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界帝國小王崛起!
接近年尾,很多建造項目有了成果,海軍的果實是其中之一,一八九九年底的造船能力,在一九零零年年底有了產出。
遼東造船廠和江南造船廠一共造出兩艘升級版戰列艦,六艘重巡洋艦,二十艘輕巡洋艦,二十艘驅逐艦,二十艘潛艇,有嶺南造船廠、閩海造船廠、齊魯造船廠協助生產,護衛艦數量達到三十艘、運輸艦二十艘、其他支援型艦艇五十艘。
可以說,夏帝國的造船能力趕上來了,明年其他五個造船廠一起投入使用,這速度還會加快。
關於升級版戰列艦,李哲和海軍部定名為秦級,排水量兩萬五千噸,主炮提高到380毫米,這是在東海級之上進行試驗改造的,速度23節,動力增強了一些。
相比於高盧國改造出來的拿破侖級,秦級在主炮口徑和速度方麵占優,拿破侖級主炮340毫米,排水量兩萬兩千噸,速度20節。
根據夏國海軍命名條例,這兩艘戰列艦分彆取名遼河號、直隸號,重巡洋艦分彆取名津門號、奉陽號、齊州號、滬城號、杭城號,至於輕巡洋艦、潛艇等,按照沿海各省分彆抽取取名就好。
這批艦隊,直接加強到第一艦隊,這樣,第一艦隊擁有三艘戰列艦,八艘重巡洋艦,二十四艘輕巡洋艦、二十三艘驅逐艦,潛艇二十五艘,護衛艦三十五艘,其他各種戰艦七十艘。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第一艦隊數量一百八十多艘了。
李哲沒想到擴大後兩個造船廠如此給力,主力戰艦的生產有保障,至於嶺南等三個造船廠,建成沒多久,規模不大,隻能輔助性生產。
按照這樣的速度,不到五年,帝國海軍數量將成為全球第一,普魯士國和高盧國想追也追不上。
此時的普魯士帝國,海軍戰艦數量兩百多艘而已。
由於高盧國戰列艦的服役,普魯士國資金全投入到這一塊,短期內想增加是不可能的。
當然,李哲的造艦計劃持續到明年,也就是十年計劃的第五年,這是因為有賠款填窟窿,大量的軍備競賽,會影響國內建設。
明年之後,按需分配造艦。
至於第一艦隊,還不是亮相的時候,等南洋戰爭結束,看結果再亮相。
有了第一艦隊,倭國艦隊將無處遁形。
第一艦隊司令官繼續由林步昌兼任,副司令官為王孝寬。
目前海軍有經驗的指揮官很少,這次艦隊擴編,大部分打過南夏海海戰的軍官獲得晉升機會。
為什麼艦隊司令繼續由林步昌擔任呢,重要戰鬥,林步昌要親自上,平時,王孝寬負責管理艦隊事務。
王孝寬很年輕,三十七八歲而已,林步昌不放心。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林步昌要親自送倭國艦隊沉海,親自登上倭國領土。
鑒於兩個造船廠的貢獻,李哲決定在新年以前去看望那些造船廠工人,讓他們知道,帝國皇帝一直在關注他們。
在夏國,軍工廠和軍事造船廠的工人工資比較高,這是為了鼓勵大家積極乾活。
十二月二十日,李哲來到了遼東造船廠,乘坐的是皇帝專用列車。
海軍大臣林步昌、參謀大臣李誌安、軍工大臣張亮及海軍裝備部、造船總監等陪同考察。
造船廠廠長周長工熱淚盈眶,在造船廠兢兢業業四年,陛下屢次嘉獎,但沒有親自見到陛下令人激動,一個快四十歲的男人,此刻像個孩子。
造船廠員工全部在廣場集合,聆聽帝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