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隻是夫子!
趙琦緣來了。
孟海現在這個狀態肯定沒辦法向皇帝行禮。
趙琦緣這個時候也沒在意這些繁瑣的禮節,他說道“感覺如何?”
孟海聽到這話,哭喪著臉搖了搖頭“不好,非常的不好,哪裡都疼。”
趙琦緣看到孟海的齜牙咧嘴的模樣,忍不住笑了,不過很快,他的臉色又變得嚴肅了起來。
“你放心吧,朕已經著令兵部調集南兵駐紮的軍隊,很快便會出兵討伐齊國。”
孟海是不知道薛糖芯給皇帝出的那些建議,所以此時的他顯得還是有些憂心。
趙琦緣見到孟海這個模樣,忍不住樂道“在你大婚的後一日,我還去了府上,朕還思索著齊國現在內亂已經出現,該找何理由攻打齊國,沒想到齊國的人居然敢在此時刺殺你。這正是朕正在打瞌睡,那些齊國人就把枕頭送到了朕的頭邊。”
趙琦緣說這話的時候,目光瞧著身體,完全不能移動的孟海,滿臉嚴肅的臉又憋不住笑了出來。
“不過這倒是苦了你,你放心,在你傷好之前就住在我這安神堂。你所需的一應物品皆可豐富周圍的人,他們會立刻為你準備。”
孟海想點頭,但是這個時候他可不敢再輕易地晃動腦袋了。
的皇帝說話的時候,他的腦海當中也在快速地思索著。
的確,他在秦國遭到了齊國人的刺殺,完全可以作為秦國與齊國開戰的理由。
鴻臚寺那件事可以作為一個引子,而堂堂一個侯爵居然在防守如此森嚴的大秦京城遭到刺殺,這完全能夠成為齊國與秦國開戰的導火索。
這也是皇帝對此事極為看重的原因,甚至將孟海接入了皇宮,這就是為了表明皇帝對於這件事的重視。
包括在孟海遇刺的第二天早朝上皇帝大發雷霆,也表明了皇帝對於此事的憤怒,這也能夠順理成章地對齊國用兵。
不過在此事上,孟海還是有些擔憂的,畢竟那是打仗。
“如果我秦國與齊國真的開戰了,陛下對於此戰有信心嗎?”
孟海還是問出了自己的擔憂。
趙琦緣聽到這話,那是相當有信心。
“朕在你被刺殺之時,就一直思索著如何發兵齊國。這段時間我也一直與兵部尚書,鎮國大將軍他們商議此事。這件事你儘管放心,包括排兵的路線,攻打的方向,如何攻打,如何調動周邊的小國鎮,早已有了安排部署。”
“朕的大秦這些年目光所及之處也唯有周國這一個敵人,但是朕也始終放心不下南邊的諸多小國,所以安排了不少眼線,潛入那些小國,現在我大秦要與齊國開戰,那些眼線自然得要用上。朕的大秦也許久都沒有對南邊那些小國立威了,正好借此時機殺一儆百。”
孟海聽到皇帝這番話,就從中理解出了多重含義。
畢竟秦國與西蠻部落和周國的戰爭剛剛結束,南邊許多小國都開始蠢蠢欲動,尤其像雲容國和霧煙國這兩個出頭鳥,在齊國的挑唆之下在大秦國境之內作奸犯科。
見微知著。
兩個距離秦國南邊如此之近的小國都有作亂之心,更何況偏遠一些,較大一些的國家,說不定也在蠢蠢欲動,而且正如皇帝剛剛所說,他在每個國家都布有眼線,根據這些眼線的回報,皇帝肯定掌握了不少國家已經聚集軍隊,想要趁機對秦國展開攻勢的消息。
原因還是秦國剛剛與西蠻部落和周國結束戰爭。
一個國家與兩國開戰,尤其還有一邊是以驍勇殘暴著稱的遊牧部落,大秦必定在此戰役過程當中傷兵損將,所以在那些小國的眼裡,秦國雖然還是他們眼中的大國,但是卻像是紙老虎。
如果能夠率先攻破秦國南邊的一兩座小的郡城,必定能夠鼓舞人心,那時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小國出兵,瓜分秦國。
所以秦國也必須抓緊時間在南邊立威,或者說殺一儆百,殺雞儆猴,總得要做些什麼事來反正南邊的諸多小國。
所以大秦發兵雲容國霧煙國。
