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撿無奈,最後看了一眼洞外的濃霧,複又轉身回去。
然而,就在他即將走下地下通道時,踩下石階的腳,頓了一下,又收了回來。
不小心跟身後的年輕人撞了下,後者急忙扶住他。
“秦叔您小心。”
“好好,來,讓我過去瞧瞧。”秦撿連連應聲,順便輕輕撥開一條路,好讓自己能夠過去,仔細看看剛剛驚鴻一瞥時撞見的“意外”。
本縣流傳下來的古籍中,曾有所記載,山中古時曾有豪紳暗中修建廟宇,隻是這事隻在鄉野傳聞之中記載,但官民從未見到過豪紳所修廟宇在何地。
起初傳聞沸沸揚揚,但幾年過去,豪紳家莫名敗落,家財已無力繼續修建,此事漸漸就消失在長山本地的曆史之中。
一直到三百年後,那時戰亂連年,許多人被迫離開家鄉,遁入山林深處,一代一代躲避在人煙罕至的地方,休養生息。
任山下王權更迭,朝代更替,活在山裡的人,幾代之後,也漸漸有了屬於自己的生活,有人喜歡侍奉土地過太平日子,便聚在一起,挑選山裡合適的地方伐木蓋房,日夜耕種,過起普通日子。
有些人,則在長久的山林生活中,總結出了一套安全的生活方式,對大山生出好奇和喜愛,開始聚在一起,探索大山深處。
大家彼此各安其事,又這樣平靜地生活了幾十年後,突然在某一天,山民們突然發現大山深處的山穀中,突然架起了一座七彩霓虹,而且還閃著讓人絢爛的光芒。
奇異的景色,令很多人趨之若鶩。
於是經過所有人三天三夜的討論,終於決定湊出一隊身體好身後矯健的山民,帶上充足的乾糧和武器,進山去瞧瞧。
這些人帶著全山村的希望,直撲大山深處腹地。
他們一去半個月,從此再未回來。
僅那一次,山裡人元氣大傷,再不提進山去冒險的事了。
此後,所有經過此事的長輩,嚴令警告山裡的村中小輩們,嚴禁去禁地打擾山神。
他們都認為,那道斑斕閃閃發光的,是山神回家的虹橋。
山神回府,喜靜不喜鬨。
就像如今長山腳下的這個小村子,村中的長輩們,也是嚴令禁止村子裡的年輕人,不要不把村中老人口裡的禁忌,當耳旁風。
每一條能流傳下來的本地禁忌,都不知道曾經是用怎樣的代價換來的。
然而很多事就是這樣,不親身經曆一次,是永遠不會生出敬畏之心的,沒看見的就說明不存在,既然不存在的東西,哪有那多的規矩束縛。
就像這一次回鄉帶著朋友們進山尋找新奇的趙冬至。
當年也有一個年輕的獵戶,喝多了酒,禁不住同齡的朋友拱火,挎著獵刀和酒囊乾糧就直奔了禁地之地。
傳說那裡有一座沒有修建完的山神廟,因為凡人心不誠,所以山神厭棄人類,不肯放人進去打擾。
而那位年輕人,仗著身強力壯和這麼多年在山裡行走的經驗,背著下山去辦事管束不到的師父,就這麼一腔孤勇發地朝著大山深處進發。
一路之上,躲過艱難險阻,好不容易快要到達目的了。
卻在一天夜裡,迷失在了一場突然彌漫而起的大霧之中。
困了七天七夜,眼看精神快要崩潰,糧食也已經消耗殆儘。
餓的迷迷糊糊之際,隻見一群黑影,烏壓壓地朝他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