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凡要是真在以後哪天做下了惹得皇帝不高興的事情,該下殺手的時候,林凡可不認為皇帝會手軟,皇帝也不會認為自己到時會下不去手。
帝王雖是金口玉言,然而這一句輕飄飄的喜歡,可救不了他的命,要是傳到外邊人耳中,這可不是保命丹,要說是催命符還差不多。
“林愛卿,如今方平下獄,遼東邊軍無人統領,很容易就會出問題。愛卿以為在天下的官員裡,有誰適合接替方平的職位,擔任新的遼東總督?”沒看到林氏父子在自己一番話之後痛哭流涕都表忠心,趙桓也不失望,他不搭理林凡,而是向林汝賢問道。
林汝賢沒想到皇帝會問他這個問題,陛下既然明知自己與方平的關係,這麼重要的事情又為何會問自己,就不怕自己舉薦的是自己這邊的人或者是方平的門下嗎?
在弄明白皇帝的心意之前,林汝賢不敢多說,他回道“陛下,遼東總督一事事關重大,人選應當由陛下聖裁,又或者交予內閣,由內閣商議決定,臣不敢妄言!”
皇帝安撫他道“愛卿已經入閣,自當參與議政之事,況且為朝廷舉薦人才,是朝臣的本分。愛卿若有合適人選,儘管說來就是,不必瞻前顧後,至於愛卿舉薦之人朕是否取任,可以再細細商議。”
林汝賢不上他這個當,回道“對朝中諸臣和天下各道的督撫,臣都了解不多,並不知何人適合擔任此等要職!”
“愛卿真的一個人選都沒有嗎?”皇帝又問,其中的暗示已經很明顯了。
林汝賢現在有點明白皇帝的意思了,就是想讓自
己舉薦一個人代替方平遼東總督的位置。
這樣一來,既能離間自己與方平的關係,萬一以後若是新任總督再犯錯,也可以說是自己薦人不明,跟皇帝沒有任何關係。皇帝隻是從諫如流,接受了自己的諫言,僅此而已。
事情還沒發生,皇帝竟然已經有了推卸責任的想法,甚至連背黑鍋的人都找好了。攤上這樣的主君,讓林汝賢也是哭笑不得。
在趙桓幾乎是明示的情況下,林汝賢知道這個黑鍋他是不背也得背了。
可由於還不知道皇帝中意的人選是誰,他隻能試探道“遼東總督的人選,陛下是否要從天下各道的督撫中選?”
“嗯,各道督撫都是封疆大吏,不少總督也都是領兵作戰的沙場名將,有著帶兵經驗。從他們中選,倒是很合適!”皇帝點點頭,認同了他的想法。
皇帝說完這些,林汝賢把人選範圍大大縮小了。天下十三道,所有督撫加一塊也就二十幾人,排除掉方平,再排除掉那些沒有打過仗的,以及那些明顯不合適的,就隻剩下了四五人而已。
隻是剩下的人數雖然不多,可要一個個說下來,隻怕會讓皇帝心生不滿。
趙桓沒想到林汝賢反應如此的慢,如他這般不通竅,揣測聖意都不會,就算是進了內閣,也很難鬥得過那些老狐狸。
不過內閣裡有這樣一個人,更便於自己掌控朝局,免得這些老狐狸們沆瀣一氣,合起夥來欺瞞自己。
隻是見林汝賢還在那裡苦思冥想,皇帝很快就有些不耐煩。他提點林汝賢道“林愛卿不妨問一下小林愛卿的想法,畢竟父子同心,小林愛卿也聰慧,也許會有好的主意!”
趙桓把話都說的如此明白了,林汝賢又不是真的傻子,知道陛下又一次給他縮小了範圍。
皇帝心中的人選,一定與林凡有過接觸,而林凡接觸過的督撫,也就隻有淮南道總督石秋鳴、淮南道經撫使劉業,以及中原道總督周暢了。
而淮南道經撫使劉業是單純的文臣,沒有帶過兵,可以先排除,那餘下的人選就隻剩兩位總督了。
林汝賢沒有真的去問林凡,而是想了一下,說道“遼東為戰陣之地,中原道總督周暢善於兵事,新近又平滅了陳興隆匪患,是不可多得的將才。因此臣舉薦中原道總督周暢接任遼東總督,有他在定然能穩住遼東局勢,將滿真大軍擋於關外!”
皇帝沉吟片刻,搖頭道“周暢本事是有的,隻是眼下中原道還不平穩,興王軍餘孽尚存。這種情形,中原道隻怕暫時還離不開他,所以愛卿還是換個人選吧!”
林汝賢不知皇帝為何否決了周暢,不說他與周暢兩人的私誼如何,就在他看來,周暢久經戰陣,而且行事穩重,少有行險之舉,遼東現在最需要的就是這樣的人,周暢確實是一個合適的人選。
如果真能讓其接任遼東總督,就算是冒著替陛下背黑鍋的風險,林汝賢也覺得可以一試。
周暢明明是很合適的人選,可陛下偏偏卻拒絕了,如果說剛才林汝賢的表現還是有些裝傻充愣在裡麵的話,那他此時是真的有些摸不清皇帝再想什麼了!
手機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