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_張四姐大鬨溫陽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十七回(1 / 1)

張四姐大鬨溫陽縣!

雀鼠穀李俊舍身保陳廉

風陵渡趙虎忘死救張龍

紅霞滿天,鴉雀歸林。花春英、花廷瓊他們回到山寨,天已傍晚,花春英下令將那劉橫、衛霸二人從口袋之內放了出來,先關進地牢。當晚,花花寨聚義廳燈火通明。山寨眾馬步頭領議事散後,花春英、花廷瓊決定明日上午去崔家莊看看張四姐他們再作道理。

再說嘉佑三年八月七日下午未時一刻,那新科狀元陳廉、禁軍教頭李俊,奉旨從東京汴梁城動身,要到河東路石州府溫陽縣上任。他二人帶領禁軍一千人從風陵渡渡口過了黃河。取道河東府、晉州、直奔石州溫陽縣而來。有詩為證

陳廉李俊朝金闕,文武英才謝聖恩。

奉旨河東任上去,溫陽古縣守邊塵。

八月十一日,陳廉、李俊一行人馬早已來到靈石地麵的一個險要去處。這地方山高澗深,棧道曲折,是靈石縣有名的“雀鼠穀”。

原來,這裡天生險峻,自古無路,隻有老鼠、鳥雀才能通過,所以叫做“雀鼠穀”。到了大隋朝開皇十年的夏天,隋文帝夜得一夢,他夢到自己被幾個仙女駕車接到一個風景十分優美的地方。那裡有大大小小十五六個高山天池,宛若鑲嵌於高山之巔的明珠。那裡還有一個萬年冰洞,冰洞內冰花林立,景象萬千。仙女們帶著隋文帝在天池沐浴之後走進冰洞拜了冰菩薩,又帶他來到一處山頂草甸。隻見綠草中百花盛開,胡蝶翩翔。仙女們為隋文帝奏起了好聽的仙樂,跳起了優美的舞蹈……後來,隋文帝被仙女們送回皇宮。仙女們離去時告訴隋文帝道“以後陛下想玩就自己來,那裡叫管涔山,在河東呢。”隋文帝醒來,夢中之事記得清清楚楚。他決定要在河東的管涔山修一座避暑行宮,好讓他年年可以到那裡避暑。聽大臣們說去管涔山必須經過一個叫“雀鼠穀”的險要之處,“雀鼠穀”天險無路,想通過此地必須建築一條棧道。於是,隋文帝下旨征調上萬河東民工赴“雀鼠穀”,用了一年時間,死傷不少民工,才終於建成了這條棧道。有大臣看不慣,冒死上奏“陛下此舉,可謂勞民傷財!”隋文帝不得不將在管涔山建行宮的事暫且擱置起來。後來,殘暴的楊廣登上皇位,曆史進入了隋煬帝時期。隋煬帝卻不管什麼叫作“勞民傷財!”他終於大興土木,在管涔山建成一座規模宏大的汾陽宮,每年親率嬪妃、文武官員近十萬人去管涔山避暑享樂。

這“雀鼠穀”北起靈石縣城以北的冷泉關,向南直至靈石縣西南五十裡,唐太宗取霍邑時曾駐過的陰地關,盤山棧道彎彎曲曲長達六十多華裡。

對於這“雀鼠穀”著名的北魏地裡學家酈道元在他的《水經注》中有這樣的描寫

“數十裡間道險隘,水左右悉,偏梁閣道,壘石就路,縈帶岩側,或去水一丈,或高五六尺,上戴山阜,下臨絕澗,俗謂之魯般橋。蓋通古之津隘矣,亦在今之地險也。”

