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界劍君!
嵇讓橋,聖麟王朝八郡十六國之中的一個小國,衛國的一個小小讀書人。出生在一個書香世家的嵇讓橋,家中代代都有人在聖麟王朝做官。他的祖父更是聖麟王朝三閣之一的閣主,官至一品,甚至連當時的丞相都要敬他三分。
聖麟王朝的朝廷柱石便是三閣,三位閣主可以說是皇帝之下最有權勢的三個人,在翊天氏橫空出世之前,丞相一直都是一個存在感極低的官職。沒有兵權,不掌管修玄者,就沒有話語權。
嵇讓橋從小接受的教育便是要讀好聖賢書,身在衛國,便要想著保家衛國,等他長大之後去朝廷做官,讓聖麟王朝不斷變得強大。他需要不斷去爭,這一條路注定是遍布荊棘,越要登臨高位,越要得罪眾人。
但是祖母給他取名讓橋,寓意當他和人在橋上相遇的時候,為那個和自己方向相反的人讓出一條路,讓對方先行。不與和自己意見不合的人爭鬥,讓一步海闊天空,這是在他出生後不久就為離去的祖母給他最後的祝願,希望他這一生,都可以平平安安。
但是嵇讓橋的命運在他出聲的那一刻就已經決定好了,他這一聲都不可能是平安無事。在家族的教育之下,嵇讓橋逐漸成長了一個城府極深,學問淵博的人,他未曾修行,但是卻讓無數人膽寒。還未到二十歲,嵇讓橋便是在王朝大考之中脫穎而出,一舉奪得狀元!
那時候的嵇讓橋是真正意義上的名動聖麟,家族也以他為榮,這是嵇家的第一個狀元,也是衛國的第一個狀元,光耀門楣的嵇讓橋注定將成為一個傳奇。狀元及第,在聖都之中風光遊街的嵇讓橋風頭一時無兩。
後來因為家族的影響力,嵇讓橋平步青雲,不出幾年就成為了當朝正二品的大員。他主張聖麟王朝通過經濟和文化輸出等方式,慢慢將冥鯤王朝同化,和自己家族的主張一脈相承,他甚至都為皇帝謀劃好了未來五十年要走的路,並堅信隻要用這樣的方法,兩朝之中根本就不需要爆發戰爭,聖麟就可以統一這片天地。
不打仗,不死人。嵇讓橋將心中的美好毫無保留地獻給了皇室,獻給了朝廷,而皇帝也似乎真的聽從了他的建議,開始推出一係列政策,聖麟王朝和冥鯤王朝進入了罕見的,連一場小摩擦都不曾發生的,夢幻三年。
而三年之後,嵇讓橋遇到了那個人。
他叫翊天氏,一個隱居在聖都之外風鵬山上的老人,平時就是自己打柴為生,一個人活得甚是清貧。就在嵇讓橋去風鵬山上上香的那一日,兩人在山林之中相遇,翊天氏請嵇讓橋喝了一口茶,兩人就此攀談了起來。
這一談,就是整整一日。
期間翊天氏表達出來的觀點和思想讓嵇讓橋驚為天人,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這個人簡直就是天縱奇才,是為了治國而誕生的經天緯地之才。當日入夜之後,嵇讓橋便是將翊天氏給強行拽下了風鵬山,回到了聖都。
他並不是嫉賢妒能的人,隻要是為了聖麟王朝,他什麼都可以做,哪怕這個人的出現可能會影響到自己在朝廷之中的地位和權力,他也甘願。
狀元郎帶回來一個鄉野村夫,這個消息飛速從朝野中傳出,傳遍了整個聖麟王朝,被無數人當做笑料和談資。但是朝廷之中卻沒有一個人敢這麼想,隻
是因為,皇帝竟然真的給他一個官做。
並且這個官十分特殊,雖然無品無級,但是意義重大!
太子的,授業老師!
