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鬼雜談!
酆都大帝(又稱酆都北陰大帝)是道教神話中的人物,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地獄之神,地府冥界的最高神靈,主管冥司。酆都大帝是五方鬼帝和十殿閻羅的上司,管轄區域是酆都,即地獄,職責是統管酆都之下的羅酆六天的六天鬼神,在道教的超渡法會上常會擺設其神像。
在道教典籍裡太乙救苦天尊,在大羅天、九天界為青華大帝,在萬千時空裡,在冥界中,為救苦天尊,是為一切有靈眾生救苦救難、消災去厄、治病、消罪。挽救靈界的大道至聖者。即為第一任冥界主宰。十殿閻王皆為其顯現的智慧力量形象。
南極長生大帝,為實現元始天尊的意誌,傳播大道智慧,在中國上古文明裡,顯化在陝西寶雞羊角山,為炎帝一世(神農氏,也即是大庭氏)。道教經典中,炎帝一世(神農氏)在大羅天、九天界為長生大帝,玉清真王。在冥界為行政、管理冥界眾生之主。為現任冥界主宰。
酆都fēngdu大帝也作豐都大帝,又稱北陰大帝、北太帝君,是道家尊神。九月九日生,其任期是三千年,任期一到即改任。
他所管轄區域是酆都,即地獄,內分有六官,其專責處陰間事物。古語說十惡不赦及大奸大惡的人及鬼怪魑魅等都要關進此地酆都地獄,永不能超生天界,酆都地獄比佛界的十八地獄更為恐怖,陰險。
《太平經》中亦有陰府召人靈魂考人魂魄的說法,文曰“大陰法曹,計所承負,除算減年。算儘之後,召地陰神,並召土府,收取形骸,考其魂神。”晉葛洪枕邊書亦雲“張衡楊雲為北方鬼帝,治羅酆山fēng”(冥界區域地方官)。
陶宏景真靈位業圖將道教真靈分為七級第七酆都北陰大帝——炎帝大庭氏,諱慶甲,天下鬼神之宗,治羅酆山,三千年而一替。
酆都大帝,是地獄的主宰。位居冥司神靈之最高位,主管冥司,為天下鬼魂之宗。凡生生之類,死後均入地獄,其魂無不隸屬於酆都大帝管轄,以生前所犯之罪孽,生殺鬼魂,處治鬼魂。舊時奉祀酆都大帝的廟內,多設有七十五司,各司分彆承擔收捕、追逮鬼魂,關告鬼魂出入之職能。陽司親屬如有為陰間鬼魂超度贖罪者,亦由酆都大帝決斷赦免,發送鬼魂受煉升天。
道教徒一般隻是在親屬亡故後,超度亡魂時,才奉祀酆都大帝。清代以來,多有於生前為自己預修黃籙道場的,因此今亦有在生前修建延生道場時,關告酆都大帝,祈求健康長壽的。
酆都大帝也稱豐都大帝,是地獄之神。在道教的傳說中,管理地獄的神有好幾位,有時把酆都大帝稱為地獄的總監。有的認為他是古代傳說的英雄神農。
酆都大帝居住在酆都山,就在現中國西南部重慶市附近的酆都縣。傳說中這裡是通往地獄的大門。酆都山又高又大,方圓300裡。
人們認為酆都大帝生活在地底下,那裡有一係列地獄,分彆有神負責。人死後,按照不同情況,要經過不同的地獄。第一個是每個人都要去的紂絕陰天宮,第二個是那些突然死亡的人去進行調查的地方,第三個是傑出或道德高尚的人去的地方。人們如果每天念這幾位神的名字,就能驅逐鬼魂。
還有的說法認為,酆都大帝管理著36個地獄。直到今天,酆都這個地方還被中國人稱為“鬼城”。