一行人馬走上了棧道,新科狀元陳廉和教頭李俊走在最後。

那陳廉,字潔玉,是河東路洪洞人,二十八九歲,生的眉清目秀,更加才華滿腹,是嘉佑二年進士。多家達官顯貴都欲爭其為婿,那陳廉都婉言而拒,已致東京汴梁城再沒有人給他提親,至今仍是孑身一人。那李俊,字保國,河北東路德州人氏,二十六七歲,生的高大英俊。李俊打十幾瑞起就在開封府拜師學藝,起初跟著一位姓王的拳師當徒弟,後來,姓王的拳師又將他介紹給一位姓趙的禁軍教頭做了徒弟。又過了七八年,李俊終於學成一身武藝,被師傅帶進禁軍當了一名軍士。在一次選拔教頭的校場大比武中,李俊勝出,成為最年輕的禁軍教頭。陳廉、李俊二人一文一武,見麵後甚感投機有緣。初七那天下午,他們趕到風陵渡渡口。傍晚,他們過了黃河,順著河東大路望北又走了二十多裡路程,已是人定時分,才來到小爺山下的一處驛站。李俊命軍士們在驛站外依山紮下營寨埋鍋造飯,一千多人這才休息下來。誰知,到了半夜卻有數千小爺山山寨義軍來圍營打寨,目的竟是為了搶奪新科狀元陳廉去做山寨的軍師。他們三十多歲的頭領王翔揚言“如果不送出新科狀元,便要進攻營寨,殺儘營寨內所有的官兵。”在馬嘶人喊、燈籠火把、刀劍交加的危境中,陳廉處變不驚,運籌帷幄;李俊奮不顧身,英勇衝殺。在雙方的激戰中,幾位禁軍教頭終於用陳廉的誘敵之計將山寨首領王翔擒獲,他們終於以少勝多,殺散了眾義軍。天剛剛亮,二人勸義軍首領王翔參加禁軍當個教頭,和他們共赴溫陽縣。誰知那王翔口裡答應,心中卻不願投降朝廷,他趁陳廉李俊不再防備,竟一人上馬逃出營寨去了。李俊要追,陳廉道:“人各有誌,由他去吧!”經過這驚心動魄的一夜,陳廉、李俊二人更是相互敬佩,情同手足。進入晉州地麵,二人已是義結金蘭,陳廉為兄,李俊為弟,一路行來,弟兄二人親密無間。

卻說那棧道有一處是後世人在山崩過後重修的,最為狹窄,人隻能下馬慢慢通過。眾人正在牽馬前行,忽然,頭頂山崖不知何故?竟突然又發生崩塌,一塊巨石隨即向下滾來,那李俊拉馬剛剛過去,巨石下來。隻聽“轟啦——”一聲響過,棧道被砸斷一截,那陳廉連人帶馬掉了下去。說時遲,那時快,隻見那李俊也跳出棧道,喊聲“嗨!”急速下落的陳廉竟被他用力推了上來。陳廉被推上棧道脫離了危險,可是李俊卻向下落去。他一個翻身,腳尖點住山崖突出的一塊石頭,向上躥起。可誰知這時,頭頂又砸下大大小小無數的石頭。

隻見聲響好似萬仞高峰訇然倒塌,石下猶如一片藍天突然崩坍;訇然倒塌,大禹炸開巫雲峽;突然崩坍,共工撞倒不周山;才聞龐橋大帥發雷霆,又聽慈濟真君生霹靂;龐橋大帥發雷霆,仿佛盤古開蒙揮巨斧;慈濟真君生霹靂,好像刑天複仇舞乾戚。真個是石飛如蝗,隕落如雨;石飛如蝗,教頭個個渴求遮天盾;隕落如雨,軍士人人幻想金翅膀。

陳廉及棧道上的所有將士,在亂石中,紛紛貼身於山岩之下躲避,亂石落下,幸無大礙,李俊卻因躍身空中,躲閃不及,終被一連串的巨石擊中……可惜一個年輕的禁軍知寨,還未到任,就這樣喪生澗底。眾軍士都嚎啕大哭。那陳廉更是痛不欲生,幾次要跳下棧道,被幾個教頭抱住。陳廉冷靜下來,立即令軍士用繩索攀援而下,將李俊的遺體拉了上來。李俊已是血肉模糊……被流著眼淚的軍士們用白布裹了起來。一行人馬抬著李俊一邊哭泣,一邊行進。

陳廉帶領眾軍士走出棧道,一直來到靈石縣一處叫“英武穀”的地方,才將李俊埋葬。這時已是傍晚酉時三刻,天陰暗下來,下起了細雨,陳廉和眾軍士都感覺到從未有過的冷。峻嶺朦朧水霧裡,鬆柏蔥蘢煙雲中。前麵不遠就是三環口,快進溫陽縣的地界了。陳廉他們計劃先駐紮在溫陽縣西曲鎮,休整一天後,再進溫陽縣城。

有《七律》為證

蒙蒙細雨沉沉路,瑟瑟秋風泣泣聲。

上任不曾臨古寨,舍身頃刻到豐城。

將軍人品昭白日,壯士情懷化彩虹。

奠酒當歌伯子(注1)曲,祭文應賦鋸陀(注2)功。

再說八月初八日上午辰時三刻,那欽差大人包拯帶大宋朝皇上聖旨,尚方寶劍,在王朝、馬漢、張龍、趙虎和五百皇家衛士以及龍旗牌棍的簇擁下浩浩蕩蕩,威風凜凜出了東京汴梁城,一路馬不停蹄,來到風陵渡。包大人因為要趕近兩千裡路程,不得不棄轎騎馬而來。包大人在馬上看那渡口,真是“一水分南北,中原氣自全。雲山連晉壤,煙樹入秦川。”

