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霧了!”
“啥?”
守在洞口望風的村民,突然看著外麵的天色說道。
其中一人懷疑地探出頭去,仔細多瞧了兩眼,扭身拍了拍同伴。
“這時候起霧,不見得是啥好事,這樣,你在這邊盯著,如果有什麼奇奇怪怪的事情發生,你就按響鈴,我下去跟老秦和村叔他們說一聲。”
同伴點點頭,“好,你快去,這邊我守著,放心!”
兩人互相交代完,其中一人轉身往破廟裡進。
留守在洞口的人,神情緊張地死死盯著外麵的情況,洞口上邊,貼了三張黃符紙,洞口前方正中的地上,還插著一邊利劍。
怎麼看,都覺得心裡多了一分底氣。
自從他們莫名其妙被困在這山裡,已經大半天了,還沒有找到出去的辦法。
幸虧隊裡有秦撿,帶著大家夥好不容易找到了這一處早就淹沒在曆史中的一處洞中老廟。
秦撿帶著村子裡的人,抬著幾個傷患人士,趁著天色躲進了洞中。
此地十分隱蔽,很多村子裡的老人都不知道具體的地方,但是倒是聽以前還在世的長輩提到過山裡有一些特彆的地方。
就是不太好找。
而先前,受傷的那幾個人,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才偷偷進山的。
要不是家裡的長輩,臨到年底找小輩的乾活,發現沒找到人,這才左右打聽出來趨向。
如今的村子,早就不是從前那種閉塞的樣子了,科技的發展早就拉平了城鄉之間的差距,何況是他們這個位於自然風光景區下麵的村子。
如今不說多好,總歸是不需要村子裡的後輩們,再像從前一樣,背著性命去山裡討生活。
因此,許多流傳在這村子裡的傳說,漸漸地也都隨著老人們的離世,陸續煙消雲散了。
幾十年過去,家家戶戶新房蓋著,現代化一日千裡,都習慣了這樣便捷而新式的生活,已經沒有幾人對老傳統念念不忘了。
可惜,總有人是特殊的。
長山裡長大的孩子,有人向往山外的絢爛多姿,也有人癡迷於那些人煙罕至的深山故事。
冬至就是其中之一。
幽深的廟宇下,二十幾人靠著牆壁,圍坐一圈,中間轉圈擺放了四張擔架,上麵躺著村裡人熟悉的後生冬至,和三個同齡的陌生人。
“老秦,怎麼樣了,你還有啥彆的法子離開這裡不?”
有名五十開外的中年男人,屈膝盤腿地靠牆坐著,眼睛看向隔壁正在地上不知道劃拉什麼東西的秦撿。
他一開口,其他人的目光也都同時看過來,大家期待地望著秦撿,企圖從他的嘴裡能夠聽見讓人安心的話。
甚至包括躺在擔架上的趙冬至。
他一臉愧疚地撐著身子企圖坐起身,周圍有人很是失望地看著他,不過也有人看見他不方便,急忙上前來扶著他。
“謝謝鑫哥。”趙冬至偏頭看了眼,感激道。
名喚鑫哥的人說:“行了,都是一個村的,說那些客氣話。”
彆說,他這話一說完,周圍同村人的臉上也好了不少。
想到鑫哥的話說的也沒錯,年底因為幾個年輕人進山闖了禍的事,在麵臨的共同困難麵前,大家也不想計較了。
當然,其中也有很大一個原因,是因為這次他們被困在山裡,還有一個讓人心存希望的人。
秦撿。
這位多年前就搬到他們村子裡生活的能人,這些年來不知道幫著村裡的人,解決了多少棘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