這意味著什麼,這些官場的老狐狸再熟悉不過了。很快,翊天氏從東宮開始發跡,一上來就是四品,半年連升三級,官位之比嵇讓橋低了半級,為從二品。很多人都覺得嵇讓橋這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但是他和翊天氏的關係卻偏偏極好,時常去到翊天氏的家中做客吃飯。
久而久之,很多人都說,翊天氏沒有妻兒,嵇讓橋甚至都有些將翊天氏當成了義父來看待了。翊天氏長於治國之術,在治國方麵的很多建議剛好就和嵇讓橋互補,聖麟王朝也變得愈發強大。但是除了當日在翊天氏回到聖都,便與他徹夜長談的皇帝之外沒有人知道,他最擅長的,是屠龍之術。
翊天氏在軍事方麵展示出來的天才讓皇帝見獵心喜,之前朝廷一直都缺一個帥才,所以皇帝才聽從了嵇讓橋的建議,想要步步蠶食冥鯤王朝。但是作為一個皇帝,他又如何不想在自己在位的時候開疆拓土?
五十年?太長了一些。
皇帝決定在他還活著的時候試一試,為了讓自己的主張能夠在兒子即位之後也能繼承下來,皇帝便先讓翊天氏做了太子的老師。而在聖麟的綜合實力全麵提升之後,這位有著雄圖大誌的皇帝,終於是開始啟用了翊天氏。
翊天氏和嵇讓橋從來沒有談論過打仗的事情,嵇讓橋不想打仗,也不懂打仗。他奉命出使,與冥鯤王朝簽訂一份長達十年的和平貿易協定,本來雙方相談甚歡,但是就在協定即將達成的時候,兩大王朝的邊境發生了劇變!
翊天氏和他這些年秘密收的義子們一起率兵出現,在誰都沒有料到的情況下,一路殺進了冥鯤王朝,隻是一夜,便是打下了無數城池,冥鯤王朝土地的十分之一儘數被那聖麟一口吞沒!誰都沒有想到翊天氏的用兵竟然強大到了這種地步!
正在簽訂協定的嵇讓橋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便被當場翻臉,手無縛雞之力的他差一點就死在了冥鯤的刀下!後來,逃出生天的嵇讓橋被聖麟王朝通緝,反對翊天氏的三閣其中的兩閣被鐵血鎮壓,嵇讓橋的家族被滅門,翊天氏絲毫沒有顧忌與嵇讓橋的往日情分,沒有人知道在他的身上發生了些什麼。
嵇讓橋在舊部的幫襯之下,回到了聖都。他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也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隻知道自己遭受到了株連,這和他本人沒有任何的關係,隻是因為,他的主張,他的派係,所以他就必須要死。
大雪之夜,一身單衣站在雪中的嵇讓橋,看著這座仿佛沒有任何變化的聖都,想哭哭不出來。他之前對於朝廷,對於王朝的一切,原來都隻是幻想。他心中的美好,在這一刻已經死了。
嵇讓橋在雪中寫下了自己人生之中最後一篇諫言,寫的是,這場戰爭一旦開啟,便是生靈塗炭,兩大王朝將永無寧日,國戰早晚都會到來,到時候,他經營的聖麟將會毀於一旦。他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寫這麼一篇徒勞無功的諫言,每多寫一個字,他的心就會多死一分。
直到最後,他緩緩跪倒在雪中,沒有後悔,但是他無法不恨翊天氏。他後悔的隻是,隻知
道讀聖賢書,到了最後,生在衛國,卻無法保衛聖賢之道,無法保衛天下蒼生。
嵇讓橋一路南下到了星麟國,此時的星麟戰火紛飛,朝廷將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西部戰事之上,對於兩族紛爭已經是顧不過來了。但是心喪若死的嵇讓橋已經無心去顧忌百姓如何了,他尋得了一處山洞,隱居了起來。
然而就在他想要就這樣保住性命,度此殘生的時候,他卻在這山洞的山壁之中,看到了刻畫其上的一部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