所以稱之為防守型球員,主要原因還是他們的進攻能力不足,如果讓他們與那些進攻型選手去拚進攻,是舍本逐末,不明智的選擇,因為他們的優勢是防守能力,良好的防守,不僅可以使得對手進攻受阻,還可以獲得反擊的機會。
如果當防守型球員,麵對的對手進攻能力相對欠缺,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則迎來了比賽的春天,既然對手的進攻不能形成足夠的威脅,他們便可以肆意發動進攻。
董明在想,假如現在讓他分彆麵對於旻與佘同兩位選手,按他的進攻能力,應該可以擊穿於旻的防守,卻無法撼動佘同,那麼,兩場比賽的局麵,很有可能形成強烈的反差。
與於旻的比賽,因為雙方都可以威脅到對手,形成互有攻防的局麵可能性很大,但換到與佘同開戰,董明可能隻有被其壓著打的份兒了,原因是董明的進攻在佘同麵前無效!
想到此處,董明不得不再次吐槽自己的防守能力,甚至遭到了自己的嫌棄,這個時候,他心中再次出現了對訓練的渴望。
王雷與佘同的比賽繼續,雙方的爭奪依然激烈,儘管王雷的勝率較高,但在此時,比賽局麵沒有出現明顯的傾向,現在斷言誰會最終勝出,顯然為時過早。
王雷多變的球路,一次次為其創造出進攻機會,有些進攻,確實為他帶來了優勢,甚至直接得分,但是,由於他的對手是佘同,防守能力超群,許多的進攻,反而給對手送去了反擊的機會。
首局中,兩人的比分交替上升,一直沒有拉開,直到收官階段,王雷憑借兩次後場強攻,終於鎖定勝局,暫時以一比零領先!
首局的比賽,王雷拚得很凶,佘同也是同樣,回合較多,耗時也較久,雙方體能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消耗,甚至他們的教練在現場指導的時候,兩人累得半句話也不願意多說。
董明看到,佘同的教練似乎有太多的囑咐,想在短短的局間間隙交待清楚,哪怕王雷已經回到場上,這邊還在嘮叨個沒完,直到裁判開始催促,仍然意猶未儘。
教練的心情董明能夠理解,他們都期待自己的弟子獲勝,勝了,就是冠軍。
冠軍隻有一個,最終隻能屬於勝利的一方,失敗了注定收獲落寞,沒有人會輕易認輸,每個人都期待著鮮花和掌聲。
王雷與佘同的第二局比賽,與首局表現出了些許的不同,首先,不知道為什麼,王雷的進攻沒那麼猛了,連帶著,佘同的進攻也同樣變少。
董明猜測,應該是兩人首局拚得太凶,體能消耗過大,進入第二局後,雙方不謀而合準備求穩,為節省體能減少了進攻。
第二局比賽出現的另一個現象,卻感覺比較有趣,兩人求穩之後,比賽不再如第一局那般精彩激烈,但是,雙方的比分卻逐漸拉開,王雷的領先優勢變得明顯。
董明看到,儘管王雷的進攻變少了,但是,在速度上卻對佘同形成了壓製,而不是像首局那種分庭抗禮的局麵,這是比分拉開的主要原因。
通過這一現象,也可以推測出另一個結論,體能已經不允許佘同保持同等水平的加速,他的局勢變得比較惡劣。
佘同水平確實很高,不過水平高低也是相對的,當他麵對一般選手的時候,以實力碾壓他們沒有任何問題,但遇到像王雷那樣的頂尖高手之時,優勢當然也就不複存在。
兩人的比賽仍在繼續,董明看到,佘同似乎也察覺到了自身出現了問題,開始追趕王雷的速度,還彆說,經過他的加速,倒是勉強保持了僵持的局麵,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如果比賽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他注定走向失敗的結局。
董明輕輕歎息,或許,這便是羽毛球比賽的殘酷性,哪怕雙方球員的實力極其接近,但隻要存在客觀差距,這點差距便會在比賽中被無限地放大,最終將由比分及戰績體現。
佘同的加速,似乎讓王雷感受到了壓力,原本稍稍放緩的進攻,開始逐漸變得密集,現在他的局麵不錯,他並不需要擴大戰果,隻要能將當前局勢維持到比賽結束,便可以獲得最後的勝利。
又是一記進攻,殺向了佘同的正手邊線,而佘同卻沒有顯出多少驚慌,身形移動之下,穩穩擋出了一個質量極好的斜線網前球,王雷快速上網將球挑起,佘同卻忽然攻了。
佘同打出了防守反擊,隻是,這一次進攻卻相當爆裂,居然打出了首局時、體能充沛時的氣勢,落點位置恰好又是王雷的空檔,這一攻擊居然直接破開了防守,收走一分!
佘同的這一波攻擊,不僅打得王雷有些懵,甚至場邊的董明都覺得不可思議。
董明看到,佘同的這波進攻,從啟動步法、起跳到最後致命一擊,無不達到了他的巔峰水準,董明心中最大的疑問,就是佘同到底是如何做到的,要知道,現在他理應很難支撐如此強大的體能消耗!
無論王雷還有佘同,兩人都經曆了首局的慘烈廝殺,現在第二局比賽已經過半,大家的體能消耗情況都更加嚴重,然而,在這種本應該體能相當匱乏的時候,佘同卻突然發動了暴起進攻,誰會感覺不到怪異呢?
就在大家疑惑不解的時候,更讓人驚掉下巴的事情發生了,因為沒過去多久,佘同的進攻再次發動,並且,再現了剛剛那種驚人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