《論衡·訂鬼篇》引《山海經》雲“北方有鬼國,……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裡,其枝間東北叫鬼門,萬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叫神荼,一叫鬱壘,主閱領萬鬼。”《太平經》多土府、土主召人靈魂、考人魂魄之說,如卷一百十二稱“大陰法曹,計所承負,除算減年。算儘之後,召地陰神,並召土府,收取形骸,考其魂神。”卷一百十四又雲“為惡不止,與死籍相連,傳付土府,藏其形骸,何時複出乎?精魂拘閉,問生時所為,辭語不同,複見掠治,魂神苦極,是誰之過乎?”晉葛洪《枕中書》載“鮑靚為地下主者,帶潛山真人。……蔡鬱壘為東方鬼帝(冥界區域地方官),治桃丘山。張衡、楊雲(冥界區域地方官)為北方鬼帝,治羅酆山。”這些是道教關於地獄及其主宰神較早的說法,為其後豐都大帝的濫觴。
到南朝時,道教對酆都大帝的描繪比較成係統了。陶弘景《真靈位業圖》所排神仙座次的第七中位即為“酆都北陰大帝”,稱其炎帝大庭氏,諱慶甲,天下鬼神之宗,治羅豐山,三千年而一替。陶弘景《真誥》卷十五“闡幽微第一”載“羅酆山在北方癸地,山高二千六百裡,周回三萬裡。……其上其下並有鬼神宮室。山上有六宮,……第一宮名為紂絕陰天宮,以次東行,第二宮名為泰煞諒事宗天宮,第三宮名為明晨耐犯武城天宮,第四宮名為恬昭罪氣天宮,第五宮名為宗靈七非天宮,第六宮名為敢司連宛屢天宮。凡六天宮是為鬼神六天之治也。”注雲此六天宮“是北豐鬼王決斷罪人住處,其神即應是經今呼為閻羅王所住處也,其王即今北大帝也。……凡生生之類,其死莫不隸之至於地獄。”又雲“炎慶甲者,古之炎帝也,今為北太帝君,天下鬼神之主也。”《真誥》卷十三也說“鬼官之太帝者,北帝君也,治第一天宮中,總主諸六天宮。是總生殺大權的鬼官。上述說明南北朝時道教已形成酆都大帝主管地獄的信仰,當時多稱為北帝君,簡稱北帝。
魏晉南北朝時,佛教地獄說在社會上廣泛流傳,有所謂十八層地獄及十殿閻羅治鬼之說,道教汲取了這些思想,逐步形成了酆都鬼獄並塑造了酆都大帝的形象。《道藏》洞真部本文類《元始天尊說酆都滅罪經》的十會齋功德十王名號與《佛說地藏菩薩發心因緣十王經》同。正一部又有《元始說度酆都經》。
道教的酆都大帝,原說住在北方的羅酆山,稱為北帝;而後世卻以今重慶的酆都縣為鬼城,係酆都大帝的治所。這一轉變大約發生於宋代。清俞樾《茶香室叢鈔》卷十六引宋範成大《吳船錄》說“忠州酆都縣,去縣三裡有平都山。碑牒所傳,西漢王方平、後漢陰長生皆在此得道仙去,有陰君丹爐。……陰君以煉丹濟人,其法猶傳。”俞樾按“酆都縣平都山,道書七十二福地之一,宜為神仙窟宅,而世乃傳為鬼伯所居,殊不可解。讀《吳傳錄》,乃知因陰君傳訛,蓋相沿既久,不知為陰長生,而以為幽冥之主者,此俗說所由來也。”同卷“羅酆山”條又雲“按羅豐山為北方鬼帝所治,故有羅酆治鬼之說,而世俗乃指今重慶酆都縣。《夷堅誌》雲‘忠州酆都縣有酆都觀,其山曰盤龍山,即道家所稱北極地獄之所。’蓋南宋已有此說。清方象瑛《使蜀日記》說“酆都縣城倚平都山,道書七十二福地之一,素以‘鬼國都城’聞名。傳說漢王方平、陰長生先後於平都山修道成仙,白日飛升,後人誤讀‘王、陰’為‘陰王’,訛傳為‘陰間之王’。酆都乃成陰曹地府。”ac酆都城的閻羅殿被誤傳為酆都大帝的宮殿,地藏菩薩訛傳為酆都大帝。
羅酆山與重慶市酆都縣。[3]北方之癸地羅酆山原是鬼魂所在之地。大約自宋代起,就有人實指羅酆山為重慶酆都縣,並且在酆都地區,累世修建各種與地獄有關的建築,成為中國有名的「鬼都」。酆都縣原有平都山,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傳說西漢王方平、東漢陰長生等曾在此修道成仙,白日飛升。後人誤將王方平、陰長生之首字字連讀成為「陰王」,並作陰間之王解釋,於是,福地酆都縣就被視作陰曹地府之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