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四姐大鬨溫陽縣!
第十四回
王進郝寶雙下獄
陳廉李俊齊上任
卻說府衙眾幕僚見知府倒下,都吃驚不小。他們和那兩班衙役以及劉橫、衛霸都圍了上去,將賀知府扶起,忙著揉胸口、掐人中,可那賀知府就是醒不過來。隻見那賀知府
渾身冰涼,遍體冷汗;渾身冰涼魂渺渺,遍體冷汗魄幽幽;脈搏弱弱,氣息微微;脈搏弱弱瞪雙目,目珠上視;氣息微微張一嘴,嘴角流涎;看那古怪症狀,不似鬼疰,卻似中風;看那訛人樣子,不像痰厥,卻像癲癇。
一位姓趙的通判叫劉橫、衛霸先將王進和郝寶關進獄中令人嚴加看守。劉橫、衛霸答應一聲,帶眾捕快押下王、郝二人。趙通判又令眾衙役取來涼席蓋了堂上四具死屍,才和兩位偏將背起賀知府直奔後堂去了。
賀夫人見老爺人事不醒早慌了神,哭喊著沒有一點主意。趙通判道“快快去請馮大夫來!”兩位偏將立即喊來眾衙役,讓他們快點去請馮大夫。眾衙役應了一聲,一窩蜂去了。
在這石州城中,一提馮大夫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是六十多歲的一位老郎中,姓馮,名瑾,字佩之。是針灸高手,常可起死回生,人送牌匾“華佗再世”、“扁鵲重生”。沒過三盞茶的工夫,馮大夫趕來。馮大夫見狀,立即從針匣中取出一根寸許銀針。他讓賀夫人除去知府大人的頭冠,將銀針從賀知府的頭頂百會穴慢慢撚入。隻見馮大夫用右手將針向左撚緊,伸出左手拇指指甲,在針柄上向下一刮,就聽那賀知府咳嗽一聲,睜開眼睛,醒了過來。賀夫人見老爺醒來,忙親自端來一杯熱茶,扶起他,讓他飲下。一會兒,賀知府的神誌已完全恢複過來。馮大夫說“大人是平日氣血已虛,今天動了肝火,肝陽上亢,生了內風,又突然受了驚嚇,內風驟然受阻直折,已致卒然倒地,人事不醒。此危症也,多虧沒多耽擱。起針後,還需中藥慢慢調理,預後方可無憂。”賀知府點頭道“多謝先生費心。”賀夫人在一旁忙道“那就請先生將中藥也開好吧!”丫環端上文房四寶,那馮瑾老大夫提筆開了中藥,也就是柴胡、黃芩、菊花、勾藤、蟬蛻、防風、天麻、膽南星、龍齒之類。馮大夫開好藥方,右手拇食指撚針,令賀知府咳嗽數聲,針已取下,他向知府夫人囑咐幾句便要告辭。賀夫人忙令管家賀富取十兩銀子賞給了馮大夫。有詩為證
內風遇驚驟然息,陰陽直折神竅沮;
銀針左旋燒山火,華佗再世卻不虛。
卻說馮大夫這種針灸手法,乃是有名的“燒山火”,針下產生火燒般的熱感,可治陰氣扼陽與內之症於瞬間。如果將針右旋,用小指指甲向上刮針柄則叫“透天涼”針下產生的是涼涼的感覺,能息風火引寒邪外達,可治陽氣扼陰於內之症於須臾。
