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四姐大鬨溫陽縣!
第
張四姐斥責灶王爺
崔文瑞直呼呂純陽
卻說那張四員外見女兒紫蘭果真睜開了雙眼,也急忙過去伸手在女兒額上摸了摸,已是有溫度了。他也激動的叫了一聲“紫蘭!”。紫蘭分明已意識到自己是被他們救了,美麗的大眼睛裡湧出委屈的淚水。
正如漢樂府《上邪》有雲
上邪!
我欲與君相知,
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張四員外道“女兒,想哭就哭吧!這全是爹爹的不對了,爹爹再不會為難我兒了。”紫蘭聽了,果真一下子坐了起來,抱住她爹哭出聲來。張四員外道“傻女兒,爹原也是為你好,你說什麼也不該自尋短見!多虧你崔家嫂子張四姐趕來救了你。要不然,我兒你就是有九條命也怕是活不成了!”說到這裡,張四員外扭頭去看張四姐他們,誰知繡樓裡哪裡還有張四姐他們的影子?
原來,四姐見紫蘭已醒,知道已無大礙,她便示意廷芳、小玉、玲玉、玲芳趁張四員外、張夫人和丫環們隻顧照看紫蘭小姐之際,悄悄退出繡樓,駕起雲頭,騰空返回崔家莊來。
當晚,崔母和文瑞都對四姐一個懷孕婦女整整一天在外忙亂,不大高興。四姐勸婆母和文瑞說自己是私自下凡,萬一那天,她父皇知道了實情,肯定會大發雷霆。而且,一定會派天兵天將架起天羅地網來捉拿她。如果不趁現在教好廷芳、小玉、玲玉、玲芳一些仙法和神通,到那時,她一人對付了天將,對付不了天兵。她雖有撒豆成兵的本領,但沒人分頭指揮和控製也是難以保護婆母和文瑞,無法保護將來的兩個孩子,更無法保護身陷雷霆戰陣中的溫陽縣人民。帶著這些後顧之憂,她是很難戰勝那戰車漫山遍野,四處雲煙滾滾的天兵天將的。
四姐掏心摘肺的一番解釋,這才說得崔母、文瑞如夢初醒。文瑞歎口氣道“娘子,你也不要太擔心,拚了我崔文瑞這條命不要,我也不會讓他們把你我分開!”四姐道“隻要我們多為黎民百姓做好事,好好培養徒弟們,到時候,我們一定會得道多助,天人感應,取得一個滿意的結局的。文瑞道“話雖不錯,但讓你一個懷孕女人整天這樣操勞奔波,我和母親實在是於心不忍呀!”四姐道“沒事的,請夫君和婆母放寬心,四姐自己注意著哩。”崔母坐在一邊,她揉揉眼睛,“唉——”歎了口氣,不再說什麼了。
十一月二十八日至二十九日,河東地麵又下了一場小雪。四姐每天還是堅持在家裡、院子裡、村子上空傳授小玉、廷芳、玲玉、玲芳仙法和神通,文瑞也拿起他的天書,每天苦苦琢磨著什麼。
轉眼,就進了臘月。臘月初六日,四姐家裡熱鬨了一天。先是溫陽城城北溝張貴梅帶著磨鏡子亮哥來謝。貴梅告訴四姐,說她已和亮哥定婚了。四姐問貴梅是怎麼回事?貴梅告訴四姐,那磨鏡子亮哥是個孤兒,從小被溫陽城磨鏡子侯金洪師傅收養,將手藝傳授於他,並將女兒許配給他。誰知侯師傅去年得病去世,侯夫人和她女兒侯翠翠罵他‘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的糜黍!’將他趕出門來,隻給了他那擔磨鏡子的工具。那天上午,亮哥獲救後,就一直在她家躺著,受到她一家的精心照顧。後來,亮哥身子骨恢複了,他再三拜謝後要含淚離去,是她父母拉著亮哥不肯放手。亮哥受了感動,答應白天出去給人家磨鏡子,晚上再回家來住。她父母這才千叮嚀萬囑咐,依依不舍地讓亮哥挑著擔子出去了。傍晚時分,她的雙親已是十分地擔心焦慮,她也十分掛念,不由的到大門外張望。一會兒,亮哥果然挑著擔子回來了。就這樣,亮哥每天傍晚時分回來,還可幫她家裡挑水,劈柴。亮哥磨鏡子賺了錢,還常買些東西帶回。她的父親已是近六十歲的人了,有個小夥子幫忙家務勞作,一下子覺得輕鬆多了。那本家張叔看到亮哥這小夥子老實勤快,年齡隻是比貴梅小一歲,就主張將亮哥招贅入門,她父母也同意,問亮哥願不願意,亮哥說道“隻要貴梅姐願意,我沒話說,一千一萬個願意。”就這樣,前天,在張叔和左鄰右舍的見證下,他們已是定婚了。四姐、文瑞、崔母、小玉、廷芳、玲玉、玲芳聽了都向貴梅和亮哥祝賀。要他們辦喜事時,告一聲,大家好去湊熱鬨。貴梅道“那是一定的。”關於貴梅亮哥這件事,城北溝有人誇四姐道
貴梅得夫,張父得子;
救了一人,齊了一家。
貴梅和亮哥剛走,蘇家灘張四員外坐著轎子,帶著管家,讓家丁們抬著許多禮物來拜謝。張四員外告訴四姐說他已退了紫蘭和大麥郊任公子的婚事,將女兒定給了城北溝的張祥林。張四員外不無感慨地說道“自古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怎麼輪到你張叔就不靈了呢?”
