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旌歌!
辛冉在山洞裡練著雨花劍,小師弟左盼希在旁邊陪著。
飛身劍辛冉已經練習的通透熟練了,可這雨花劍卻總是不得要領,師傅說這雨花劍最講究的就是最後劍鋒若雨滴一般至上迅猛而下,速度要快,力道要猛,而自己又能在最後劍雨落地之前挺身翻轉安然落地。
這挺身翻轉倘若連的不好,很容易受傷,嚴重的甚至會致殘,所以師傅讓辛冉每次練習這個劍法的時候,左盼希都一定要陪伴左右,以防不測。
左盼希看著辛冉一遍遍的練,卻總是練的不好,臉上流露出輕蔑之意。正好被極其敏感的辛冉捕捉個正著,辛冉停下,對左盼希說“師兄,你要是嫌煩,就去做彆的事情吧,我自己會小心的。”
左盼希看著他也沒言語,而是自己也找塊空地自行修煉去了。
左盼希是一個內向的孩子,不善言辭,雖然表麵上對辛冉不冷不熱,但是畢竟同袍會裡年齡最相仿的孩子,也是嚴總管最在意的兩個人,相互之間總是有所吸引。不過他總是對這個新來的比自己年齡大兩歲的師弟有些微的敵意。
辛冉來同袍會之前,左盼希與師傅隻見是親密無間的,師傅有什麼事兒都交待給左盼希來辦,師傅有什麼安慰的話,傷心的話,鼓勵的話,也都是說過左盼希一個人聽的,但是現在辛冉來了,最主要的,辛冉的出現就代表著自己的失職和錯誤,所以每次看見辛冉跟師傅在一起,左盼希心裡都有一點不舒服。
但孩子間的親近又像是奇妙的水波,辛冉那邊一起波瀾,左盼希這廂也很難靜若死水,所以左盼希對待辛冉似有一種好勝心理,但又受不了幾天看不見他。
同袍會日日夜夜的加緊工程,終於從嚴總管的密室中向礦山裡挖出了一條密道,這密道直通已經廢棄的一處礦洞,因此洞鮮有人來,所以兩個孩子就每夜在這裡習武,然後再通過密道返回嚴總管那裡,再由嚴總管保護,回到自己的寢室。
這幾日董老爺人不在,隻有小董少爺每天白天來監工,故而看守們也是懶得執勤那麼賣力,這些人的渾水摸魚給了同袍會很大了幫助。
現在擺在嚴總管麵前最大的問題就是,無論是白天起事還是晚上起事,礦奴們都很難立刻聚集起來,因為大家做工和休息的地方都太分散了。即使聚集到礦山中央,也是讓董府人立刻包了餃子,董府可以利用礦山作為天然屏障,將礦奴包圍在中間輕而易舉的就可以逐一殲滅,那如何才能想到一個可以以點突圍的計策呢?
嚴總管眉頭緊鎖。
柳翾洺在廳堂中來回踱步,鄢淩兒還很少看見這個向來溫文爾雅的天市藤藤主如此焦慮,眼看他踱了小半個時辰,閣主和方弘子一輕一重的腳步才緩緩而來。
“閣主,我與您所請示之事,不知道您考慮的如何了?”還未等閣主坐下,柳翾洺就急迫的問道。
“我剛剛跟方藤主商議過了,你要的何群,還是留在南粵為好,太微藤這邊有更重要的籌謀。”
“那我可以帶誰走?”柳翾洺追問道。
“你看秦離如何?”
一聽見秦離,鄢淩兒噗嗤一聲笑了出來,柳翾洺則是驚訝又失望的“啊”了一聲。
“秦離那個瘋瘋癲癲的樣子,他怎能助七王平定大浦?”柳翾洺急切的問道。
“你不要小看秦離嘛,雖然此人行事乖張,與眾不同,但有些奇思妙想或能幫上大忙。”閣主安慰道。
秦離——每日讀書不到一刻就要發一會呆,猶如入定一般任誰人都無法喚醒,放下書籍,就開始發瘋般快速踱步或高聲拍手稱快。彆人看見好書也會拍案叫絕,可是並不會像秦離一般手舞足蹈的樣子,時間長了,大家便以為他是個癡人,為了不影響自己研究學問,往往讀書時大家都是躲著秦離的。
還好秦離也並不在意,似乎他讀的書也與旁人大相徑庭,獨自一人還能讓他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將書中所繪與自己心中所想付諸實踐。
龐大海並不知道彆人都不喜與秦離在一起,所以秦離那日叫他跟著外出,他也就興致勃勃的出去了,鄢淩兒雖沒有覺得秦離是個異類,但是能否幫助大浦王爺去造福百姓,鄢淩兒就心裡沒底了。
柳翾洺想繼續堅持看能否換智勇雙全的何群去大浦,但無奈閣主非常堅持,柳翾洺也隻能作罷。
不過好在鄢淩兒願意跟他一同奔赴大浦,畢竟鄢淩兒當前最主要的事務就是理清大浦民間現狀,並幫助百姓渡過難關,在子衿閣準備的要事都安排好了,也該啟程了。
正當鄢淩兒在房內收拾行囊之際,龐大海前來敲門。
“大海哥,你來的正好,我正要向你去辭行。我就要跟柳藤主一同前往大浦了,你這段時間在子衿閣也已經適應了,我看各位公子們對你也是熟絡起來,你自己在這裡安心住著,沒關係吧?”
“鄢藤主,”鄢淩兒無奈的看了他一眼,龐大海趕緊改口道“淩兒,我也正是要跟你說此事,我能不能也跟著你去大浦?”
“可是你還沒有找到弟弟啊?”鄢淩兒不解的問道。
龐大海自從那日跟鄢淩兒見識過了大船入海的盛景,再一看南粵安濤塢那樣的船塢還有好些個,看來鄢淩兒說的不假,在南粵想找一個出海的船員,就跟大海撈針差不多,更何況現在不知小海改叫什麼名字,也不知他是否真的就來了南粵。
與其這麼守在南粵,還不如自己也去幫助子衿閣成就一點綿薄之力,待得將來自己有了更高的成就,或許小海能夠得知,會前來投奔他也未嘗可知。
龐大海把自己心中想要像其他公子一樣,為子衿閣做出貢獻的想法告知鄢淩兒,鄢淩兒高興的說“那既是這樣,我們就一同去大浦,人多想法也多,能夠幫助到的人也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