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係科技!
時間就在格林·特魯曼閱讀中一分一秒的過去,這位華爾街的表情也開始不由自主的變幻莫測。
從最初的疑惑,到震驚,從諸多不解,到茅塞頓開,再到情緒越來越興奮,甚至不由自主的露出暢快的笑容。
這多少讓他看上去顯得有些癲狂。
但卻是他此時心裡的真實寫照。
不得不說這份文件中的玩法太豐富了。
單從想象力的角度來說,絕對不必華爾街的前輩們遜色,區彆隻在於換了世界上任何一家公司都沒法這麼玩,因為文件中所有的金融玩法都是圍繞著領先一個時代的科技所展開的。
一定要歸本溯源的話,這份文件給出的試探性操作方式其實都能在華爾街的真實案例中找到原型,隻是換了身科技皮之後就變得不一樣了。
蒂姆·庫克半點都沒有誇張,甚至還趨向於保守。
如果他真的能操作這些方案,撬動的何止是千億美元的盤子?而是萬億甚至數萬億美元的大盤子!而且他並沒有感覺到蒂姆·庫克所抱有的道德困境。
此時格林·特魯曼隻覺得興奮,壓根沒有想過如果這樣操作套現,最終出現問題該如何收場,甚至他根本就不覺得以這種邏輯來做新金融會出什麼問題。
這大概也跟格林·特魯曼跟蒂姆·庫克做的是兩種事業,對於金融的看法不一決定的。
在格林·特魯曼看來,美國整個金融體係的風險一直存在,從來就沒消失過,無非是什麼時候爆發而已。
作為一個曾經的華爾街金融天才,格林·特魯曼曾花費了數個月潛心研究過美國新世紀以來的金融情況。以2000年為,當年當時的美國經濟連續增長112個月,聯邦政府每年收益2000億美元,超發貨幣僅僅隻有56萬億,失業率維持在4的低位。
不得不說,在格林·特魯曼看來,新世紀的美國正處在一個國家最巔峰的時期,而那一年他剛剛高中畢業,才19歲。
到了2001年,事情開始起了變化,當年9月,震驚全球的911直接讓美國陷入了持續九年的反恐戰爭。
也正是在這一年,美聯儲徹底廢除了推行近七十年的“銀行監管法案”。這一決定,直接開啟了華爾街的金融創造力,徹底釋放了美國的金融市場。
到了2003年,讓世人震驚的海灣戰爭爆發,美國再次陷入戰爭泥潭。
從2001到2007這七年時間,在戰爭跟其他因素的影響下,政府財政入不敷出,政府開啟了瘋狂印鈔的節奏,這幾年下來美聯儲印了高達335萬億的美元,這一數字,是美國從2001年倒推40年的總和,此時美國的國債已經到了驚人的九萬億。
然而這還沒完,2008年,金融高度自由主義終於迎來惡果,次貸危機爆發,金融危機席卷全球,這一年美國國債直接突破十萬億。
接下來自己國家還要忙於維持自家的威嚴,隻有從全世界掠奪才能保證美國不衰落,就這樣等到他出獄後看到的數據便是現在美國國債規模已經達到了32萬億美元。
32萬億美元是個什麼概念?
把目前美股市值最高的公司從高到低往下排,前五十名全部加起來,還不夠補足這個缺口。
這特麼風險高嗎?
沒人覺得!
真要說高風險,格林·特魯曼覺得美國目前奉行的產業空心化才是最大的問題。
美國的精英們通過全球化布局產業分工,掠奪全球的廉價勞動力來創造最大價值,美國本土試題經濟萎縮,中等收入群體萎縮,這才是真正的風險。
如果美國能像五年前那樣,保持科技領先優勢,將自身掌握的科技以專利授權的方式租給全球,坐等收利,其實還是能繼續堅持下去的。
但問題在於現在世界科技中心明顯已經開始了轉移。
量子智腦的出現已經讓宇馨科技所在的華夏開始逐漸成為世界新的科技中心,雖然現在看起來還不明顯,那是因為現在他手中的資料還沒有曝光出去。
所以在格林·特魯曼看來,美國金融風險早已經大到突破邊際了。
就算他的操作最後真的暴雷,對於整體的風險並不算什麼太大的影響。就算這些操作跟次貸危機一樣,造成了大麵積的影響,那也絕對不是他的問題。
既然選擇了自由金融主義,解放了金融的天性,當然就應該一直走下去。
隻要他在規則中來進行操作,就沒有人有資格來指責他。
就算要指責,應該來承受指責的應該是那些製定規則的人,而不是他這個衝浪者。
當然最讓格林·特魯曼感興趣的還是這份計劃中那些讓人腦洞大開的可操作方式。
唯一讓他不太理解的大概就是,其實憑借這些領先其他公司起碼一個時代的技術,如果想要技術變現其實是件很容易的事情,隻需要走美國的老路,慢慢的技術授權,十年、二十年下來,即便算上可能的通貨膨脹,從b端賺取的利潤也一定會超過這些計劃。
這多少讓這些在金融市場攪風攪雨的計劃顯得有些多此一舉。
除非宇馨科技有近期需要用到大錢的項目。
好吧,這其實並不是他需要關心的事情。
所謂的疑惑隻在他腦子裡轉了一圈就直接被格林·特魯曼放下了。
他才懶得節外生枝呢。
宇馨科技近期是否需要錢跟他有什麼關係呢?
他要做的是賺錢,隻要王宇飛真的把這件事交給他做,他有信心在回到華爾街之後,最多一年時間,就能讓自家新成立或者收購的公司能跟掰掰腕子。
這特麼才是最重要的。
至於經濟會不會崩?
他又不是美聯儲主席?
看過了這些信息之後,格林·特魯曼並沒有馬上找他的管家給出自己的決定,而是狠狠的伸了個懶腰,決定先在這裡好好的睡上一覺,然後起床繼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