秦國派出三位將領,吳國門,侯順,唐刀客。
這也是有講究的。
侯順和唐刀客兩個人擅長征伐,讓這兩人身披盔甲,征戰沙場,那是無人能及,如果將它們編成小隊,那就是敢死隊的頭子。
而吳國門則善防守,就從他與周國戰爭一直堅守北嶺郡,周國使出萬般手段也沒能拿下這座郡縣,便能看出吳國門的防守。
秦國在拿下兩個小國之後,並沒有著急出兵,而是將大軍囤積在所占領的兩個小國之內,隻留下了這兩個小國的國都還沒有淪陷。
這倒不是大秦沒有那個實力,而是為了攻打齊國做籌劃。
吳國門極善防守,所以他占領的兩個小國的城池,即使兩個小國暗中也派人企圖奪回,但是都沒有成功,這也就體現了極善於防守的吳國門的專業能力。
現在秦國大軍囤積在兩個小國,無論是吃還是喝,都用兩個小國的資源,所以也不算耗費軍糧,而且還能夠動用這兩個小國所俘虜的國民進行武器軍械的製造,更能賺大錢的軍隊。
再以這兩個小國作為中轉站,向前穿過幾個小國,便能夠到達齊國,向後就是秦國。
如果秦軍能夠借此時機攻打下齊國,不需奪下齊國的城池,隻需簽訂一些條約,奉大秦為宗主,這樣也算是達成了目的。
孟海忽然意識到了一件事。
他是看過大秦通往秦國的這條路線。
即使現在的雲容國和霧煙國基本在掌握之中,但是秦國想要一路挺進齊國,中間還是要路過許多小國,其中路過的幾條官道,兩邊就有與齊國交好的小國。
數量不多,也就一兩個左右,但是這對於秦國的行軍無異於是嚴重的挑戰,如果路上走得好好的前麵忽然殺出來一支軍隊,雖說與那些小國戰鬥,大秦必定能夠橫掃無敵,但是還沒達到戰場,就有人員損失,總歸來說,對於整個戰局還是有影響的。
如果秦國的軍隊正與齊國開戰,那些與齊國交好的小國從後方殺入,也必定會讓秦國損失慘重。
所以不管怎麼說,沿途那些與齊國交好或者與大秦商交好的國家,都需要處理,該怎麼處理?
孟海覺得皇帝心中應該有數了,但是他還是忍不住問了一句“沿途那些與齊國交好的小國呢?”
趙琦緣聽到這話,臉上並沒有任何神情,他正如孟海所想的那樣,對這一切心中早已有了謀劃。
“正在出殯之前會分出幾支軍隊向這些國家作為試探,而且也會動用潛伏在這些國家當中的眼線。如果他們真的不開眼搞些小動作,那朕也不妨再拿這些小國開刀。朕聽孟愛卿之前提到過一個詞,叫做中轉站。從我秦國一路到齊國,中間要遇到各個小國,如果物資供應不足,必定為大軍所累。而且那些小國真的不開眼,不妨也如雲龍國和霧煙國那般攻克這些小國,讓他們成為我大秦攻向齊國路途當中的中轉站。”
孟海看著皇帝這胸有成竹的神情,他估摸著皇帝可能對於攻打齊國路途當中遇到的所有難題早就已經悉數解決,所以他也沒問如何與周邊那些小戶處理關係,如何攻打齊國,如何動用齊國國內的造反勢力配合秦國攻擊……
畢竟像這種戰場上真槍實彈的戰略謀劃,孟海雖然有壞水,但是都是一些小聰明,他可不敢把這些小聰明用到攻伐的正事上。
於是孟海問向了皇帝,另一個問題“我大秦攻克齊國之後呢?”
孟海自然是相信秦軍肯定能拿下齊國,從他之前所調查的那些內容,包括皇帝幾次給他看的關於齊國的密信,此時的齊國全國上下可謂是烏煙瘴氣,再加上趙琦緣這信心十足的神情,即使有可能戰敗,那也不可能敗得太難看,頂多是慘勝。
所以在打贏齊國之後,如何處理後續的事宜?
趙琦緣聽到孟海的這個提問,他先是愣了一下,他沒怎麼思索,便說道“當然是按照慣例,成為我大秦的附屬國,將齊國一部分百姓遷移到秦國增加我秦國人口,讓齊國每年向我秦國交納大量的歲幣,結果每年還要派使臣來我秦國朝賀……”
趙琦緣一邊說著,一邊就將這個時代戰勝過。對於戰敗國的一些處理辦法說了出來,大部分都是對於物資的掠奪,對於人口的掠奪,對於錢財的掠奪。