閒言少敘,且說馮瑾老大夫走後,趙通判向賀知府稟告了已將王進、郝寶暫且收監的事。賀知府點頭道“賀某多謝各位,我愁的是今天大堂之上杖斃四條人命,如何向朝廷交待?”一位偏將聽了,放下手中茶杯,站起來說道“就說四人畏罪自殺而死,我們不說真相,誰能知道?”賀知府道“大堂之上,人多口雜,況且還有王、郝二人在場,我們如何瞞得過去?”趙通判說“乾脆!我們一不做二不休,將那王進、郝寶也一起收拾了吧!屍體都扔進這府衙後園枯井中去。”賀知府看看兩位偏將,一偏將接話道“人在獄中,事情好辦。大人放心,我們絕不說出去的!”賀知府搖搖頭道“不妥,我看先將大堂四具死屍處理了,再議王郝二人的事吧!”趙通判道“我去辦!”說著出去了。二位偏將也向賀知府告辭要回溫陽縣交令。賀知府叮囑他們道:“二位千萬注意去了溫陽縣,千萬不要在酒後無意中將杖斃四人之事透露出去,此事一旦走露風聲,朝廷追究不說,單就武提轄率軍不在石州,如果花花寨人馬來攻城報複,本官豈不死無葬身之地了!”二將道“大人放心,就是酒後我們也是絕對不會說出去的。”賀知府道“本官相信,也隻是提醒提醒二位千萬注意一下而已。”說著,賀知府讓管家賀富取出些銀兩賞給二人,二人告謝而去。
再說那趙通判來到大堂,喊來眾位衙役,將蓋著那些死屍的涼席揭去。他們正要拉那些死屍時,四具死屍突然一個個站了起來,那張四姐指著趙通判大罵“奸賊!你們草菅人命,亂用杖刑,還妄圖毀屍滅跡,我們這就上東京告你們的禦狀去!你們等著充軍發配吧!”說完,隻見四人身上射出神光,平地騰空而去。這瞬間的奇異的變故,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正所謂“高山逢凹陷,平地起風雷”將那趙通判和眾衙役都驚倒在地,他們瞪著眼,張著嘴,半晌說不出話來。
有《七律》為證
石州知府賀天章,肉體凡胎坐大堂。
欲為朝廷除叛逆,卻將仙使當平常。
衙差似虎心皆狠,囚犯如羊命俱亡。
無奈拖屍填古井,誰知驚了夢中皇。
卻說這天夜裡醜時三刻,大宋仁宗天子忽然大叫一聲醒來,可嚇壞了侍寢的楊氏德貴妃。楊貴妃問萬歲爺道“萬歲,哪裡不舒服?要不要臣妾傳禦醫進宮?”仁宗天子坐起來,楊貴妃忙給萬歲爺披了件衣服。萬歲爺道“愛妃不要驚慌,朕隻是作了個奇怪的夢。”楊貴妃問道“是什麼樣的夢驚了聖駕?”萬歲爺道“朕一點睡意也沒有了,先穿了衣服,朕再告訴你吧!”楊貴妃聽說,立即親自給萬歲爺穿好衣服,早有宮女沏茶進來。萬歲爺喝了一口茶說道“朕夢到四人,兩男兩女,被打得皮開肉綻,鮮血淋漓來告禦狀,”萬歲爺將怪夢對楊貴妃說了一遍,那楊貴妃也覺得萬歲爺這夢不同尋常。她道“萬歲龍體要緊,依小妃之見,萬歲爺先不要往心裡去,侍一會兒早朝後,留下包大人在殿,讓包大人給萬歲爺解解這個夢吧!”仁宗萬歲點頭讚許。有《搗練子》詞為證
皇夢覺,燭搖昏,嚇壞楊妃德美人。燕語鶯聲成一計,早朝散後問包臣。
到了五更三點,仁宗天子駕坐紫宸殿,文武百官上殿朝賀。隻見
皇家金鑾,上國氣派;皇家金鑾祥雲繞,上國氣派紫霧來;宮燈煥彩,嬌娥麗影散天香,步輦生光,禦道丹墀通王台;光燦燦耀眼,金瓜鉞斧朝天鐙,輝閃閃避塵,寶座銀屏金字牌;蟠龍柱下珠簾卷,仙鶴燈頭燭焰裁;君王冠後,鳳扇交叉懸日月;天子目前,龍旌升起殿門開;輕輕淨鞭三下響,進來文武棟梁材。
