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放榜之日,因劉升早早來跟子俊約好,一起看榜,這種事對章子俊來說不搭界,因為本沒有參加會試,就沒有身同感受,反而是給劉升他們棒個場,那就棒場,花花轎子眾人抬,在明朝這樣的人情世故上,就要懂得隨俗而活,要不然就會成為孤家寡人一個。
會試榜早就放出,這一次的成績李秉彝、李鈞、楊守成。還有劉升、李勝、曹衡等人,另有姚壁、姚璽兩兄弟都在榜。
這一次是最後的殿試榜,應該變動不大,殿試一般不會黜落,隻排定名次。狀元、榜眼、探花等前三名列為一甲,算是進士及第,第二甲若乾人,算是進士出身,第三甲又若乾名,算是同進士出身。
所以眾人約好,發榜後將在“會元樓”聚餐慶賀。可是等榜單一出,嚇了一跳,這榜單跟會試上,還是出落很大,好在大家全在榜單中,有驚無險,虛驚一場。
最後結果為,進士及第三人,狀元柯潛、榜眼劉升、探花王??,李秉彝二甲第十四名,楊守成二甲第五名,李鈞二甲第十九名,曹衡三甲第一名,李勝三甲第四十七名,姚壁三甲第九十八名。
這一次的考試,李勝頗為懊惱,拉住章子俊的手,不斷地抱怨自己沒聽子俊賢弟當初的擬題,現在回想起來,子俊賢弟每一句話,全是金玉良言啊。
隨後就是等待吏部委任了,各人都很珍惜這一次的聚會,因為在隨後的日子中,將會各奔前程而去,有些人最也沒有交集,運氣好會留在京城為官,有些人會外放為官,所以說古人對每一次相聚很看重,輕親情而重彆離。因為明朝沒有飛機,沒有高鐵,沒有高速公路啊。相隔百裡,就是路途艱辛遙不可及了。
在緊張等待一月後,吏部文書就會下達到各人手中,隨後各人就去吏部報道,領取官憑告書。
金科狀元柯潛授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
姚壁曆官兵部郎中,後被降為廣西思明同知。
姚璽國子監生,後授中書舍人。
楊守成任庶吉士,授編修職。
榜眼劉升授翰林院侍讀。
曹衡授南京吏部文選司郎中。
李勝授無為州判官。
李秉彝授吏部文書案,三年後官至吏科給事中。
李鈞授南京工科給事中。
這一日,在李勝的要求下,劉升、曹衡、姚璽、李秉彝相約來到章子俊府上作彆,這也是章子俊入京以來,第一次在家中接待好友,在這一個多月來,章子俊又在家中弄出了許多的花花樣,在二進院中的水井旁,搭建了一架小水車,把井水用搖把提上來的水,倒進邊上的木製水槽內,章二寶搖動水車的搖柄就能把水槽內的水提升上去,最後倒進一排架空的木製長槽中,水流沿著長長的木製水槽通向廚房、茅房中。
家中有長工就是好,空下來就琢磨這事,利用邊角料還做了幾把椅子板凳什麼的。仿照穿越前的那些休閒之所,在院子中間,搭了個十平米左右的台階,喝茶讀書,燒烤露營的好地方啊,長條木板鋪地,用桐油防水,四周種上花草,四把躺椅一放,找回來點感覺了。用章子俊的話說,思念家鄉啊,二寶很詫異,難道這樣就能思念家鄉嗎?也沒見章家窯村裡有這樣的地方。
前來的五人搶著輪番著在躺椅上坐,姚璽說道:“好是好,就是日曬受不住。”正說著,隻見章二寶跟章子俊在撐一個大帳棚了,簡單的二根小竹棍,在地上有二個預先好的小圓洞,利用繩子就把帳篷給固定好了。章子俊一邊係繩子一邊說道:“要是有防雨布,就不用每次收起來了,可惜沒有啊,隻能現搭了。”
