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半仙!
董明不知道,剛剛的話已經讓周先生震驚異常,因為,這件坐佛,便是由他拚接而成。
倒不是說周先生有意作假,而是本著修複的目的。
坐佛原是康寧一位收藏家的精品,品相相當完好,然而,在一場地震中,收藏家失去了生命,坐佛也被砸得七八爛。
收藏家的後人在處理老人遺物時,坐佛被周先生以白菜價收入囊中。
坐佛爛到了什麼程度呢,這麼說吧,上半部分,碎成了十幾塊,甚至底座也斷成了兩截,不然,這麼一件東西,也不可能落到周先生的手裡。
後來,隨著周先生逐漸發跡,擁有了一定的身家,便萌生出修複坐佛的心思,結果遍訪高人,得到的答複是修複無望,於是,周先生便退而求其次,保留底座,又請人按照原樣重新雕了上麵部分,再將它們接合。
修複過程,周先生也是請了高人出手,坐佛幾乎恢複如初。
修複好的坐佛,已然成為了周先生的鎮店之寶,若非遇到高手,常人至多可以發現其經曆了修複,像董明這樣直接點出它是拚接品的人,少之又少!
周先生怎不驚訝?
董明在說出剛剛那些話後,也感覺有點懊惱,他覺得,周先生雖然待他和氣,畢竟大家不算熟悉,有些交淺言深了。
然而,董明略一思量,卻並不後悔,他是來尋求庇護的,若能博得周先生的欣賞,今天的遭遇想必可以輕鬆過關!
想到此處,董明一邊撫摸著坐佛,一邊開始忽悠道,“先看底座,坐佛底座的材質較差,然而,它上部的種水略好,由底至上,材質以一種漸進的方式越來越好,那麼,底座的漸進過程也可以推廣到佛像全身,可是再看看整體效果,雖然接駁處材質幾乎完全一致,佛身卻失去了那種過渡,是不是覺得比較突兀?”
董明對於坐佛的評價,是先清楚答案,再去反向挑毛病,怎麼可能失誤?就好像先打出一槍,再去彈孔處補圈一樣。
對於董明的話,周先生更驚,坐佛的由來他當然心知肚明,那隻原件雖然碎了,卻留在了他的手裡,如果不是驚豔於原件的精美,也不會念念不忘地要修複此物。
隻可惜,想尋到相同的替代品,難如登天,哪怕以周先生的實力,也力有未逮,能把坐佛修複到當前程度已經相當滿意,修複後雖然風采略輸,卻也獲得了渾然一體之感。
周先生沒有想到,他費儘心力修複好的坐佛,擺在店裡如鎮店之寶般的存在,卻被董明一語道出了它的最大缺陷!
如果不是這位董明歲數實在太小,並且是在市場偶然遇到,周先生甚至懷疑,對方很有可能見過原件!
“真是沒看出來,董明小朋友居然有如此鑒賞能力,咳,實在是超乎想象,超乎想象啊!”周先生慨然長歎道。
董明聽到周先生的稱讚後老臉一紅,他又哪裡有什麼鑒賞能力,若不是可以感知靈氣,又怎麼看得出坐佛中的玄機?
董明不想在這件坐佛上麵說得太多,擔心容易露餡,於是,臉上帶上了羞怯的笑容,對周先生說道,“可以繼續看看其他東西嗎?”
“你隨意,隨意!”見到董明眼光如此高明,周先生的好奇心更盛,當然期待對方還能有更好的表現。
隨著董明一件件看了下去,終於,在一件豬頭鎮紙處,停下了腳步,他又發現了靈氣的存在。
鎮紙體型不大,長和高均約七厘米左右,寬四厘米,它的底座是主體,占據了三分之二的高度,上部凸出一隻外形比較抽象的豬頭,棱角分明,平視前方。
鎮紙的底座邊緣和上方的豬頭,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磨損,倒是整體沒有發現玉沁的存在,從這裡判斷,應是件傳世的古玉!
感受著鎮紙中的靈氣,董明發現,其中靈氣含量與玉碗相仿,甚至還要多出幾分。
董明已經清楚玉器中靈氣代表的意義,通常年代越久的古玉,靈氣越濃鬱,同時,種水越好的玉器靈氣也會更濃!
通過這些觀點,董明就可以進行粗淺的判斷,鎮紙的種水比他的玉碗差了許多,然而靈氣居然隱隱還在玉碗之上,便足以證明,鎮紙的年份更加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