文武百官俯伏叩首,山呼萬歲,萬歲,萬萬歲!仁宗天子道“眾卿平身!”。君臣禮畢,眾文武分列左右。那殿頭太監喝道“有事出班早奏,無事卷簾退朝。”隻見班部叢中,宰相文彥博出班奏道“啟奏萬歲,昨夜微臣收到兩份奏章,一份來自石州府,一份來自石州府溫陽縣。石州府奏章裡說道‘溫陽縣張四姐造反,勾結當地花花寨山大王,打破縣城,殺了費知縣一家,放走三百囚犯,火燒了溫陽縣監獄,禁軍知寨馬彪戰死,付知寨王進和該縣都頭郝寶有通匪嫌疑已派人去拿’。這是兩份奏章,請萬歲定奪。”那殿頭太監接過奏章,呈給皇上。
仁宗天子接過這兩份奏章急張龍目,細心觀看。他看看這份,又看看那份,眼前老是夢中四人告禦的影子,心中大患狐疑。他讓太監將兩份奏章都交給群臣傳看,想看看群臣看後有何高見?兩份奏章傳了下去,許多朝臣看了都是老一套說辭,那就是派兵征剿,將那些造反者通通斬淨殺絕。他們不是“夷滅九族”,就是“千刀萬剮”,說的仁宗天子直皺眉頭。唯有富弼大人看過兩份奏章,上前奏道“萬歲,依微臣看來,這溫陽知縣費一芳勾結當地惡霸,收受賄賂,貪贓枉法,以致激起民變,實屬禍國奸佞,他死不足惜!倒是那王進、郝寶二人能在亂馬營中毅然接守縣政並據實上奏朝廷,應該算是忠義之士。不知何故?石州府反說他二人有通賊的嫌疑?微臣認為,如果二人通賊,何不隨賊逃去,上山入夥?這事有些蹊蹺。為臣奏請萬歲,還是讓包大人來處理這件事為好。”仁宗天子一聽,頓時龍顏大悅,如撥雲見日,他高興地說道“愛卿所奏,正合孤意。”這時,包大人正在仔細看那兩份奏章,並沒有太注意皇上和富大人的對話。這時,隻聽皇上又問道“眾位愛卿還彆有見解的不妨再奏來?”眾大臣見富弼的話已經迎合了萬歲的心意,誰還願意為了溫陽縣一個小小的贓官之死自找麻煩呢?所以,他們都不再言語。宰相文彥博看看眾大臣,上前奏道“萬歲,既然眾位大臣沒有彆的意見,此事就按萬歲和富大人的意思辦吧。|”仁宗點頭道“好吧!”在仁宗的示意下,殿頭太監喊道“萬歲有旨,包拯留下,眾人退朝!”這時,包大人才聽到喊聲,明白是富弼推薦了自己,眼看事情就要落到自己的肩上。他想,這個比我包拯年齡還小幾歲的富弼真和他的老師範仲淹是一模一樣的人,總怕我老包沒有事做,清閒下來。他看看富弼,富弼卻投來信任的目光。
說起這個富弼大人,非常人也!他生得方麵大耳,雙目有神,頜下一縷短須,也是官居相位。此人表字彥國,是天聖八年的進士。先後做過知縣、判官、通判、推官、知州、知諫院、知製誥等許多官職。他為政清廉,愛護百姓,十分痛恨貪官惡霸。從這點上看,他是包拯的同道和知音。宋仁宗至和二年,他與文彥博也就是那文寬夫大人一起被任命為宰相,官居一品,位極人臣,是仁宗天子的左膀右臂。富弼大人起初還是個年輕有為的審案高手呢。當年,西夏大舉進攻北宋,邊關大將劉平麵對強敵,毫無懼色,率軍奮勇殺敵,身受重傷,不肯後退,最終因寡不敵眾,戰死於疆場。