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非魚!
殷紅的血液隨即從他的指縫裡溢出來,看得我大腿上肌肉一縮。在須臾的愣神之後,人群中跳出兩個人來,一左一右架著他在周圍“趕緊去醫院”“趕緊去醫院”的人工提示聲中快速離去了。
圍觀的人一邊議論著一邊朝巷子兩頭散去。我攔下鄒喻,細問了才知道,原來罪魁禍首是一把老虎鉗。
鄒喻,我小學時的同學,上學時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但因其父親鄒大海是患有小兒麻痹症的殘疾人,母親喻娟天生癡傻,小學畢業後就輟學在家裡務農了。
想想,還真是天意弄人,有的人不想讀書卻被逼著天天上學;有的人渴望上學,卻被逼得無書可讀。
車窗外的太陽猶如剛從爐膛裡取出的球狀火碳一般隨著行車路麵的起伏輕微上下跳動著在路旁隻剩空枝的水杉樹間快速向後飛去。
那金色的光芒照在我側向車窗滿是對這一刻不舍而憂傷的臉上。也不知道是因為這在電影鏡頭裡總是布景回憶的日落黃慫恿了回憶,還是回憶借題發揮於日落黃。
反正每次返校的時候我都去心彳亍,放任著自己一拖再拖,被家人反複催促後,才腳步輕快內心卻依依不舍地朝國道邊的車站走去。
即便站在蕭瑟的寒風中也依然期望那熟悉而又陌生的最後一班小巴車能夠再遲一會兒來。後來多了位低一年的校友柏一諾一同等車,聽她有的沒的東拉西扯著,那種期望就淡去一些。
甚至還會時不時朝來車方向望一眼,違心不無埋怨地冒一句“車怎麼還沒來?”或許聽到我這麼說,但凡敏感些的人都會以為聽者已經不耐其煩了,但我那位校友卻斷然不會,依舊誇誇其談。
每當這個時候我倒真的希望車能快點來了,因為上車後她口若懸河的聽眾就變成她的同班同學水玉了。
說到水玉,如果忽略掉概率中極大的那一部分,她肯定也是誰眼中的西施,隻是可惜了這麼好聽的名字。
上車後,我還是一成不變的走向車尾坐在車行方向左側緊挨窗戶的座位上。因為我們上車的地方是第二站,又是這個時間段,乘車的人本就不多,車尾向來更為顛簸,這破車當然也不例外,所以很少有人占這個位置。
思而尋靜,靜而躲,焉知躲而思更甚也。這隻是多年後我一時無聊的思解,當時並未想到這許多。
這種小巴隻在駕駛位裝個風扇,發動機在車頭正中一個一米見方的蓋子下麵,蓋子上套著厚厚的墊子以防燙傷被車主加塞安坐在這裡的乘客。
由於沒有空調,門窗密封性也不是很好,所以車內是名副其實的冬冷夏熱。整車除了駕駛位,隻有一扇靠手動開關位於車身中部的折疊門。賣票的是一位三十歲多歲,言談舉止透著精明和潑辣的婦女,其他車上也大都如此。
立在折疊門後將要到下一站時,車還沒停她早已將門拉開,扶著兩邊門框探出頭去扯開嗓子,連珠炮似的喊開了(於等車的人總是先聞其聲再見其人),“浙弗、天方、老山西,顧胡、白渡、小紅旗……趕緊、趕緊,上車走了!
哎,那小弟!你上哪?……去,一準給你送到。”說著她走下車去,趕上來一位二十歲出頭,穿著黑色外套的年輕男子。
小巴車在前方十字路口拐了一個右彎,出彎後不遠就是天方站,我沒想到司機會這麼猛,估計是他們口中常說的“我一腳地板油……”
車抖了一下,瘋也似的衝了出去,我著實享受了一把跑車才有的推背感,這都是後話,當時哪懂什麼推背不推背的,倒是被嚇了一個激靈。
隻見司機一邊猛按喇叭一邊罵道,“媽了個巴子的,彆讓老子鍛上,鍛上去老子廢了你丫的。”車子駛出天方站一百多米忽然停了下來,司機仍然罵罵咧咧的,聽那意思剛才追的那輛外地車搶了他的客。
賣票的婦女咧著嘴笑罵了司機一句,“你他娘的眼瘸,我不提,你也不知道鍛。”然後才緩緩拉開車門迎上來一位打扮入時的年輕女子。
這時坐在車門後端通道右側第一排,頭發像剛被狗舔過似的中年男子滿臉堆笑兩眼直勾勾地盯著剛上車的年輕女子,我雖然沒聽到,但也能猜到他應該是邀請人家坐在他身邊的空位上。
不過該女子根本沒睬他,徑直走到我前排之前想坐在狗舔頭旁邊而被其轟走的穿黑色外套的年輕男子的身邊坐了下來。狗舔頭一直目送年輕女子坐定後,被剃刀刮得發青的嘴唇不知嘀咕了一句什麼,這才依依不舍地扭過頭去。
對於狗舔頭的行為,雖然在心裡是極為鄙夷的,但一路上我也沒少偷瞥那位美女,用錢鐸的話說,是這姐姐太養眼了。
小巴再次起步後很快就追上並超過了之前截胡又放棄年輕女子的外地巴士,超車之前,荷爾蒙爆棚的司機刻意搖下車窗朝著剛才搶活的小巴,儘可能大聲的問候人家母親。
這不禁使我想起了動物世界裡那些貓科成年雄性們用氣味標示自己領地的畫麵。
待咆哮哥(司機)再要向車窗外以禮貌服人的時候,賣票的大姐卻急了,“你他娘瞎咧咧什麼得,還不趕緊抄過起,前邊再讓人截起!”咆哮哥仿佛過了發情期似的,立馬萎了。
在經過顧胡站的時候小巴並沒有如往常一般熄火停車等上一段時間(至於等多久,要依後車而定,後車何時來,前車便何時走),而是儘可能載上要乘車的人便隨即離開了。
像今天這種情況極為少見,我們算是撞大運了。過了白渡之後車上不算售票員已經站著七個人了。行經小紅旗時,賣票的婦女還是第一時間亮出嗓子,“新城走了,還有去新城的嗎?”
見有人答話她立馬跳下車去。一番忽悠,雖然聽不到,但我基本上能猜到她的說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