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會議的內容很快泄露,高盧國和夏國均得知了消息。
高盧國花了大力氣平定國內的暴動,又得知聯盟國計劃建造四萬噸級彆以上的超戰列艦,立即尋求夏國的幫助。
李哲聽到國防部的彙報,哭笑不得。
高盧國太敏感了。
不過,為了以假亂真,高盧國確實要有所動作。
但是,李哲去那裡給他弄一個四萬噸級戰列艦的戰列艦圖紙,超過這個噸位的,有時間限製,係統暫時無法兌換。
就連夏國正在研發的航母設計圖紙,也隻能兌換來自一九二五年下水的米國‘列克星敦’級航母,卡時間兌換。
最終,李哲拍板,拿海軍研究院自行研究的三萬多噸戰列艦的技術給高盧國。
為了迷惑聯盟國,李哲派出一支技術團隊,幫助高盧國製造。
這一行動很保密,不過,當技術團隊抵達巴黎後,仍然被聯盟國的間諜發現了。
消息得到證實,聯邦國加大和聯盟國的合作,兩方開足了馬力,一定要趕上夏國和高盧國。
李哲得知這個消息,嘴角的笑意好幾天沒有下來。
至一九零六年,聯盟國海軍戰艦總數達到了一千五百多艘,其中,五千噸以上的戰艦有一半以上。
在聯盟國中,羅馬國和奧利國海軍在地中海海戰之後,隻保留下來二十多艘戰艦和,忽略不計,兩國的潛艇,倒是讓夏國和高盧國要注意一下。
沙俄帝國海軍不再新增,保持原來的數量。
普國水麵戰艦同樣不再新造,重點發展潛艇部隊。
鷹國是聯盟國的主力,超戰列艦在普國和鷹國同時開工,計算在鷹國的海軍行列。
聯盟國一萬五千噸以上的戰列艦有兩百多艘,兩萬噸到三萬噸的有五十多艘,數量上,確實找回了優勢,技術上也相差不大。
這是聯盟國重拾信心的原因。
而高盧國,在聯盟國合力建造戰艦後,拿破侖五世不甘落後,啟動了二十艘超戰列艦建造計劃,夏國宣布了三十艘,他的二十艘不算少了。
李哲虛晃一槍,把隊友也搭進去了。
從上次大戰結束,夏國放出煙霧彈後,夏國的超戰列艦就停止了研發和製造。
超戰列艦的地位由重巡洋艦取代,重巡洋艦的噸位定在一萬五千噸左右,技術上提升速度、火炮口徑、裝甲等。
配合重巡洋艦的輕巡洋艦,噸位提升到六千噸至一萬噸之間。
護衛艦和驅逐艦等的噸位也提升了上來,但要保證速度同比增加。
下一次大戰,航空母艦將是第一主角。
如果戰爭爆發的時候,各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建造的超戰列艦,在戰爭中被航母瘋狂虐殺,對於各國來說,將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同時,為了讓各種戰艦的裝甲強度提升,軍工部加大了在金屬合成方麵的投入,奔著材料越輕,抗擊穿能力越強的目標。
在雙方暗自較勁的時候,一個消息讓兩大陣營放鬆的神經再次繃緊。
李哲接到消息,大發雷霆,他一定要嚴懲犯罪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