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隨著雙方比賽的深入,董明終於意識到,趙平決不簡單,自己低估了其實力。
能夠出現在賽場的球員,或者存在一些濫竽充數之輩,但肯定不會缺乏高手。
趙平就是其一,哪怕他剛剛被孫明銳擊敗。
董明的速度已經取得了重大突破,前次的感悟雖未完全融會貫通,也施展得比較熟練,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但也隻是堪堪與對手維持在同一水平,想壓製對方,根本沒有可能。
在進攻方麵,董明擁有著雙啟動進攻技術,若可以在比賽中全場使用這種技術,當然可以壓製對手,贏得勝利不是難事,可惜的是,這項進攻技術對於體能的消耗實在恐怖,不可能全程應用,尤其在沒有處在滿血狀態的時候,更是不敢輕易多用。
當然,董明也在刻意減少雙啟動進攻的使用,即使采取這種進攻手段,可以迅速緩解局勢,但這種做法毫無技術含量,無法真正利用比賽磨礪自身。
不願意過多使用雙啟動進攻技術,而常規進攻手段又遜於對手,他落在下風也實屬正常。
但以為這樣,董明就拿對手沒有辦法了嗎?當然不是,他還可以通過球路的變化,利用自身的反應能力、判斷能力和控球能力,頻繁調動對手,使其進攻手段難以發揮最大效率,達到克敵製勝的目的。
董明在調動對手的同時,增加自身的跑動也在所難免,你不跑,怎麼可能調動對手?
這有點像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因此,比賽打得異常艱苦,屢屢出現多拍大戰,比賽變成了消耗戰。
若想在消耗戰中取得優勢,充沛的體能必不可少,與此同時,防守與控球同樣重要。
如果沒有防守,對手隨隨便便就可以攻破你的防線,還想打消耗戰?做夢去吧。
趙平的進攻能力很強,董明不敢掉以輕心,他的速度今非昔比,還經曆了專門的防守訓練,但想防住趙平也極其艱難,處處小心之下,還被對手弄得非常狼狽,才堪堪防住對方的進攻。
董明不在意表現得是否狼狽,在意的……,是獲得更多的比賽經驗。
在控球方麵,董明占據著明顯的優勢,比起趙平強了不知道多少,他的控球在國青隊也排名前列,雙方比賽中,董明的控球失誤率遠遠低於對手。
至於體能嘛,他幾乎如變態般存在,誰可以同他相比?
董明掌握了防守、控球與體能三件利器,看似在比賽中落於下風,局勢有些不利,他卻並不著急!
“首局比分能追就追,追不回來也沒有關係,堅持自己的打法,這場比賽,你有很大機會取得勝利!”這是局間間隙樊小剛對董明說的話。
董明的比賽剛剛開始,樊小剛便出現在了他的賽場,而沒有再管馬凱,既然董明出線的機率很高,他當然明白誰更值得關注。
樊小剛雖然隻是學校的體育老師,但擁有多年的羽毛球指導經驗,眼光相當敏銳,明白董明雖然暫時落後,卻具備擊敗對手的實力。
董明的心裡卻在暗笑,誰說比分追不回來?他已經有信心將比分逆轉,甚至用不了太久,!
不是他盲目自信,而是擁有足夠的依據,他早已發現,趙平的失誤越來越多,控球也越來越缺乏自信,這說明了什麼?趙平的體能,應該到了極度匱乏的境地。
體能不僅與速度和進攻威力的關係密切,甚至可以影響到控球的準確性,如果球員體能已經嚴重不足,很難再保證落點的精準,稍不留神,便會失誤。
為了減少失誤,趙平控製羽球落點時,有意與邊線拉開距離,這是球員在體能不足時的正常反應,但這麼做的後果,卻很容易導致出球不到位!
既然趙平的體能已經嚴重不足,影響到了技術發揮,自己將其拿下有問題嗎?
見到董明不住點頭,樊小剛繼續說道,“我見到你放掉了一些不錯的進攻機會,好像是有意為之,我猜你可能在保留體能,這麼想是對的,一天三場比賽,對於每位球員都是一次考驗,但是比賽中也不要過分保守,該進攻的時候不能手軟,進攻不僅僅是一種得分的手段,更是一種威懾力量存在,隻要對手怕了,出球才更容易出現失誤!”
我的常規進攻,無法給對手造成威脅,除非采用雙啟動進攻,可是,采取雙啟動進攻,三下五除二將對手擊敗,又怎麼能更好地獲得比賽經驗?
董明心中苦笑,卻沒有作出反駁,樊小剛在意的無外乎輸贏,隻要球員們成績好了,就說明他的工作成功,而董明自己,更需要積累比賽經驗,既然是一場必勝的比賽,他當然不會按照樊小剛的意見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