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遊記!
在龍五爺財神殿內許過了願,一行人便乘著剛好路過此地的電瓶車,趕向了南山寺。
江北逛的有些發懵,難道自己這一上午的時間不在南山寺?
良仁和葉詩詩也是一頭霧水。
對此,張涵笑著解釋道“南山是一個區域,南山寺是南山景區中的一個景點。”
“懂了,南山是這裡的總稱。”江北恍然大悟。
南山寺是一座仿盛唐風格、居山麵海的大型寺院。
院內植物駁雜,梵音嫋嫋,處處都能感受到一股平心靜氣的氛圍。
江北等人在寺內逛了大約一個多小時,觀世音菩薩、彌勒佛、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等主要供奉的法相都一一拜過。
與海上觀音處相同,南山寺內的每尊佛像處都有免費取香的服務,每次限3根香。
期間江北等人還遇到一名苦行僧人穿著補丁僧袍,不遠萬裡自西北大漠來此處麵見觀世音菩薩。
他衣衫襤褸,手持竹棍,身負布兜,表情坦然,眼神堅毅,與往來遊客的光鮮衣著格格不入。
那樣的神情是江北在無信仰者身上從沒見到過的,甚至很多寺內的僧人也少有如此“佛氣”。
江北偷偷拿出相機拍下了這個苦行僧人,鏡頭裡他依舊是不悲不喜,不慌不忙的步步向前。
江北好奇,此處儼然已經是眾佛之所,他為何依然步步不停,那他腳下的路又將在何處停止?
似是心有感應,苦行僧人回過頭,朝著江北等人微微弓身,雙手合十。
張涵第一個禮貌回禮,江北隨即也馬上還禮。
待江北等人走進,苦行僧人看著江北緩緩說道“施主,你眼中有惑,不妨直言。”
江北輕聲問出了不解之處“大師,您從何處來?要往何處去?又將在哪裡停?”
一連三問,苦行僧人一一解答“從甘肅來,往四海去,停在想停之處。”
身側的良仁葉詩詩甚至包括張涵,都默不作聲,靜靜的聽著江北和苦行僧人的對話。
一直等到和苦行僧人分彆良久,江北依然還在回味這簡簡單單的三問三答。
他是在問苦行僧,又是在問自己,更是在問人生。
從何處來,往何處去,停在哪裡;該做何事,該如何活,該怎麼麵對自己。
僧人的回答更是一語雙關。
從何處來,便說從何處來;往何處去,便說往何處去;停在想停的地方,停在想停的時候。
順從本心,不後悔、不迷茫、不妄想。
三問三答,禪意滿滿。
一直到南山寺的觀海台,江北才算從這次對話中抽離。
觀海台處於山腰處,視野開闊,同時還能在另一個角度看到海上觀音巨像。
看著海上觀音的側身持佛珠像,江北好像懂了,又似乎沒懂……
太難了……怪不得人家要萬裡苦行。
對佛教教義頗有了解的張涵看著江北凝然的側臉,悄聲問道“江老師,您能給我講講剛才那位大師話裡的意思麼?”
她對佛家的理解,來源於她的父母。
雖然她能熟練的說出觀音法相的各種象征、也能說出南山寺內的各種佛陀的金身本相名稱。
但她的理論知識如何豐富,也還是欠缺了一些人生的感悟,難以真正聽懂苦行僧人的一語雙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