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文輕輕的用手撫摸著木魚身上的紋路說道,
“嗯,這個還是有點曆史的,根據這木魚的包漿厚度,顏色等等判斷,這個應該是一件明朝時期製作的木魚了,這要是放在是廟裡可能會被供奉起來的。”
說完,薑文對著直播間問道,“你們有人知道這木魚是乾什麼用的嗎?”
“不就是和尚誦經的時候敲的那個嗎?”有直播間觀眾說道,但是很模棱兩可。
看來對木魚知道的很少,薑文就直接說道,
“關於“木魚”之名,最早見於唐代高僧懷海禪師所撰《敕修清規》之中“木魚,相傳雲,魚晝夜常醒,刻木像形擊之,所以警昏情也。”
據此,木魚當為佛門僧侶所創製,有警示僧眾晝夜不忘修行之意。此前,相傳木魚的前身乃是一種稱為“木撲”的簡單木塊,後才刻為魚像,稱作木魚。
木魚是佛教的一種法器,常見有兩種類型。最常見的一種是圓魚形,大小不等,大者置於佛殿,小者置佛案。二者均使用硬木製成,中心挖空,和尚誦經時用木錘敲擊它,便發出清脆的聲音。其用途是便於掌握誦經節奏與調整音節。
另一種木魚,懸掛在寺院齋堂附近,呈直魚形,扁平而中空,又稱“梆”,敲擊聲十分響亮,是作為通知僧眾進齋飯的信號之用的。這種木魚大都是吊在廡廊的木梁下,懸吊的方向卻很有講究。按佛門規規矩,一般寺院隻許魚頭朝寺內方向,隻有十方叢林方可魚頭朝外。
這件就是第一種木魚了,
寺院裡麵念經用木魚,因為即使在晚上,魚在水裡也不會閉眼睡覺,為了勤修道業,用木魚來警策大眾要抓緊時間來用功辦道。
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材質做成大小不一的木魚,用在僧眾的修學上。從木魚的本質上看,代表的是一種自強不息、精進不退的精神。如果一個人連睡覺的時間都不曾浪費,晝夜用功,自然會淨念相續,雜念不生,容易進入道業。日複如此,何愁道業不成?”
聽了薑文對木魚的講解,杜宇他們也是知道了木魚對於和尚來說就是一種提醒的工具,
這個時候有直播間的觀眾耐不住性子問道,
“薑老師,那這個木魚價值多少錢啊?”
人們隻關注的還是隻有錢,還是錢最真實,薑文也不拖拉,直接說出來,
“這件古玩木魚具有彈性,放在一般的拍賣行,沒有碰到喜歡的人,可能隻會價值三四百萬,可,”
說到這,薑文停頓了一下接著說道,
“可要是有信仰佛教的人進行拍賣,那可能會被炒到上千萬,畢竟,對於那些真正信仰的人大多都是狂熱分子,花多少錢都在所不惜。”
“還有更好的一種方法,將這件木魚古玩的消息放出去,讓他們傳入各大佛寺的耳中,那這件木魚價格肯定被炒的更高了。”
“現在的寺廟可是一點都不差錢的,”
這個大家看新聞的都知道,時不時的報出哪家寺廟的主持開著瑪莎拉蒂,帶著勞力士,車上還帶著妹子在路上奔馳。
或者就是哪家寺廟的主持被爆身價多少億,名下有多少棟樓之類的,
有一則新聞爆一名寺拍賣新年第一柱香的名額,最終被一富豪以八十萬的高價買下,
再加上現在很多寺廟淪為旅遊景地,更是為寺廟增添了一比不小的收入。
“說句玩笑話,聽說現在就是出家當和尚都得是大專學曆,”薑文對著觀眾們哈哈一笑道,又接著說道,
“可現在大多的和尚都是假和尚,娶老婆,生娃子,大口喝酒,大口吃肉那是屢見不鮮了。”
“不過當和尚也是有厲害的,最有名氣的當屬達摩院了。”
“達摩院不是小馬哥開的嗎?跟和尚有啥關係?”有觀眾疑惑問道,最近新聞才說,小馬哥投資建立達摩院作為科技科學學院,才剛剛落地不久啊?
“此達摩院非彼達摩院,這個達摩院是佛教龍泉寺的另一個稱呼,
外界流傳著很多關於它的傳說——出家人學曆最高的寺廟,科研實力最強的寺廟,創作全球首部麵人動畫片的寺廟……
這些也隻是它的冰山一角罷了,
龍泉寺不僅擁有多位清北的畢業生,還擁有數位最頂尖科技專業的博士學位擁有者,參與國家各大頂尖科研項目,為國家的科技發展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很多人會有疑惑,他們都是中國最為尖端學曆的人,為何會選擇出家呢?
或許就像龍泉寺的師父說的我隻是想讓我的心能夠得到禪一般的平靜。”
直播間裡的觀眾都認真的聽了薑文對龍泉寺達摩院的介紹,紛紛都對這些僧人很佩服,這才是真正的佛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