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能機械手!
薑海對大家緩緩繼續講著。
熱處理加熱時,工件暴露在空氣中,發生氧化、脫碳即鋼鐵零件表麵碳含量降低,這對於熱處理後零件的表麵性能有很不利的影響。
因而可熱處理的金屬通常應在可控氣氛或保護氣氛中、熔融鹽中和真空中加熱,也可用塗料或包裝方法進行保護加熱。
加熱溫度是熱處理工藝的重要工藝參數之一,選擇和控製加熱溫度,是保證熱處理質量的主要因素。
加熱溫度隨被處理的材料和熱處理的目的不同的差異進行加熱,但一般都是加熱到溫度有所改變以上,以獲得高溫組織。
另外轉變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當工件表麵達到要求的加熱溫度時,還須在此溫度下保持一定時間,使內外溫度一致,使顯微組織轉變完全,這段時間稱為保溫時間。
采用高能密度加熱和表麵熱處理時,加熱速度極快,一般就沒有保溫時間,而化學熱處理的保溫時間往往較長。
冷卻也是熱處理工藝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驟,冷卻方法因工藝不同而不同,主要是控製冷卻速度。
金屬熱處理工藝大體可分為整體熱處理、表麵熱處理和化學熱處理三大類。
根據加熱介質、加熱溫度和冷卻方法的不同,每一大類又可區分為若乾不同的熱處理工藝。
同一種金屬采用不同的熱處理工藝,可獲得不同的組織,從而具有不同的性能。
鋼鐵是工業上應用最廣的金屬,而且鋼鐵顯微組織也最為複雜,因此鋼鐵熱處理工藝種類繁多。
熱處理的硬度高低與材料的含碳量有關。
例如,45鋼材在正常的熱處理工藝下,最高硬度可達38度,如果先進行調質處理再熱處理,硬度最高可達45度左右。
例如模具鋼材skd11係列,一般熱處理工藝方法都可達到60度左右,甚至更高。
所以,鋼材的成分不同所能熱處理的硬度也不同。
薑海講到這裡,又喝了一口水接著對大家講說。
熱處理有四把火,正火、回火、退火、淬火四種火。
順序一般是正火,退火,淬火,回火,正火退火屬於預先預備熱處理,淬火回火屬於最終熱處理,也稱調質處理。
正火是,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完全奧氏體化後,保溫一段時間,空冷,目的是得到珠光體組織。
退火是,將組織偏離平衡狀態的鋼加熱到適當溫度,保溫一段時間,適當方式冷卻,目的是得到平衡組織。
它的定義就是這麼模糊,因為它包括的範圍很大,正火可看作退火的一種,按照加熱溫。
退火可分為: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再結晶退火、去應力退火、等溫退火、擴散退火等。
淬火是,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完全奧化,保溫一定時間,以大於臨界速冷水淬或油淬,油淬變形小不易淬裂,目的是得到馬氏體。
回火一般緊跟淬火,將淬火鋼加熱到ac1以下適當溫度,保溫,適當速度冷卻油冷或水冷目的是提高塑性韌性。
不可避免的回火會導致強度硬度下降,強硬度和塑韌性通常來說升降相反,它的目的就是調整四屬性使它們符合需求,調整質量所以叫調質處理。
具體關於熱處理的一些知識,有專業的書籍可以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