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方不大,董明也沒有指望在這裡獲得什麼奇遇,能有機緣那是運氣,空手而歸才是常態。
訓練基地的生活日複一日,一如既往枯燥而又艱苦,時間也在這種重複中,逐漸走到了月底。
這天下午,又是綜合技術訓練時間,球員們正在進行防守環節訓練。
這裡的防守環節訓練,重點強調反應力與腳下步法,訓練方式是對麵的球員將球隨機打到左右兩側,受訓球員則需要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並完成防守,每組訓練二十個球。
防守訓練的目的在於,讓球員的防守形成肌肉記憶,這種肌肉記憶一旦形成,若遇到出其不意的進攻,可以不經大腦,便可以做出正確的防守,在比賽中具有非凡的意義。
防守環節要突顯反應力,對技術動作不會做出特定限製,不在意動作是否規範,隻要完成防守,一切就都沒有問題。
在這種極限防守訓練中,順利完成都異常困難,若再苛求動作的規範,幾乎是一件無法完全的任務。
但是,卻有一個例外,那人就是董明。
他的實力仍然不值一提,體能卻無人能及,無論在訓練還是比賽之中,體能具備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實際上來說,體能對於訓練的意義更加重大。
一場艱苦而激烈的比賽,可能要持續一小時甚至以上,但是,比賽雖然消耗很大,但高強度體能輸出環節卻並不密集。
就比如單打比賽,連續兩次以上的進攻並不常見,而在訓練中呢?幾十次的進攻訓練都屬於常態,高強度訓練的結果不是讓你跳不動了,而是最後站都站不起來,若沒有充分的體能保證,這些訓練怎麼可能保質保量完成!
防守訓練也是同樣,連續二十組的防守,不是讓球員做好準備去防守,而是,你哪裡出現漏洞,下一拍就會打向哪裡,什麼,接不下?對不起,你可能就要麵臨著教練的訓斥!
這種高強度的防守訓練,難度極高,很少有球員可以完全完成,能做好一半以上都算不錯的表現,但是,對於體能達人董明來說,他在訓練中並不滿足於平均水準。
見到左側來球,他快速跨出,將球擋過,與此同時,已經聽到了下一拍的喂球之聲,餘光看去,居然是個重複落點,心中暗叫,腳下卻沒有停息,二次啟動,再次側身,將球攔過,接下來,右側來球……。
“已經完成了十五個!好樣的!”旁觀的吳修為在一側鼓掌叫好。
“他就像是一台永動機,總有使不完的力氣!”張宏偉砸砸嘴,臉上露出了些許讚許。
也隻有高黎明,看著董明的表現,神情若有所思,意識不知道飄到了哪裡。
“十六個!”吳修為繼續記數。
然則,對麵持拍喂球的那永春,見到此景,心中猛然一動,眼前這位,曾幾何時,是自己可以隨意碾壓的存在,卻在前次隊內賽中,幾乎把自己逼到了絕境,而現在,看其訓練居然又勝過自己一籌!
突然間,他的內心感到了一點失落,或許用不了多久,也許自己就不再是對方的對手!
他的這種想法不是空穴來風,根據訓練中的表現,董明的完成度從來都是最好的,他那變態的體能,讓他在訓練中遊刃有餘。
想著想著,不知道為什麼,他在喂球中忽然改變了速度,是開始加速。
喂球是站在網前,相當於撲球動作,想加速簡直太簡單了,但若是球速太快,防守訓練的球員就有罪受了,但他仍然加速了。
那永春的加速,董明就慘了,要知道,他麵對的等於撲球,好在這是訓練,球路相對簡單,他能夠捕捉到一點點痕跡,於是,他堅持了。
然而,由於來球太快,董明在這一輪的訓練之中,腳下的動作終於出現了一點淩亂,換句話說,出現了動作不規範!
一般意義上的動作不規範,並不會造成特彆嚴重的後果,至多速度慢了一些,無法完成防守等等,但董明的情況更加嚴重。
他因為一次不規範動作,左腳落地不穩,腳麵突然一扭,傳來了明顯的哢吧之聲,人也隨著這一聲摔倒在地。
幾乎所有人都意識到,他崴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