尊敬的看官,您聽聽張四員外這無奈的,“天問”般的感慨,這張四員外不明白女兒為什麼會生出這樣的叛逆性格來。其實,這事還是張四員外他自己造成的。因為你要想讓女兒遵守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古訓,就得按古代的閨閣要求約束女兒,十四歲後就不能讓女兒再下繡樓“瘋”了。他的女兒紫蘭,老大不小了還走姨姨家,拋頭露麵,左顧右盼溫陽城中,當然她自己會找一個如意郎君了。
唐代詩人李商隱有首《無題》道曰
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
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學彈箏,銀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
十五泣春風,背立秋千下。
隻看詩的表麵意思,這首詩是寫一個本來就有些“早熟”的封建女孩已到了該“生兒育女”的十五歲,還不見父母為自己張羅婚事而在秋千之下偷偷傷心以致背轉身子哭泣的情景。我們不管詩的所謂含義如何,是要看看詩中這句“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人家真正的封建員外人家,女兒十四歲就“藏六親”了。“藏六親”就是女兒到了十四歲就不能隨便見上門的親戚了。連親戚都不能見,何況其他人呢?這是真正的“六親不認”,就是怕女兒自己看上了表兄、表弟或者什麼人,惹來閒話和她們要死要活的“丟人”麻煩。溫陽縣這些員外倒好,一個個讓自己如花似玉的寶貝閨女“瘋丫頭”似的到處亂跑。她們正值花紅飄香之際,豈能不乾柴烈火“自燃”起來呢?上卷書中的西岐溝郝員外就是如此,他讓一個美麗傾城的寶貝女兒郝美萍天天自由外出,進縣城,闖大堂,結果郝美萍小姐終於自己找了個縣太爺嫁了去。這張四員外家的閨秀紫蘭小姐進得城來,雖然不闖縣衙,不上大堂,可就在她姨姨家這個熱鬨而深長的城北溝兩眼這麼一眨,就將一個年輕粗獷的酒工張祥林眨進自己心裡來。在張紫蘭小姐眼裡,張祥林一點不比縣太爺遜色。以這蘇家灘紫蘭小姐的嬌脾氣,假如張四員外將她硬許配給縣太爺,不讓她嫁張祥林,她也一樣會自尋短見的。
可見,隻要是有條件走出自家繡樓的古代女子,一般是要自己去找如意郎君的。諸如東晉的祝英台、唐時的崔瑩瑩、樊梨花,當朝的穆桂英,這些因各種原因走出自家繡樓的女子莫不如此,就連後世因父母雙亡而無法“藏六親”,隻好走出自家閨房寄人籬下,住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表兄家裡的“心較比乾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的林黛玉也因“愛至深,傷也深。”最後,落得“紅消香斷有誰憐”為愛情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且說崔母聽了張四員外的話說道“孩子們的事,就順著他們吧,富貴貧窮是他們的命。”“唉!也隻好如此了。嫂子,你的晚運不錯,真是苦儘甘來呀。”張四員外道。崔母笑笑,不再言語,她看看張四員外,不由的想起了崔老員外,眼睛又有些濕潤了。
有詩為證
深夜蛛精變化來,熊熊烈火起天災;
空前浩劫誰能拒,說起心中慘景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