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木底板慢慢的往上提升,等上升到手指可以伸進去的時候,嶽正陽連忙把底板抽了出來。
這是什麼?
嶽正陽取出裡麵的物件,扁扁的,是用一塊絹布包裹的。
這張絹布保存完好,嶽正陽摸上去沒有感覺有腐壞的跡象。
嶽正陽輕輕一層一層打開絹布,他的每一個動作都牽動在場每一個人的心。
連他兒子在沒有哄的情況下,也配合著不在發出聲響來。
當打開最後一層的時候,大家都屏住呼吸。
嶽正陽揭開絹布,四個字映在四人眼前,“南華真經”。
這“南華真經”嶽正陽好像有點印象,是在哪裡見過呢?
此時眾人都不知道“南華真經”是什麼經文,隻有金老爺子眉頭緊鎖,似乎有些考量。
“打開瞧瞧。”
老爺子終於發話了,不見內容終不知道這是什麼樣的經文。
嶽正陽拿起經冊,就看見經冊後一塊的板夾雕刻有“吾皇萬歲萬萬歲”。
這更加讓這冊經文有了神秘的色彩,既然刻有這樣的字,那麼就有兩個可能。
一就是這冊經文的擁有者是準備把這冊經文送給皇帝。
二就是此經文的擁有者是用此經文為皇帝祈福所用。
不管結果如何,先打開再說。
嶽正陽一手拿一片板夾,將經冊緩緩打開。
板夾中的景象慢慢映入眼簾,一片黃色的紙張顯現在大家麵前。
嶽正陽一眼就看到了經文的篇頭。
逍遙篇。
難道是金大俠裡的逍遙子寫的嗎?嶽正陽暗自菲薄,不過他起碼確定這不是佛經了。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齊諧者,誌怪者也。
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裡,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裡,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
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裡,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經文結尾是開元十八年玄靜手書。
嶽正陽對這個玄靜的人不是了解,不過他已經確定這經文不是為皇帝祈福的,因為這經文他知道,逍遙篇就是他了解的逍遙遊。
逍遙遊自然不是祈福的好經文,要想祈福可以用那些長壽健康經文,或者用驅病驅邪的經文。
“原來如此,這就說的通了。”
嶽正陽不明白怎麼就說的通了,難道師父他知道了這經文的出處了。
“師父,您快說說。”
“這南華真經不用我多說,你應該知道。這是神人莊周代表作之一,逍遙篇隻是其中的一篇。”
“那麼再看這題跋,開元十八年,那麼開元肯定是年號。那麼你說說哪朝哪代的年號叫開元的?”
“唐玄宗李隆基。”
“嗯,這個叫玄靜的人在開元十八年抄錄的這份經書準備呈獻給李隆基。那麼這人肯定和唐玄宗有機會接觸,你再想想什麼人的號叫玄靜?”
“這個……”
嶽正陽是想不起來唐朝誰的號叫玄靜。
“我怎麼收你這麼玩意徒兒呢,老莊是道家學派,再加上唐玄宗崇尚道教,那麼手書之人肯定是道教中人。唉…此人就是李含光,也是唐玄宗時期的重要人物,晚上你來房間,我給你本書看看,曆史人物要多記,不光要記人名也要了解其生平事跡。”
“是,是是。”
這真是老師父教徒弟,傷腦筋啊。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