可事後,劉平將軍卻成了罪大惡極的內奸,連累全家下獄,麵臨滿門抄斬的危險。這是為何?原來是劉平軍中有個名叫黃德的監軍,此人膽小如鼠,在戰場上早被西夏軍隊嚇破了膽,見形勢危急,他便率軍遠遠逃跑,致使劉平陷入絕境而最終戰死疆場。劉平死後,黃德為了掩蓋自己率領數千宋軍逃離戰場的罪責,他不惜反咬一口,居然誣陷劉平早就投降了西夏。他說在戰場上,劉平不過是想誘他進入山穀,然後和西夏軍隊聯手一舉將他部殲滅。此言一出,軍中大嘩,誰是?誰非?這個迷霧重重的邊關守將反叛案件驚動了朝野,卻一時無人能審理清楚。後來,是在富弼的積極參與下,經過多方的艱苦取證,劉平將軍的冤獄才得以昭雪。從此,這個洛陽人富弼在大宋朝廷眾多年輕的官員中脫穎而出。另外,這富弼大人還是大宋朝一個出色的外交家呢。當年宋遼邊境劍拔弩張形勢緊張之時,大宋朝廷需要派人赴遼和敵人談判,可朝中眾多大臣萎縮猶豫,不敢應命,也是富弼兩次主動請纓出使遼國。在虎狼之穴,麵對遼國君臣的威脅,他毫不畏懼,敢於據理力爭。最後,富弼終於不辱使命,迫使遼國認錯,放棄蠻橫無理的要求,與大宋重歸於好,使“南北十年不見戰事”。富弼立此大功,範仲淹稱讚他“有王佐之才”,可他並不居功自傲。後來,經範仲淹說合,富弼成了老相國晏殊的乘龍快婿。比起範仲淹、歐陽修、王安石這些晏殊的得意門生,富弼顯然更加幸運。作為門生,富弼感激恩師範仲淹;作為女婿,富弼敬佩老嶽父晏殊的平易近人,唯才是舉;也非常佩服和熱愛老嶽父的詩詞。至和二年晏殊去世,富弼常常吟誦嶽父那首有名的《浣溪沙》以寄哀思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卻說當時百官散去,紫宸殿上就留下包拯和皇上等幾人。仁宗要包大人親往溫陽縣一趟,將事情查個水落石出。包大人說道“萬歲,微臣認為要緊的是先派縣令和兵寨正職去上任,順便再給溫陽兵寨補充一些兵力。”仁宗問道“將新科進士陳廉派去如何?”包拯回道“再好不過。”仁宗道“縣令就這樣定了。溫陽兵寨正職抽禁軍教頭去吧。”包拯舉薦了年輕教頭李俊,仁宗皇上同意了。仁宗讓一太監擬旨,要陳廉、李俊二人立即奉旨動身,並帶禁軍一千去溫陽縣上任。那太監霎時將聖旨擬就,仁宗天子看過,用了玉璽。有殿頭太監接過聖旨,不敢怠慢,立即出宮傳旨去了。
殿頭太監走後,仁宗把夜裡的夢,向包拯講說了一遍,他要包拯說說自己的看法。包大人聽了說道“萬歲這夢可不通尋常,像有靈異之神托夢。如此看來,這溫陽縣一案非同小可,不但有奸佞橫行,一定還有良善百姓和忠義之士蒙冤。萬歲放心,一切等老臣去到溫陽縣就會明白。”仁宗天子聽了大喜,立即封包拯為欽差大臣,持尚方寶劍,帶王朝、馬漢、張龍、趙虎等五百皇家衛士明日擇吉時也動身趕赴溫陽縣去。有《七律》為證
仁宗駕臨紫宸殿,正遇寬夫奏本章。
村婦攻城張四姐,縣丞作鬼費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