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一口氣總結完,他本來想說細一點,比如穿的服裝之類的,但想到這是商討會,不能占用太多時間,這三人不應該浪費時間來聽他吹牛。
各國稅收的種類差不多,西方各國更加完善一點,夏國的稅收雜七雜八,隨意征收,導致百姓不堪重負。
李哲示意李昭休息一下。
“兩位聽完可有收獲?”
李昭的講述的內容粗略,但都是建設大方向。
李哲突然有個想法,那就是打造珠江城市模式。
未來各府都可以按照這個模式去規劃基礎的發展方向。
聞仲先開口,“如燕王殿下所述,道路房屋學校這幾方麵和廉州的建設模式相差不大,隻要在廉州的建設模式之上進行規劃,相信就能趕上西方。”
“難點是建設的錢怎麼來,稅收怎麼規定。”
林煥文點頭讚同。
李昭聽到聞仲的話,不可思議看著李哲。
他之前隻聽說廉州發展好,卻沒細問怎麼好,聽到的都是坊間新聞,沒想到廉州反正路子和西方那麼相近。
這大侄子是天命之子?
七八歲就通天曉地?
李昭在心裡吐槽,李哲自然聽不到。
利用剛才的時間,李哲借助前世的認知,有了大概的想法。
“兩位說的不錯,有成熟的經驗借鑒,規劃起來有理有據。”
“不過,本王倒有些想法暢談一下,你們可以聽聽。”
“首先,本王對珠江的定位,那是未來各省各府發展的模板,這點你們要記住,珠江走在發展的前沿。
第二,如燕王所述,城市發展不局限在城內,未來的珠江城不需要城牆,工業區、商業區、居住區、海關區都可以大膽規劃、大膽建設。
第三,民富國強,隻有商人老百姓都有錢掙,才能交更多的稅,前兩天看到街上那麼多棲息在大街上的百姓,本王思緒萬千,你們要儘快吸引更多的商人投資建廠,讓百姓都能工作。
第四,在城外選擇一片地區,引入混凝土建造方法,建設一片居住區,根據戶數分割為無數小區,每棟房子不超過六層,每層可居住多戶,至於所住麵積按照本王在廉州時教授的長度及麵積單位換算,每戶不得低於240平方米。
任何百姓都可以進行居住申請或直接購買,發放房屋持有證。
在此基礎上引入住宅稅,稅率根據百姓的工資水平每五年調整一次。
居住申請者,均有兩年的延稅期,一年內入住者必須有工作,或者由政府安排工作;直接購買者的稅率更低一些,但同樣每年要進行申報。
第五,本王會讓商會成立一個銀行,給入住的困難住戶發放一定額度長期貸款,幫助他們度過生存難關。
第六,珠江府政府下設福利院部門,凡是無親無故無人收養的十六歲以下孩子,都可以進入福利院,未來推廣至所有府縣。
這筆錢無論花多少,都要去承擔。
本王要給全天下人灌輸一個觀念,下一代必須有人把他們養長大。
至於其他的教育文化等的建設,由府衙自己去規劃,本王就不多說。”
李哲洋洋說完,停下來發現三人帶著不同的目光。
林聞二人是崇拜的目光,雖然見慣了李哲的天馬行空卻又能落地的想法,但每一次是新的震撼。
李昭帶著驚疑的眼神,他看不透自己的大侄子。
這是人類能想出來的嗎。
每一條毫無根據,卻都和百姓息息相關,處處為百姓著想。
他可以確定,帝京那位恐怕鬥不過大侄子。
同樣,他眼睛明亮起來。
李哲的六條規劃,成為珠江模式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