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諸天開局獲得神話大羅道果!
推演結果如下……
1,大秦丞相穰侯魏無羨聯名百官上奏,請諸公子入朝觀政。
陳貂寺獻策讓諸公子入禦史台,並推行考成法,引起魏無羨極大不滿,密謀刺殺帝乙以示“天警”。
並在三年後正式啟動計劃,卻誤中副車,被陳貂寺單人隻劍殺敗。
最終陳貂寺重傷垂死,魏無羨被帝乙罷相
2,魏無羨罷相次年,武安君公孫起因恩主魏無羨被罷相而心生不滿,故向帝乙請辭,帝不允、大怒,收武安君封地以示懲戒。
再一年,帝乙命公孫起北征,公孫起以“年老體弱”為由,拒之。
帝暴怒,誅心曰君乃穰侯家臣乎?遂貶公孫起為庶民。
再一年,帝賜劍,公孫起自刎身亡
3,再一年,帝乙禦駕親征,與漠北狼主大戰,重創而歸。
再次年,帝乙遲暮,無力再主持朝政,無奈已複起穰侯魏無羨為相,嫡長公子因此勢力大漲,欲行“就國策”,與諸公子爭鬥越烈,黨爭遂起,朝堂大亂
4,又三年後,帝乙垂死,不能治事,無奈妥協,隻能立嫡長公子為太子,試圖平複朝堂亂相。
因嫡長公子不能容人,試圖殺儘兄弟,十日被罷太子,又起兵“清君側”,被誅殺於玄武門。
在此動亂中,大秦國勢愈頹,穰侯魏無羨趁機攬權、交構百官、連郡跨州,帝乙之令,一度竟不能出鹹陽
5,又三年,穰侯魏無羨欲謀大逆,未果北逃,引漠北犬戎百萬大軍南下,帝乙再次禦駕親征,斬魏無羨於兩軍陣前,回師當日於軍中駕崩。
陳貂寺秘不發喪,欲迎立命主為帝,車騎將軍王象乾受其子蠱惑,起兵造反、圍攻帝庭,拒大軍於鹹陽城外,恰逢漠北大軍叩闕,前後夾擊,陳貂寺兵敗身死
6,命主率宮人殺出帝庭,啟十萬囚徒為軍,殺敗車騎將軍王象乾,誅其十族,開啟鹹陽保衛戰……
7,………
8,………
9,………
10,………
看完推演的結果,薑承乾的心裡隻有兩個想法廢物竟是我自己?躺贏果然要不得!
在開啟推演的時候,薑承乾就事先預設了一個立場,那就是“躺贏”。
除非遇到危及生命的事情,否則絕不主動出手,免得影響後續推演的結果,不能將敵人完全暴露出來。
這也是此次推演,竟然“隻”需要一億純白氣運的緣故。
隻因如果算上薑承乾這個最大變數的話,推演的消耗將會大到不可思議的程度。
但是結果也證明了“躺贏是不可能躺贏”的殘酷事實。
隻能說帝乙對薑承乾太重視,也將他保護得太好了!
但凡在推演的軌跡中,薑承乾早一點遇到生命危險,也不會出現這種結果。
或者說假如沒有薑承乾的出現,或許都不會出現如此慘烈的變故。
明明已經成為了最大的變數,卻依然選擇“袖手旁觀”。
這簡直就是在犯罪!
當然啦,薑承乾在現實中,自然不可能如此傻缺。
他不止會提前出手,而且還要重拳出擊!
“不過這樣也好,以後我破局的時候,才能更有針對性。”
薑承乾心中暗忖,不由得暗生殺機。
在未來影響大秦國運的人物當中,最關鍵的就是大秦丞相穰侯魏無羨。
此人不除,對大秦的國勢影響太大了!
在絕大部分影響大秦國運的事件中,穰侯魏無羨都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而且都是負麵的作用,簡直就是國之纛蟲。
無論是武安君公孫起,還是陳貂寺,甚至於帝乙,其實都是因他而死,大秦的亂象與禍根,都與他息息相關。
正是因為穰侯魏無羨搞風搞雨,才讓帝乙、陳貂寺和武安君公孫起這三大擎天之柱,一一凋零、隕落。
若是武安君公孫起不死,帝乙何須禦駕親征?又怎麼會跟漠北狼主拚得兩敗俱傷?
若是武安君公孫起還在,說不定漠北狼主都不敢生出南下之心。
而武安君公孫起的死,從頭到尾都透露著陰謀的氣息。
薑承乾相信帝乙絕不會輕易將公孫起賜死,自絕國之乾城。
甚至於,這一切的開端,都來自於穰侯魏無羨策劃的那一場刺殺。
如果陳貂寺沒有重傷垂死,帝乙也不會獨木難支,更不會向魏無羨妥協,讓嫡長公子上位,從而禍亂朝綱。
這才是大秦國運由盛轉衰的真正轉折點。
後麵的一切種種,皆是那一場刺殺的衍生而已。
念及於此,薑承乾的心裡當即有了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