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移民時代!
回返基隆的航線上,風平浪靜,自是沒有遇到什麼麻煩,林家五艘大船往那兒一擺,如此紮手的‘點子’,自然不會有不長眼的海盜前來打秋風。
而附近海域和林家有一拚之力的大勢力,與林家也多少有些交情,自然不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
與林家交惡的楊家,此刻同樣打著鶴蚌相爭漁翁得利的主意,同樣不會再派船前來招惹事端。
所以眾人在經過一天一夜的航行後,安然返回了基隆,船隊是在九月十九日伴晚時分接近基隆海域的。
是以當眾人遙遙的望見大基隆嶼上顯目的燈塔時,落日的餘暉剛好揮灑而下,將滿目的海水都染成了金黃色,再配上島礁燈塔,及一側大員島廣袤的陸地叢林,畫麵極儘柔美。
這樣的美景,給予了初次來到這裡的人們,非常好的第一印象,也極大的解除了眾人,移居他鄉的陌生感,隱隱的有了一絲對於未來生活的期待,這些自是林爽所沒想到的。
很快船隻就駛近了大基隆嶼,此刻的大基隆嶼上已是一片工地,好在這裡地勢不算太過陡峭,還是很方便建築的,燈塔已經先期完成了建設。
接下來就是大基隆嶼的炮塔堡壘群的建築了,炮塔群也已經完成小半,估摸著再來一個月,就能交付使用了。
過了大基隆嶼,船隊順利的進入了基隆港灣,一轉過外側的山體,一座規模龐大的城市大工地,便展現在了眾人的眼前。
五十條整齊劃一的灰白色碼頭,和靠泊的百多條船隻,展現了這座新生城市的活力,麵積同樣寬廣的基隆碼頭廣場,一水的灰白色,給予了眾人彆樣的震撼,這是一種新概念城市設計。
正在施工中的各大公用辦公樓和民居以及沿街商鋪,讓眾人對於未來的基隆充滿了信心,至少這裡似乎一座城市該有的東西都將會有。
而遠處早已建好的大型人工建築,三道厚實的城牆,以及其上密密麻麻布滿的火炮,給眾人帶來了極大的安全感。
已經接到消息的基隆人,紛紛都趕來了這裡,歡迎他們的城主和眾人的歸來,讓不是很喜歡形式主義的林爽,也是小感動了一把。
無論這些人來此的目的是什麼,至少自己等人得到了這些人的重視和一定的尊重,就已經足夠了。
這些場麵目前自有林海山去處理,林爽就悄悄的溜了出去,人群裡林爽這一世的母親楊芬,早已經激動的淚流滿麵。
畢竟林爽是她的大兒子,兒行千裡母擔憂,自然是一直掛念著遠去福州的林爽,此刻林爽已經被林母緊緊的摟在懷裡了。
林爽沒有抗拒,因為他也不忍抗拒,這一世他是他們的子女,雖然靈魂換了,但是身體沒變,血脈的相連不會因為靈魂的轉變而改變,所以林爽真心的愛著他們,他們也無時不牽掛著林爽。
林爽的兩個弟弟林耀林輝,也是開心的撲了上來,擁抱住了他們的親哥哥林爽,林爽一直是他們最喜愛的大哥,也是他們最崇敬的大哥。
在他們的眼裡,林爽是最棒的,林爽自然微笑著半摟這兩個小家夥,撫摸著他們的小腦袋。
這一幕自然被很多看到,眾人都是默默地祝福著城主的家庭,他們原來也和普通人家一樣,有父母子女,對於家人的關愛上,他們的情感都是一致的。
“嗬嗬,這臭小子,這才是你的本來麵目嘛,這段時間我還在想什麼原因,讓你大變樣了呢,原來是在裝成熟,可惡!一定得要你好看!”就在林爽不遠處的人群裡,兩個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小女孩兒站在一起,其中一個年齡稍小的,正揮舞著小拳頭,對著林爽背影恨恨道。
“小芸,怎麼了,什麼大變樣啊?阿爽不一直是這個樣子嗎?你看他們一家子多和睦啊!真幸福!”原來那個揮舞拳頭的小女孩兒,正是林爽的未婚妻蔡芸,而此刻說話的竟然是葛瑪蘭的土人小姑娘納鈴,沒想到納鈴語言天賦如此之好,才兩三個月,就已經能夠簡單的日常對話了。
“納鈴姐,你可千萬不要被那個臭小子給迷惑了,他以前可不是這樣的。”蔡芸一臉恨鐵不成鋼的樣子。
納鈴疑惑道“那阿爽之前是什麼樣子的呢?”
“之前,這個之前。”這下蔡芸反而不好說了,總不能說以前的林爽對自己惟命是從,還經常給自己背黑鍋吧。
“嗬嗬,管他呢,反正阿爽現在不是挺好的嘛,他已經很不錯了,至少比我們葛瑪蘭一樣大的孩子強多了,比基隆大明人的小孩兒也強多了,他還救過我的命,是納鈴的英雄,按照你們大明人說書裡講得,我是不是該以身相許呢?”納鈴一臉可愛的疑問著一旁的蔡芸,顯然她還沒有搞明白,大明人未婚妻的意思。
“不是吧,納鈴姐,你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呢?趕緊打消了,那小子整天吊兒郎當的,將來肯定不成器的!”蔡芸聽見自己有了競爭者,立時感到了危機感,也就把敵視林爽的情緒拋諸腦後了,所以說女人的思維,千萬不能用邏輯來推理。
“嘻嘻,管他呢,反正他救過我的命,是納鈴心中的英雄,而且他的父親是城主大人,將來他自然是小城主咯,怎麼會不成器呢!”說完就自顧自樂嗬嗬的走了,獨留下一臉無語的蔡芸。
蔡芸又是咬牙切齒的詛咒了一番某人後,方才若無其事的閃出了人群,至於林爽剛剛到底打了幾個冷顫,就不細數了。
之後的時間裡,林爽就陪林母和兩個弟弟,好好地玩耍一會兒,在基隆城裡也到處轉了轉,順便欣賞一下,這段時間基隆建設的進展。
城內雖然已經開始民居的建設,但是都還沒有建好,建的最快的一批也才堪堪準備封頂,約莫著還得半個月才能入住新屋,所以這些日子人們還是住在帳篷裡的。
前段時間從大陸搬遷來的工匠家庭,也沒有嫌棄這裡條件簡陋,畢竟他們因為都有些手藝,所以被基本都被基隆高價聘用了,這裡的薪資可是比在大明好的多,還不需要擔心上頭刮油,自然樂滋滋的居住了下來。
就連顏思齊的那些個弟兄們,現在的日子也都過的不錯,因為他們都是有些功夫在身的,自然被基隆的部隊收編了,混的好的都已經是百戶了。
憑借著他們自己一人的薪水,養個一家老小都不成問題,更彆說現在基隆處處需要人手,家裡人也可以做些旁的力所能及的活,賺些添頭貼補家用,生活可比在大明好的多了。
最後就是城外那一片片種植的水稻,足足有九萬畝的田地,等到秋收的時候,基隆又能夠存上不少的糧食,到時候再從大陸招收流民,糧食壓力上也會小上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