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四姐大鬨溫陽縣!
第
二欽差崇勝寺觀看大鐘
一老人古驛路守望失主
卻說九月二十日上午,雲開日出,一掃深秋雨夜的淒冷。包大人、楊將軍昨日已幫陳知縣將婚禮基本準備就緒,隻等佳期到來。今天他們決定放鬆放鬆,三人便帶王朝、馬漢、張龍、趙虎、高儀以及那鄭河、鄭坡等十餘名衙役衛士頭目走出縣衙,向溫陽城內最大的佛教寺院普濟崇勝寺而來。
在普濟崇勝寺山門外,包大人一行受到寺內住持長老詠公大師及寺內眾僧的跪迎,寺中早響起鐘鼓經罄之聲。
一行人進入寺內,老住持詠公大師陪他們先進入大雄寶殿參拜了如來佛主,又進觀音院參拜了觀音菩薩。
隻見的
大殿裡祥光藹藹,方丈外彩霧紛紛;鬆柏千棵俱掛彩,五百羅漢儘披紅。
這邊是,四大金剛張怒目;那邊是,三千揭諦抖精神。
如來莊嚴,菩薩慈祥;如來莊嚴,淩雲渡口橫獨木;菩薩慈祥,普陀岩上架橋梁。
真個是寶塔玲瓏處,殿宇佛光澤;
頂摩霄漢裡,根接須眉脈。
包大人他們看了當年崔文瑞的父親崔錦龍員外為還願給觀音殿內掛上的所謂珍珠門簾,隻見那門簾雖是琉璃豆串成,光芒色彩卻也十分瑰麗奪目,倒也是極其昂貴,足以亂真的珍品。從觀音院出來,過了“正果橋”,他們還觀賞了崔員外給寺裡開鑿的八角水井。在一座華麗的八角琉璃亭下,那八角水井圍著漢白玉護欄。據詠公方丈講,這些亭子護欄是汾州府的一家員外修的。崔員外,隻修了這水井。水井口是八角形的,是由一塊青石打磨成的,井內也是八角,是用青磚砌起來的。不過,崔員外打這水井前定經高人選址,打到八丈深時正好鑿到地下水的泉眼上,側耳井口可以聽到汩汩水聲。永公大師告訴包大人,這口水井解決了全寺僧眾的吃水問題,崔員外還應該是很有功果的,他的魂魄是該升西方極樂的。
看了八角水井,詠公大師帶他們來到寺內古戲樓西角觀看大銅鐘和大鐵鐘。隻見那大銅鐘和大鐵鐘並沒有掛起來,隻是並列放置在戲樓西角地上,高大壯觀。那銅鐘像一座黃金塔,那鐵鐘像一座烏金塔,兩座佛塔在陽光下,炫目耀眼。包大人、楊將軍、陳知縣、高儀以及王朝、馬漢、張龍、趙虎看了都不由連連發出驚歎!
有《五律》為證
雙龍盤頂上,八卦臥耳前;
一部金剛咒,三藏大道禪;
布施三百聖寺院十家賢;
高掛敲晨響,鐘聲震地天。
這才是“金收千秤,功建一爐;準乾坤之範模,按陰陽之度數;火光走電,一鼓而就;非人力之免強,有神物之護持;禮者為之叩頭,觀者為之拭目;龍魚曼衍,愚蠢開竅;聾盲音震,人天鈞錫有終之慶;聲通陰府,神鬼偏消無量之災。”
真正是“聖賢聞之而集來,魑魅聽之而遠遁;凡處幽途引歸彼岸,脫離苦海定升極樂。”此鑄造之功果,絕非小補,實為萬代千秋之大慈大悲者也。
此二鐘雖為崔員外為還願而鑄造,然經管鑄造事宜卻是本寺住持詠公大師,鑄造者和具體場地就是那九曲石拱橋北的範家莊範員外和他的銅鐵鑄造坊。
這兩口鐘並不一般高大,銅鐘稍高,鐵鐘稍低,人稱姊妹鐘。當時,普濟崇勝寺內沒有這麼大的鐘樓,所以就一直放置在這戲樓西角,成為“崔員外特彆貢獻”的溫陽一景。
那溫陽打油秀才興匆匆看了銅鐵大鐘曾歎道
煌煌鑄大鐘,進寺兩啞龍;
力士何時遇?揚名掛九重。
誰知,這銅鐵二鐘就是沒有掛起來,不敲,也已是名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