姚璽說道:“用那玩兒,還不如直接蓋個棚子好使。”明代的防雨布很重,是用厚實的麻布浸泡桐油晾乾後製成,就像雨傘的傘麵一樣,用細竹為骨,上麵輔上這樣的油布,防雨性能還是很不錯的,就是重。可是眾人不知,章子俊口中的防雨布是防水鍍層尼龍布。
這一邊杜毛蛋正在弄邊上一個磚砌成的長條凹槽裡麵裝木炭,最後點燃木炭後,把杜廚娘送來的肉串放在凹槽上烤了起來,這是章子俊特彆準備的,買了點羊肉,用調料醃製好後,串在竹簽子上,妥妥的給明朝人吃西北風味的碳烤羊肉串。
明朝不是沒有羊肉串,而是不流行這樣的吃法,因為這些全是鞳韃人跟瓦刺人的吃法,當然了做的沒這樣精細,全是用刀,長叉子一大塊肉烤,所以很是鄙夷,為之不屑。而章子俊的這個做法是按著穿越前的時代做出來的,用各種能有的香料,加上點細精鹽,彆有一番風味,等烤出滴油時,香氣四出,可把這些人給饞哭了,紛紛圍了上去,迫不及待地等著。
看來不管是什麼朝代,對美食永遠最有誘惑力,曹衡一手一邊拿著羊肉串,滿口大嚼道:“這小小的肉比之燒羊更好吃。”何為燒羊,原來此時的明朝吃燒烤是整羊,就是烤全羊,如果是肉塊,也是整塊烤,像這種特彆醃製好後,串成一串的很少見。正在大家櫓著羊肉串時,杜毛蛋又把烤韭菜,烤茄子給整上來了。
劉升道:“想不到此扁菜食之更香。”韭菜在明朝稱為“扁菜”,李秉彝哈哈大笑道:“想不到子俊賢弟真會享受啊,等回去,讓家裡的廚娘也這樣弄。”
等吃飽了,杜廚娘上來一大壺泡好的滇紅茶,這是章子俊從另一個時空帶來了,這袋茶十幾元一大袋,可是現在對章子俊來說意義不同,也跟明朝的茶不同,色澤更加紅潤,入口味苦,隨即回甘,茶香無比,姚璽出身世家,什麼茶沒喝過,可是喝子俊這杯紅茶後,直呼濃香無比,口齒生津。非要討要,這一下可把章子俊頭上的汗也下來了,隻能編故事了道:“諸位,聽小子說,這茶來頭不小,此茶乃是雲貴之地所產,想家父在世時,路過一茶商,從那茶商處購得,這一晃已是二年,這一壺茶也是最後一點,今天為了相聚,小子不敢藏私,好東西一定要跟好友分享,才是最好的啊。”
自從洪武起,就陸續把燒茶改成了泡茶,以前的茶裡麵要放許多的調味料,比如食鹽,糖,各種香料,到了景泰年間,此種茶飲已退出日常生活了,改有宋時留下來的點茶法,“點茶”,用小勺把茶末分到幾個碗裡,衝入滾水,攪動,讓茶末跟滾水充分混合,隨即飲之。這種點茶法後被傳入東邊一個小島上,稱之為抹茶。
好好的茶葉被揉成粉末,也不是一種真的泡茶法,後然隨著飲茶已在社會各個階層中普及,不僅士人飲茶之風大盛,民間也盛行其道,改為整葉泡茶。明代在重科舉政策的影響下,文風大盛。崇尚風雅的文士,在吟風弄月之時,常常以品茶助興,這種風氣早已形成。
章子俊說完這故事,連自己都信了,又補充道:“為何此茶飲之舒心,主要是前麵吃的肉食油膩,隨後吃此茶就能解膩,就會感到口齒留香啊。”
古人書生聚會在閒談之餘,動不動就會吟詩一首,可是今天大家都不感興趣,原因就是即將分彆,今後為官要做一方好官,因為年輕,熱血沸騰啊,十年寒窗不就為了,修身、治國、平天下了,麵臨未知的前程各奔東西,往後這樣的相聚日子,不知何時,到最後氣氛就變得傷感起來。
李勝將去無為任一方主政,曹衡去往南京,不管怎樣最後在劉升的一再勉勵後,幾位熱血青年,儘興而散。臨彆之時,李勝拉著章子俊的手說道:“為兄跟曹兄同路而行,三日後在通州坐船啟程,一路南下,子俊賢弟不用擔心,還望子俊早日登科雲雲。”意思不是明擺著,到時去送行麼?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