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炷香!
其實鐵頭這般境遇,也怪他自己,要說維生已經來了,就算沒有他的加入,以維生的能耐加上一片的能耐,兩人聯手拚一把,還是能逃走的。起碼有二爺給他的半炷香,和斷後辦法!
愛逞能一般都是小孩子,或者不成熟的表現!
有句話叫做謙虛使人進步,逞能的人無論任何事情,都認為自己能做到,不會隨意聽從彆人的意見!
老子說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們也常說,“人貴有自知之明!”人為何貴有自知之明呢?
因為“不自量力、逞能”是要付出代價的。
“不自量力、逞能”的結果,輕則破財傷身,重則傾家蕩產、賠上身家性命。
既然“逞能”的結果讓人如此不堪,那麼都有哪些時候不能“逞能”呢?
南懷瑾大師說“人有三個基本錯誤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謀大,三是力小而任重!”南懷瑾所說的“三個基本錯誤”,不正是三個不該逞的能嗎?
做人,這三個時候彆“逞能”
“德薄”的時候,彆逞能。“位尊”!
“智小”的時候,彆逞能。“謀大”!
“力小”的時候,彆逞能。“任重”!
以上這3個能不能逞,容易致禍;搞不好,真的會要命的。
“德薄”的時候,彆逞能“位尊”講的是一個人的德行不夠,就彆試圖呆在比較尊貴的位置。
為何?
德行不夠,是不能服眾的;不能服眾,是早晚要被眾人轟下去的。與其灰溜溜地下台,還不如一開始就不去坐這個位置。正如《封神演義》中所說,“天命無常,唯有德者居之。”
曆史上,封建帝王的倒台,絕大多數都是因為“德薄”所導致的。
比如殷紂王、夏桀、隋煬帝、等等。
曆史上,德薄寡恩的大臣,絕大多數也難以落下一個善終。
你可以因為“隻唯上”得到某個位置,但你的上級也會為了平息“眾怒”隨時把你擼下去。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你想要當上某個小領導、某個小頭目,就得事先培養自己的德行。自己的德行足夠了,才有可能在未來的選舉中如你所願,才有可能坐穩你的位子。
如果隻會溜須拍馬地巴結上級,上級也隨時有可能把你一腳踢開,以平息眾怒。
如何培養自己的“德行”呢?
記住這幾句話,大公無私;天下為公;為人民服務;吃苦在先,享樂在後。沒點犧牲自己的奉獻精神,你就彆指望居於眾人之上。
“智小”的時候,彆逞能“謀大”講的是一個人的智謀不夠用,就彆貪圖大的成功。
為何?
智謀不夠用,是看不清人際關係的複雜的,是看不清事物的發展方向的,是拿不準何時該決斷的。不知人,何以謀人?不知事,何以謀事?不知斷,何以決斷?如果非要硬著頭皮去“謀大”,一定會讓你賠得血本無歸。
《三國演義》中,有一段“蔣乾盜書”的故事。
蔣乾本想在曹操麵前立下大功,毛遂自薦去勸降周瑜,結果反而中了周瑜的反間計。因為這件事,蔣乾成了千古笑柄。蔣乾的這種行為,就是典型的“智小而謀大”。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也會犯“智小謀大”的錯誤。
比如,自己不熟悉某個行業,在沒有深入了解的情況下,在沒有高人指點的情況下,貿然進入這個行業。其結果可想而知了,輕則賠錢、賠時間、賠精力,重則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前些年,某通訊市場有人跳樓了。情況是這樣的,當時某果手機供應不足,很多人願意排隊、加價去買。
這個人瞅準所謂的商機,年前囤了一批某果手機,打算年後賺上一筆。誰知,年後某果手機大量供應;而此人囤的手機,收的時候或許比此時的市場價還高。此人賠錢是肯定的,不知何故,就跳樓了。這也是一種典型的“智小而謀大”。
如果你覺得自己的智商一般,現狀也讓你滿意,選擇安安穩穩地生活也是一種極佳的人生哲學。如果你覺得自己的智商一般,現狀讓你不滿意,有點野心也是必須的。
有野心、想要“謀大”,就必須事前做足功課、事中懂得堅持和變通、事後懂得寬慰自己。千萬彆做那些,你不能承受失敗結果的事情。
“力小”的時候,彆逞能“任重”講的是一個人的力氣小或健康狀況不好,就彆去做那些傷身的事情。
為何?力量小,還非得去乾掏力的活,身體能吃得消嗎?健康狀況不好,還非得乾勞心勞力的活,能不生病嗎?《左傳》有言,“力能則進,否則退,量力而行。”
曆史上,有個“秦武王舉鼎的故事”。秦武王身高體壯、孔武好勝,身邊的寵臣都是些大力士。
有次他和大力士孟悅比賽舉鼎。孟悅舉過之後沒事,秦武王舉鼎的時候把膝蓋骨給累斷了,不久便死掉了。秦武王死的時候,才23歲。這不就是“力小而任重”嗎?
三十多年前,農村的好多男人逐漸走出去搞副業,家境漸漸變好。我的一個本家伯父,看著彆人賺錢眼紅,就也想去大城市淘金。剛好他在做菜方麵是把好手,就去了城市裡麵的一家飯店。聽說給他開的工資還挺高的。
誰成想,沒幾天,他的屍體就被運了回來。至於死因,大概是突發心腦血管方麵的疾病。這個不也是“力小而任重”的結果嗎?
選擇職業,就儘量選擇那些你身心能承受得了的職業。身板小的人,就儘量彆選那些掏力的活;易怒的人,就儘量彆選那些繁瑣的事;健康不佳的人,就儘量彆選那些影響健康的職業。千萬彆總說,“人家可以,我也可以!”人家能乾的,你真的未必能乾。
所以說,逞能的量力而行,鐵頭不也正是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