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王爺的囑咐,李文沒有猶豫,當即走出了包房,不大一會兒功夫就走了回來,笑著說道,“海逸酒店的紅燒獅子頭不錯,我要了一份,另外,還添了一道蒜香排骨。”
董明見到,王爺對李文的安排露出了滿意的笑容,而回到房間的李文,也沒有立即回到座位,他到房間角落處,取來一瓶白酒,他認得,那是有名的“草台”酒!
李文一邊將白酒的包裝打開,一邊側臉看向董明說道,“董明,你肯定不能喝酒,想來點什麼飲料呢?”
經過下午的訓練,董明還真的有點渴了,不過他不太喜歡飲料,於是說道,“有白水嗎?覺得飲料不太解渴。”
不多時,董明麵前很快被擺上了兩瓶礦泉水。
酒宴由王爺舉杯開始,看得出來,在這群人裡麵,王爺的威信相當高,在他端杯之後,其餘人沒誰遲疑,紛紛舉杯。
這些人在閒談了一陣之後,終於,將話題說到了董明的身上。
“董明啊,這幾位老板,都是愛玉之人,你的那件古蟬,可以給大家看一看嗎?”幾杯酒後的李文,麵色泛起了微紅,輕笑地對董明說道。
董明來的目的,就是準備以古蟬作為引子,尋找自己需要的黃翡,哪裡還會糾結,想都不想便從腰間將古蟬解了下來,並且放在了李文的麵前。
這件古玉,經過董明一段時間的把玩,身上原有的灰白色愈發淡了,而玉質本身的黃色,卻更加清晰,讓人隨眼一看,便可以判斷出它是一件黃翡。
李文將古蟬放到了餐桌轉盤上麵,輕輕轉動,最後在王爺麵前停下。
王爺拿出一張紙巾,輕輕擦了擦手,然後緩緩將古蟬拿起,舉在眼前一定距離停下,認真觀察起來,而他身旁的老楊與老張,也都湊近了過來,把目光放在古蟬上麵。
看了足足一分多鐘,王爺又開始在手中輕揉古蟬,似是在感受其中的玉石質感。
一番查驗之後,王爺將目光看向了身側兩人,卻見老張大度地向老楊指了指,意思由老楊先行欣賞,王爺沒有遲疑,將古蟬交到了老楊的手裡。
卻見老楊挼了挼短短的胡須,然後,細細的眼睛便緊緊地盯在了古蟬上麵。
又過了大約一分鐘,古蟬來到了老張手裡。
其實,古蟬在王爺手中的時候,老張已經細細察過,現在拿在手裡,卻並沒有急著觀看,反而向著董明微微一笑,說道,“小朋友,這件東西,確定是你自己淘來的,而不是家長給的?”
“確實是自己淘到的,其中的前後經過,我仔細問過小崔,據小崔講,當初賣家把它當成了仿古蟬,結果,董明卻果斷地將它收了下來!”聽到了老張詢問,沒等董明回應,李文直接給出了答案。
“哦,哦!”老張連聲應著,卻眉頭一皺說道,“這個物件雖然不大,卻一點沁都沒有,真是稀奇,如果不是提前有心理準備,很難把它往古玉上麵聯想。”
“嗬嗬!”李文突然輕笑出聲,他看了一眼董明,然後,又看向了老張道,“先彆管物件大小,你們這些人啊,怎麼說呢,能不能擺正心態,沁多的東西不願意去碰,認為它陰氣太盛,並且來路不正,但是沁少了呢,又經常報怨影響了美觀與整體性,現在,看到一件沒有沁、並且相當完整的器件,又質疑它不是古玉,讓我說點什麼才好呢?”
在李文話畢之際,老楊接話了,“我也覺得,這件古蟬符合一切古玉的特征,從器形來看,它符合古玉的形式,這一點我不會質疑,當然,器形不能代表一切,仿古玉也很常見,隻能當作佐證,其次,再看刀功,它的刀功也是古法無疑,不過,古法在現今也不是不能模仿,姑且仍當佐證,最後,因為它沒有沁!我卻不得不說,沒有沁的古玉不是沒有,卻無一不是傳承有序,曆經數代人的品鑒與把玩,玉身上應該存在充分的包漿!再看這件古蟬,包漿很淡,近乎沒有,它不是土埋、水浸的物件,沒有沁也就罷了,但是,誰能跟我解釋一下,包漿去哪兒了?”
老楊的話,引起眾人的沉思,確實,他的問題代表了所有人的心聲,這一問題無法解釋,古蟬的身份始終會遭到質疑。
一段沉靜之後,忽然,那位王爺輕咳出聲,伸手從老張那裡接過了古蟬,若有所思地說道,“這塊玉佩,放在古代,會有什麼指代呢?”
“古代的玉蟬主要有兩種用途,其一,是殯葬用品,放入死者口中,稱為含蟬,寓指精神不死,再生複活,取其羽化的意思,但是,那種蟬不是這個樣子,因此,它更應該是第二種用途,佩帶在一些學子身上,寓意科舉考試之中一鳴驚人!”李文說道。
“它沒有沁,樣子又比較抽象,肯定不是殯葬用品,因此,必然是配飾,可是你們想想,如果這件古蟬的主人,在科舉考試中真的做到了一鳴驚人,還會繼續佩帶它嗎?”王爺分析道。
“它從此成為傳家寶一般,被家人珍藏起來,流傳至今卻無人把玩!”眼神陰鷙的老張,突然一拍腦門,恍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