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軍旅導演!
七月十四日,晴,騰衝殤墓園。
相比於挖掘工作隻有專訪小組,騰衝的殤墓園聚集了上百名記者,而遠征軍將士遺骸回國消息也被宣傳開來。
十三號晚上的聯播節目,也進行了長達一分鐘的專題報告。
“1941年,中英簽訂了《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編成,遠征軍受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中將和羅卓英司令長官指揮。該軍由第5、第6、第66軍編成,計9個師10萬餘人。”
“十萬餘將士在抗戰期間,為了保護國際援助最後一條公路,滇緬公路,義無反顧的踏上了異國他鄉的戰場,這些遠征軍將士,大部分人永遠長眠在異國他鄉的土地,近日,在中緬邊境一座叫做南天門的山峰上,發現了一處戰場遺址,發現了一千一百二十六具遠征軍將士遺骸。”
“……近日,一千一百二十六具遠征軍將士的遺骸將會安葬在位於騰衝的殤墓園之中……”
短短的一分鐘的新聞,讓遠征軍這個被塵封已久的往事被人翻了出來,也讓不少人了解到了遠征軍這一支部隊,滇南衛視和央媽新聞頻道的人在十四日這一天,早早的就在騰衝殤墓園門口等待著,準備對遠征軍將士遺骸回國進行直播報道。
早上九點整,西部戰區的儀仗隊首先出現,每個人儀態端莊的分列在殤墓園大門口兩側,目不斜視的看著前方,等待著英雄回歸。
當儀仗隊就位之後不久,幾十輛車停在了殤墓園前,都是軍車,遠遠的看不到邊。
接著車上走下一群士兵,接著一群士兵列成一排,從卡車上將裝有遠征軍將覆蓋著國旗的骨灰盒取下來,交到了站在車前的士兵手中。
接過骨灰盒的士兵神情嚴肅,他們都清楚手中接過的是什麼,是一名名離國八十年的英雄。
一個個骨灰盒被從車上取下來,殤墓園前的廣場慢慢的就被站滿,九點五十五分,一千一百二十六遺骸全部從車中取下。
十點整,一名領導走到殤墓園麵前“全體歡迎遠征軍將士遺骸歸國,全體默哀三分鐘!”
所有人全部低頭默哀,三分鐘的時間雖然不長,整個殤墓園周圍突然的安靜下來。
三分鐘之後,領導緩緩的抬起頭開始發表演講“八十年前,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八十年後的今天,我代表……歡迎遠征軍將士回國!鳴槍!”
“嘭!”
兩側的儀仗兵將槍舉起,75度對著天空,扣下扳機。
“嘭!”
“嘭!”
“……”
每一名儀仗兵對著天空開了八槍,代表著這些遠征軍將士離國八十載。
儀仗兵的槍聲停下之後,領隊的軍官大聲喊道“入園!正步走!”
“蹬!”
“蹬!”
“……”
所有捧著遠征軍士兵遺骸的士兵,踏著正步緩緩的走進了殤墓園之中,殤墓園之中已經準備好了墓地,單獨給這一群遠征軍將士單獨葬在一處,這裡可以遠眺騰衝城,可以讓這群戰士看到現在的國家已經變了一番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