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李相!
次日,將作府李瞻讓乾事把製作好的家俱和桌椅,給始皇送了幾套。今早始皇下召,升了李瞻兩級爵位。李瞻爵位現在是秦二十級爵位製,第七級爵位公大夫。
穿越至秦不到兩月,自己憑借後世知識,總算走出了堅實一步。回想曆史,今年是公元前219年,始皇在今年除泰山封禪外,還有一件大事,那就是派屠睢,率領五十多萬大軍,分五路南下攻擊閩浙與嶺南。
這一場史稱“秦甌戰爭”的戰役,秦打的十分艱難,五十多萬大軍,耗時五年,耗費軍糧物資無算,犧牲兵軍數十萬,大將屠睢戰死,才得勝利。
秦軍三次攻甌,總共調用部隊,役夫,農人,官史不下百萬。而當時甌地在冊人數約有八十萬,且分布各地,秦軍兵備,更是這些以部落為基礎的聯盟部隊無法相比的,
秦軍出現如此大的傷亡,究其原因,是戰略和戰術上,都存在問題。
戰略上,初戰沒有充分考慮到當地環境,氣侯,地理和人文因素。南方多山林,多瘴氣,氣候炎熱,潮濕,北方士兵極易造成水土不服,非戰鬥減員。人文方麵,南人多生於從林,長於群山,領地意識強,一味強硬其必死戰,取得的效果遠不如軟硬兼施。
戰術上,秦軍精銳,善打集團戰,陣地戰。武器多配長戈和弩箭,山林地無法展現其威力。況且北人力壯,又沒有山地戰的訓練和經驗,打不過也正常。
李瞻想著“秦甌戰爭”的得失,覺得自己要想辦法,參與其中。那可是後世的江浙,兩廣和越南啊!想想都讓人熱血沸騰。
心動不如行動,李瞻展開紙張,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寫出來,呈與始皇,他要改變“秦甌戰爭”的結果。
寫完後,李瞻看著麵前十幾頁策論,心想著自己在始皇心中,地位還是太低,得不到重視,要不要找個人一起上奏。
門外傳來仆人聲音,“瞻大夫,扶蘇公子送來請簡,約瞻大夫午時宴飲。”
李瞻心中一動,素聞公子扶蘇,禮賢下士,遠見著實,好學問,親儒生,不知對戰略戰術如何,或可以一試。
便喚來乾事吩咐備幾套家俱,送與扶蘇公子。待近午時,李瞻驅車來到宜春宮。
宜春宮是公子扶蘇居所,在鹹陽宮內,占地近萬平,宮內亭台樓閣參次,回廊貫穿其間,廊邊奇花異草竟相爭豔。
李瞻進宮,扶蘇出門相迎,李瞻忙躬身道“瞻何德何能,竟讓公子相迎,愧不敢當,愧不敢當。”扶蘇伸手拉起李瞻道“瞻君不畢如此,若瞻君都愧不敢當,何人可當之。”兩人便偕手進宮。
進入大廳,雙方賓主落坐,李瞻見廳內並無他人。扶蘇說道“父皇多次稱讚瞻君學識,吾向往之,今日請瞻君前來,吾欲向瞻君討教,望瞻君莫棄。”
李瞻口稱“不敢。”心裡卻道,我長你千年學識,你是該向我討教。
侍人送上酒菜,扶蘇與李瞻食用,其間談些儒,法,道之學。李瞻見扶蘇沉迷於學識探討,便有意討教些朝堂政事。
酒足飯飽,侍人撤下殘席,上了茶水後退下。李瞻見時機已到,將話題引到征越之事上。扶蘇聽後略一思考便道“征越之事朝堂商議已久,基本方案也已確定,主帥為屠睢,任囂,趙佗為副。領五十萬大軍,待秋收後出兵平越。糧草,軍械也準備齊全,隻待大軍出動。瞻君莫非想去軍中建功?”
李瞻起身,從懷中拿出所寫平越策論,對扶蘇道“公子,此乃瞻所寫平越策論,特請公子斧正。當然瞻若能置身其中,瞻幸甚,必當竭力而行。”
扶蘇接過策論,認真觀看。慢慢頭上冷汗直流,“瞻君所書可是實情?”
李瞻正言答道“瞻所書之情與實際,略有相差,但差距極微。”
扶蘇拿著策論,原地來回走動半天。忽然停住伸手拉著李瞻道“陪我去見父皇,要快,慢了吾怕出征聖旨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