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路餘馨說的那樣,理論上來說英特爾跟ad做的很不要臉。
但要維持壟斷地位,這是最優選。
如果回頭看看華夏這幾十年的發展曆程就會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任何產品一旦華夏能夠生產了,價格就開始會直線下跌。
比如曾經的汽車行業。
十多年前純國產汽車還沒發展起來時,普通消費者想去買車,恨不得叫銷售爸爸才好。
價格必須是高高在上的,想便宜是沒門的。
不止如此,想要現車?
對不起,沒有!
訂車?
可以,但是這款車熱度很高,不但要等三個月,你還得加錢。
當然這錢咱也不讓你白加,為了讓你心裡舒服,我送你點不值錢的內飾吧。
啥?
你還想選顏色?就這色的,要不要?
不要滾!
下一位!
十多年後,國產汽車發展起來了。
“哥,您來了,今天想要看什麼車?”
“哎呀,哥,您真有眼光,這車省油滴狠,銷量杠杠的,而且最近降價大促銷,直降三萬還多送三次保養,隻要9萬8,新車開回家,買到就是賺到啊!”
“啥?隔壁奇瑞差不多的隻要6萬?我們這是合資車,東西能一樣嗎?這樣,我找經理申請一下在給哥您少五千,行嗎?真沒利潤了!”
看,就是這麼霸道。
從這一點上來看,英特爾跟ad對華芯精密的自主研究產生恐懼心理到是正常的。
手段卑劣,但效果明顯。
但王宇飛覺得並不是沒有反製的辦法。
當然,正如路餘馨說的那樣,把華芯精密盤下來自然是不現實的。
不光是前期投入的那筆錢,退一萬步說,就算華芯精密真的短期內研究出了自主產權的cu,且運算能力跟英特爾不相上下,甚至還比英特爾的技術要更強那麼一點,想要推廣也沒那麼容易。
首先是量產。
涉及到的關鍵技術華夏還在研究之中。
其次是上下遊產業鏈。
彆的硬件廠家完整生產線鋪設的好好的,為什麼要重新改產線,生產其他標準的硬件?
在然後是生態鏈。
開發者已經習慣於按照英特爾跟ad的架構邏輯來開發軟件了,乾嘛要換個平台?
更彆提操作係統也是人家的……
困難重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