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煦!
紹聖元年的恩科,在一眾目光中,有條不紊的收尾。
朝廷的搶人大戰也直接掀開,進入白熱化。
朝廷各級衙門都急需人手,尤其是年輕的新鮮血液,哪怕有趙煦定調,對這些人的去向進行了劃分,可細節上還是有諸多可操作的。
政事堂,樞密院,六部,國子監,大理寺,禦史台等等,一些主官都親自下場搶人。
除了一甲,尤其是敏感的孟唐外,其他三百人,近乎被瓜分一空。
麵對這種情形,吏部尚書林希坐不住了,這著實打亂了吏部的計劃,不得不拒絕各部門的要求。
各部門又沒有私心,完全是為了公事,理直氣壯的與這位林相公辯論,要求吏部走程序放人。
這種情況,政事堂的幾位也不好說話,打起了太極。
最終,這場搶人大戰,變成了禦前官司。
趙煦也沒料到,著實是花費了一番力氣,才將這些重臣安撫住,順手將今科士子的前程給安排了。
紹聖元年,三月初。
垂拱殿。
章惇,章楶,蔡卞,文彥博,王存五人正襟危坐的坐在下麵。
趙煦同樣身形筆直,他的桌上,擺放著三份國書,分彆來自遼國,西夏,吐蕃。
趙煦拿起遼國的國書,又再次認真看去。
遼皇的開篇很老套,很是熱情的讚揚了素未謀麵的趙煦一通,溢美之詞溢於言表;中間是回顧了兩國友好交往史,大談兩國曆代賢君,尤其是宋仁宗。最後,才是‘樂見息戈,免禍災劫’。
遼皇的態度從這份親手所寫的國書裡可見一斑,對於大宋極其熱忱的‘互市’,他們並不感冒,即便在邊境問題上向大宋退讓,‘互市’是一點沒有鬆動。
趙煦審視著,心裡也是暗自搖頭。
若是遼國能答應互市,那對大宋來說,絕對是巨大利好,可惜,遼國也不是傻子。
沉吟良久,趙煦抬頭看向王存,道“王卿家深入虎穴,勇於抗拒契丹,不墮我大宋威儀,朕深感欣慰,賞!”
王存已經洗漱過,還是難掩風塵仆仆之色,連忙站起來,抬手道“臣不敢當。”
王存之所以去遼國,是趙煦對他‘抗拒新政’的懲罰,本就沒打算他會活著回來,當時蕭天成剛剛被趙煦給殺了。
王存活著回來了,是以,現在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格外小心謹慎。
趙煦又看向章惇,道“大相公,你怎麼看?”
章惇道“官家,遼國這種態度,我們事先已經知道,無非是在等這份國書。遼國不想打,我們也不適合打,暫且就放置。請官家手寫一封國書,回饋遼國,已定遼國邊境之安寧。”
趙煦麵色不動,目光看向章楶,道“章卿家?”
章楶側身,道“官家,臣已經對燕雲十六州等進行布置,對遼國進行嚴密的滲透與監視,確保他們不是詐和。”
章楶這是‘就事論事’,秉持著他‘不參與朝政’的原則,沒有發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