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預警!
一晃都快12月底了,天越來越冷,離新年也越來越近,各家品牌都紛紛換上了喜氣洋洋的廣告牌,蹭蹭新年的熱度。
傅沅自從前段時間開始,就陸陸續續推掉了一些通告,好好養了養腿,養了養關節,沒事兒就在家裡睡睡覺,吃吃東西,看看電影,一身輕鬆。
這天,傅沅正在家裡和苗小樂一塊兒看電視,順便等外賣,卻接到了一個意外的電話。
“於大導演,沒記錯的話,你現在應該在片場忙到不可開交才是,怎麼有空給我打電話了?”
“我這不是來找金剛鑽攬我這瓷器活兒嗎?傅大影後。”
“可彆逗我,換女主的話我可不乾,你那詞兒又多又長又拗口,不去。”
“想得美你,女主角我一千個一萬個滿意,你可彆去禍禍人小姑娘。”
“那你到底想讓我乾嘛?”
“蘇漪原來說定客串個角色,現在臨時出了點事兒,檔期抽不開,反正你最近閒得慌,來幫個忙唄。”
“嘖嘖。原來是有事鐘無豔啊,太大豬蹄子了吧你。”
“少貧嘴,一句話,來不來?”
“先說好,我出場費很貴的啊。”
“德行。”
“沅沅姐,是於將導演嗎?就是那個連軸轉遍各大電影節,橫掃各種導演獎項的於將?”
“我認識的人當中,姓於的除了她還有誰?”
“那,那,現在什麼情況啊?”
“收拾收拾,後天進組。”
“啊?哦。”
“記得和段辛宜報備行程。”
進組當天。
“哎呦,我的姑奶奶,就這麼幾句話,你都翻來覆去看了快一天了,至於嗎?”苗小樂看著厚厚一遝劇本中零星劃出的那麼幾條可憐的橫線,實在有些搞不懂傅沅。
“吃你的薯片吧,小丫頭懂什麼?雖然杜曼貞這個角色台詞不多,出場少,就那麼幾場戲,卻是串聯起全劇的線索人物,男主的白月光,女主的情敵,男二的仇人,男三的情人,自以為放不下男主卻又理不清對男三的感情,家仇國恨,兒女私情,複雜得很。”
“唉,搞不懂搞不懂,這難道就是大導演的思維嗎?”
“廢話。你彆看我前兩天還在那兒插科打諢問她要出場費,你知不知道有多少人寧可倒貼也想去她戲裡露個臉?彆的不說,光是能上她的戲,這檔次就升了不止一個level。而且,我現在能混到這個位子,她功勞可不小。”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傅沅與於將是相互成就的關係。
雖然當年傅沅憑著《翻譯官》一炮而紅,一夜之間成為炙手可熱的當紅流量,可是,也僅僅是流量而已。
在真正的專業人士看來,傅沅當年的紅跟演技確實是沒什麼必然聯係,雖也不能說演技全無,但最多隻能算差強人意,無功無過。她更多的,是占了題材的便宜和當時大家對圈裡資本強捧的厭惡。
傅沅高翻院出身,學的英法雙翻,念的是b市最專業的外國語學院,業務能力沒得說。而《翻譯官》女主角的人設就是職業同聲傳譯,在職場打拚,從小菜鳥一路過五關斬六將升級成大boss,感情戲反而沒那麼突出,頗有一點大女主的意思。所以在當時導演組幾乎快要放棄傅沅向資本低頭的時候,傅沅憑著對一段專業英文台詞的完美演繹,成功激起了導演組對資本的逆反心理。再加上劇播出後,傅沅的專業能力著實震驚了一大片人,於是,大家開始紛紛去扒她的學曆,她的過去。然後就更不得了了,高材生,普通家庭,沒有任何背景,完完全全靠自己。於是,在深受資本荼毒的廣大網民看來,傅沅的出現就是對資本的一記響亮耳光,是“庶民”的勝利,由此,對傅沅的好感直線上升。傅沅也因此陰差陽錯地獲得了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決定藝人生死的路人盤。所以說,有時候不服不行,有人天生就能走這條路。
但是在傅沅爆紅後的半年內,雖然片約不斷,但怎麼說呢,隻能證明流量,不能證明演技。也就是說,隻是明星傅沅,而不是演員傅沅。
而傅沅又偏偏是個較勁的人,既然選擇了這條路,說不想得到認可是不可能的。再說,雖然進娛樂圈是個意外,但傅沅也是真心實意喜歡這份工作的,當年傅沅可是差點就想去參加藝考的,隻是被她老媽的無數白眼勸退了。
況且,在娛樂圈,一個流量又能紅多久,哪一天說沒就沒了,隻有作品和實力才是長久的保障。
然後,於將的電影《虛無》宣布這正式選角。然後,傅沅和段辛宜嗅到了機會的味道。
都說外行看熱鬨,內行看門道,確實不錯。於將是個小眾導演,她的電影,票房成績普遍不高,甚至有時候慘不忍睹,與同期電影一比較,簡直就是撲街。一呢,她的風格偏小眾化,文藝風,說白了就是一般人看不懂,去看她作品的,要不就是專業人士,要不就是真正懂電影愛電影的人,所以這也就是雖然票房慘不忍睹但是評分卻遙遙領先的原因,也正是因為都是懂行的人在看,所以無形之中,於將在導演界的地位又被無形抬高。二嘛,於將根本就不在乎票房收入,專業導演大都有心高氣傲的毛病,你對她的電影不感興趣,她還不一定樂意你去看,怎麼說呢,她拍的東西是要給懂的人看的,通俗點就是,這些作品是要去衝獎的。得到專業領域的肯定於她而言比什麼都重要。
當時傅沅為了能拿到這部劇的角色,推掉了兩部炒得火熱的偶像劇,損失還是挺慘重的。當時她的對家們都覺得她瘋了,白賺人氣的她不演,非要一門心思撲在那勞什子電影上,能有幾個人看?這大概就是想做明星和想當演員的區彆。
後來,傅沅成功拿下了女主角,當然,這其中的艱辛與付出三言兩語也沒法說清楚,沒有人可以平白無故地得到任何東西。
再後來,《虛無》果然沒幾個人看,可是,卻拿下了當年國際電影節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演員,最佳劇本四大獎項,主創團隊聲名大噪。
從這兒開始,傅沅才算真正走上了演員的道路,是當之無愧的頂流。直到現在她也覺得,遇到於將,遇到《虛無》,是她25歲時最幸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