千百年來,風陵渡作為黃河的要津,不知有多少人是通那裡,走入秦晉的。人們傳說這渡口的名字是因附近的“風後陵”而得來。據說在遠古時候,軒轅黃帝率部落大軍曾和強大的蚩尤部落軍隊大戰於琢鹿之野。一日,蚩尤放出漫天大霧,黃帝部落的將士們頓時東西不辨,南北不分,頓時迷失了方向,一連三天根本無法作戰。正在這萬分危急之時,黃帝的丞相風後匆匆趕來,他向黃帝獻上他剛剛製作成功的指南車,說這車可以給大軍指明方向。黃帝大喜,親自登上指南車,按照指南車指明的方向率大軍向蚩尤軍殺去。一場場的曠古廝殺在大霧彌漫的原野上和山穀中展開,戰鬥之激烈,就是連《九歌》之《國殤》中“……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所描寫的場麵也難以企及。經過多次慘烈的戰鬥,黃帝大軍終於戰勝了蚩尤部,殺死了蚩尤。可是,風後卻也在這場戰爭中被蚩尤部殺死。風後死後,就被黃帝部落的人埋葬在黃河北岸的趙村東南。後人為了紀念風後輔佐黃帝的功勞,多次為他修複陵墓,將那裡的地名也改名為“風後陵”。風後陵,高六尺餘,周圍約九丈。唐代聖曆元年在那裡置一城關,駐軍守關,所以又有稱風陵關者。實際上,那裡的官名叫風陵津,南下的黃河之水從那裡轉向朝著東方流去。津即渡口,所以被後世人俗稱為風陵渡。

包大人一行人馬,來到渡口,早有風陵關守軍安排好渡船。包大人讓眾衛士和所有馬匹先渡過去,他才和王朝、馬漢、張龍、趙虎登上一隻大渡船。艄公喊起號子,將船向對岸劃去。誰知,船到河心,剛才還風平浪靜的黃河,驟然間起了波濤,一個浪頭陡起丈餘,以錢塘巨潮之勢向渡船打來。這時,包大人和張龍正站在船頭觀賞黃河風景。張龍見有大浪襲來,立即轉身想拉回包大人。誰知,大浪已劈頭蓋腦打了下來,情急之中,張龍將包大人猛推一把,包大人向後倒退了幾步,早被在樓艙下站著的王朝、馬漢扶住。這時,大浪已打在船頭上。猛然間,那船尾一翹,船頭一低,立身未穩的張龍隨即落入黃河。接著,又是幾個大浪湧起,渡船在大浪中一下跌入穀底,一下又升上峰頂。船上眾人都難以站立,可那趙虎卻一著站在船邊注目尋找張龍,隻見他一躍,飛魚般跳入大浪之中。

原來,那張龍是旱龍一條,根本不識水性。他在黃河裡掙紮,被黃河大浪卷起又拋下,拋下又卷起,一直向東去了。那趙虎見狀,便一躍跳入黃河,向東急速遊去。這是順流追救落水者,在波濤洶湧,巨浪滔天的黃河裡如果沒有高超的水性,恐怕永遠也追不上了。可這趙虎雖沒背生雙翅,卻是一隻能下得激流,鬥得駭浪的猛虎。隻見他雙腳踏巨浪,飛快地從大浪裡躥出,箭一般向前飛去。嗖嗖嗖,就這樣在震耳欲聾的驚濤駭浪中,趙虎幾躥,幾飛,早拉住了張龍,向南岸返去。

有《卜算子》為證

八月下河東,古渡何狂喜?看見欽差儀仗來,大浪滔天起。怪水卷張龍,趙虎追洪裡。拉住兄長用神力,躥上河陰地。

這時,黃河浪頭已小得多了。趙虎將張龍架上岸去,讓他吐出幾口黃河水,張龍清醒過來。一陣馬蹄聲響,十幾名風陵關守軍騎馬沿岸追來,見二人無事,便扶二人上馬返回渡口。包大人他們已安然脫險,渡過黃河,都在對岸著急的眺望。那王朝、馬漢也帶幾十名衛士從北岸下去搜救二人,剛剛返回。

休息片刻,趙虎見河麵平靜下來,才和張龍重登渡船向北岸去了。

這才是

過了黃河登古道,白雲縹渺是河東,

山高路險行人少,虎豹豺狼草木中。

(注1)伯子,指“摔琴謝知音”的俞伯牙。(注2)鋸陀,指《賢愚經》卷三,所記載的舍身救人的金毛獸。鋸陀為了救人,自願被剝皮飼蟻……鋸陀即釋迦摩尼佛前身。


最新小说: 饑荒年代:我靠空間發家致富! 就兼個職,你通緝我一千五百萬? 撿個灰蝙蝠家人們[綜英美] 恒星時刻 荒年賣女兒?我反手掏出肉肉肉肉 都市玄門醫婿 吞噬劍帝 靈霄逆途 宇智波,從毀滅忍界開始 風華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