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兵裝備配置,一體成型壓製的作戰鋼盔,棉麻布黃土色作戰服,作戰護肘和護膝橡膠套墊,橡膠底的皮製軍靴,作戰時護甲背心,前後鐵片式防護,皮製布兜式武裝帶袋,可裝子彈九十發及四枚木柄手榴彈和急救包,一把匕首及步槍刺刀。雙肩式背包,內有鴨絨睡袋,食品及內衣、t衫、襪子、個人物品,在包的一側可掛一條防雨布,用作雨衣外還是睡覺時襯墊使用。另一側是杯子及一隻飯盒水壺。中間外掛一把掘壕工具。
除弘治一式步槍外,連排級乾部配一架望遠鏡,一把。除槍外每人負重在二十五公斤左右。加上槍就是三十二公斤左右了。
當然這是在正式作戰時行軍的重量配置,後勤人員及醫療兵,重裝旅機械兵,工兵,通信通話兵,炮兵,斥候偵察等單兵裝備有所調整。
目前每個師是八千二百人左右,最小單位是一個班是九人,一個排是四十二人,一個連是一百八十人,這些人數章子俊都做了調整。是根據明朝衛所兵最小的小旗人數決定的。也就是一個排下轄五個班,加上正副人員及連部配置的通訊兵人員為三人。
而營的人數不是以下轄五個連作為依據,而是九百人左右,團是依三個營為單位,二千七百人左右,三個獨立團是每個團三千人左右,重裝獨立旅為六千人,直屬炮營為一千八百人,工兵營一千五百人、通信兵營七百人及後勤保障營一千四百人。全軍人數達五萬餘。戰時另外招收各兵種輔兵,或已退伍的預備役兵等。
一個排配置一門經典的六十毫米迫擊炮,一個連是四門,仿製pp89式,全炮重六點八公斤,最大射程1200米,彈重:185公斤,射速:20發/分,可拆分為三大件,炮支架,炮管及方向機,炮底座,迫擊炮最大特點就是炮彈,紡錘形鑄鐵外殼,後尾巴上有四片飛葉狀,其內就是的地方,當炮彈放入炮管後,利用自身重力下滑炮管底部的撞針,撞擊炮彈內後部的火帽藥棉觸發一個小雷管,點燃,炮彈被拋出,這個除了固定用量外,能添加或減少,半月形狀的藥包,交叉地卡炮彈尾部,想要射程增大就要用更多的這種小型藥包,反之就減少,一般是五個藥包。在這裡就要說道這炮彈最精華部分,衝擊引信,因為彈體是紡錘形還帶著尾巴,所以落彈時前部大頭為先著地,這樣就有了一個衝擊裝置,內有撞針彈黃,火帽藥棉小雷管,最後引燃炮彈內的大量黑火藥和被包裹在中間的部分膠狀,在運輸中這個衝擊引信裝置跟彈體是分開的,隻有在戰時利用螺紋口接上即可。
有了六零炮,誰還要虎蹲炮,所以這一次的軍改軍部直屬炮兵的配置減少為一個營。取消了笨重的重炮及大量虎蹬炮,禦虜炮。隻保留了大將軍炮一百門,林虎的炮營,大量裝備了六零迫擊炮。
對於大量的禦虜炮和重炮,全被用作主要地方的城防,大量虎蹬炮被用作民團,屯堡使用。
章子俊對六零炮還是感到不滿意,主要是由於迫擊炮引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不足,炮彈在觸及鬆軟地麵、泥土和深雪層時無法引爆的情況並不少見,炮彈的破片效果也不儘如人意。可是在當前對付冷兵器的騎兵弓箭是吊打式的,也就把許多瑕疵給遮掩了起來。
大將軍炮最大射程是三千米可以跟六零炮銜接上,而且在用途上大將軍炮是直射炮,六零炮是拋物狀,不管打什麼樣的地形也夠用了。
新式的弘治一式步槍,在射程上提高了不少,其有效殺傷力三百米,這個殺傷力是指三百米時,子彈能打穿一層鐵甲,一百米內可擊穿所有重甲。因為采用後裝彈及銅質彈殼子彈,穩定性及射擊精度極大提高,殺傷力成倍增加,這樣單兵的火力也就提高了好幾倍,也不用三段式射擊操練了。
重裝旅履帶式戰車二十六輛,鋼製橋式底盤履帶單邊四輪傳動,兩邊共計八輪,用兩台單缸柴油發動機,每台二十匹馬力,兩台加一起就是四十馬力,最大速度三十公裡每小時。鋼製龍骨,木製箱體,外包鐵皮,鉚釘固定。車後開門,箱體上方安裝一挺“二四式重機槍”槍底座裝有球狀卡口,可隨意射擊角度,一名主射手,車內一名裝彈手,一名副手,一名駕駛,一名機械手,二名替補及榴彈手,共七名人員。
裝甲戰車二百五十輛,由三匹披甲戰馬拖拉,四輪橡膠輪胎,木製戰車外包鐵皮,箱體兩側開有五個射擊孔,禦馬手兩名,每輛運兵車內共計十二名。
後勤補給運兵車一百二十輛,三匹至四匹馱馬拉動,車體鋼架龍骨,木製箱體,四軲轆鋼製車輪,用作運兵及彈藥,糧草用途。
裝甲旅直屬炮連,一匹馱馬拖動的大將軍炮十門及六零迫擊炮二十門。
新的兵種通信通話兵,主要作用就是通訊,負責搭建各營,團,師各個作戰單位的電話,作戰時電報收發,營以下派出通信兵傳遞到連,排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