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李相!
李瞻看著李仲指出的內容,發現李仲指出看不明白的內容,是現代一些平常促銷活動。便同李仲解釋起來。
兄弟二人討論半天,李仲才勉強學會了一些現代經營,管理,促銷方式。
李瞻對李仲說道“仲兄我定於三日後開業,開業典禮的程序已經寫完。仲兄好好研究,順便去教坊司找瓊絡,看看歌舞可排練完成。你有什麼想法咱們明日再談。現在我們去找大兄與阿父,定一下客人名單。”
兩人來到李斯書房,見到阿父與大兄正在說話。上前行禮後說明來意。
李斯拿出一張紙給二人觀看“這是我與你大兄定的客人名單,你二人看看可有遺漏。”
李仲接過名單觀看。李瞻遞過慶典程序給李斯“阿父這是兒定的開業典禮程度,阿父,大兄看後多提意見。”
父子四人為開業典禮和客人名單,一直研究到掌燈才結束。李瞻自己帶人回了軍營。
次日清晨,李瞻自己訓練完後,安排好這幾日訓練和各隊士卒交流。李瞻回到鹹陽城內,準備檢查開業典禮準備工作。
來到大秦商會,見工作人員已經忙得熱火朝天。打掃的打掃,擺貨的擺貨。府內私人李山正指揮眾人工作。見李瞻到來便立馬上前施禮“山見過少主。”
“山辛苦了,貨還有多久上好。”
“回少主,貨物再有半個時辰就可上架。少主先到後院歇息片刻。”
李瞻點點頭“你先忙,我隨便看看。”
商會一樓大廳是零售與展廳結合之處。一大半為零售區,服務員正在緊張有序地擺放商品。一旁不大的展廳,擺放著各類展示的商品,已經收拾整齊。二樓是一間間隔開的房間。用於大宗貨物進出洽談的地方。
李瞻來到後院,倉庫就在後院,是儲存每日零售和少量批發貨物的地方。李瞻發現各個倉庫都堆滿商品,問倉庫管理人員稱,作坊內還儲備了大量商品,李瞻這才放下心來。
轉了一圈,李瞻叫來李山,將幾個小問題指出讓李山改進。便出門來到不遠處的書社。
進書社後,李瞻看到書社的準備工作已經完成,幾個儒生打扮的學子,在與李府私人李桂爭執。
李瞻上前細聽。原來這幾個學子今日上街,見有新開店鋪,便詢問店鋪出售何物。李桂招待幾人,便說此處是售書,讀書之處。眾學子一聽大喜,就要求入內讀書。李桂認為書社尚末開業,眾人不便入內,眾人不依才發生爭執。
李瞻在一旁聽明白事情始末,便上前施禮“諸位學子,李瞻給大家見禮了。”
眾儒生一聽來人是李瞻便心中一緊。據傳此子神仙之資,發明紙張,聲名顯乾士子,讀書人間。發明曲轅犁,漚肥法在黔首與地主間聲名大噪。今日到此不知何為。
眾人回禮“李公乘有禮。不知公乘到此有何貴乾。”
“此書社是扶蘇公子與瞻所開,公子心念大秦學子讀書困難,欲讓天下學子不再為缺少書籍而苦惱,特與瞻建立書社,用紙張印刷書籍,以解大秦缺書之困境。也是希望眾學子能安心讀書。諸位今日爭執瞻已明了,李桂,去拿幾本印刷書籍。”
李桂應諾退下。李瞻招乎眾學子來到讀書處,眾人見此地清雅安靜,皆大喜。紛紛稱讚是個好地方。
一名十五六歲的儒生問道“瞻公乘,此處讀書甚佳,不知費用如何收取。”
“在此處讀書,首先要懂規矩。”
李瞻指著一麵牆上掛著的讀書注意事項說道“這就是書社讀書的規矩,其中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不能高聲說話影響他人,諸位推已及人,這條應不難遵守。”
李瞻頓了一頓又道“至於費用收取方麵分為臨時與長期二種。臨時讀書半日為一文,長期讀書要辦讀書證,一月三十文,一季七十文,半年一百二十文,一年二百文。這些在書社前台都有標注。售書根據每本書定價,五十到一百文之間,眾人都能消費得起。”
諸儒生皆驚呼“最貴的才百文錢,太便宜了。我們要多買幾本,以解書荒。”
李瞻見眾學子熱情高漲,心道書籍價格看似低廉,其實也沒多少成本。這個時代沒有版權之說,除紙張,油墨,人工外基本沒什麼成本。每本印刷出來後,成本低地讓人發指。就精裝版本成本不到十文,更不要說普通版本了。
隻所以利潤如此之高,一是技術壟斷,二是考慮以後印刷書籍,要向作者付版權費,不得不提前考慮。
李桂抱著一摞書籍過來。李瞻見到過去幫忙,放下書籍後李瞻讓李桂拿來筆墨。
李瞻喚過剛才發問的青年儒生“扶蘇公子與我打算捐些書籍送與學子,你叫什麼名字。”
那書生恭敬地道“小生叫楊淵,弘農人,家境一般,自小讀書,阿父希望我學識淵博,故起此名。”
“楊淵,好名字。”
李瞻提筆在一本《尚書》上寫道贈楊淵,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李瞻贈書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